未分卷 第三百章 朝會(1 / 2)

趙逸成長的太快,快到超乎何進的想像,當然了趙逸之所以有如此成就,這與何進與張讓也是分不開的,當初為了爭奪趙逸這個軍中的新秀,這兩個人慢慢抬舉,最終將趙逸抬成了幽州牧。

在將趙逸抬到幽州牧之後,何進與張讓這兩個人就有些後悔,幽州牧在朝廷可是封疆大吏,執掌一州生死。何進與張讓怕的就是趙逸脫離自己的掌控,所以何進對趙逸多次拉攏,想趁著趙逸剛坐上幽州牧根基未穩,將這一個手握實權的幽州牧拉攏到自己的陣營,成為自己外部的一大助力。

而張讓行事卻比何進歹毒多了,一方麵拉攏趙逸,而另外一方麵,又想用楊秀頂替趙逸的位置,可惜的是這個楊秀太不爭氣,若是這個楊秀稍微有一點才能,憑著張讓與趙忠在朝廷的關係,幽州牧這個職務早就落到楊秀的頭上去了。

兩個人的手段雖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對趙逸既拉攏又防備。

原本以為年少輕狂的趙逸,在幽州做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犯下大錯,那麼自己就可以奏請皇帝,將趙逸幽州牧的職務裁撤,將之放到自己治下做一個小官吏,再對趙逸說,趙逸先前在幽州行事太過於惡劣,皇帝本想將你斬首的,是他在皇帝麵前苦心周旋,才保住了你的一條小命。

這麼說的話趙逸能不對自己感恩戴德麼,之後自己在尋個機會,提升一下趙逸的官職,這樣趙逸深受他救命、知遇兩大恩情,能不對自己死心塌地麼。

這原本是早就計劃好的事情,卻沒有想到初次做幽州牧的趙逸,竟然越做越穩,將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條不說,還將那猖狂的外部夷族打的再也不敢進攻幽州。尤其是見到皇帝對趙逸讚不絕口,這讓何進與張讓震驚不已的同時,也感覺到了強烈的威脅。

所以這才有北宮伯玉之事,在何進與張讓看來,趙逸如今鋒芒太盛,若是再讓趙逸立下大功,那麼朝廷就沒有張讓與何進的立足之地了。

何進進入廳堂走到屏風後麵,問了一個剛才隱身在暗處的人:“本初,你看趙逸此話有幾成真心?”

“趙逸是個聰明人,張讓數次想讓楊秀代替他的位置,趙逸不可能不知道,隻是因為忌憚十常侍等人,所以一直佯作不察。想聯合大將軍共同對付十常侍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自己訓練多時的軍隊與武將,誰也不想拱手讓與他人。”袁紹分析了一下現在的情況。

在袁紹看來趙逸聯合何進的真心應該有九成,不過袁紹還是提醒了何進一句:“趙逸年紀雖輕,卻是當世豪傑,大將軍對趙逸切莫掉以輕心啊。”

何進點點頭讚了袁紹一聲:“本初之話,本官已經有所考慮。本初先前在朝堂建議隻讓趙逸統兵,不讓幽州官軍入關,這個提議也是可圈可點啊。”對於袁紹的這個建議,何進可是非常滿意,因為這兵士是從各州借調過來的,且又有自己的將軍統領。據何進調查那孫堅與曹操雖然與趙逸有舊,不過兩人都是心高氣傲之人,與手中無兵的趙逸相處,必定會很不融洽。

三方之間貌合神離,或許還會發生爭鬥,如此將帥不和,對付北宮伯玉必定是有敗無勝,而何進就可以借著這次機會,向皇帝進言將趙逸罷官奪爵。之後自己再趁機拉攏趙逸,再將趙逸收到自己帳下做一個謀士,隻要是趙逸手中沒有實權,那麼就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有了趙逸這個智謀之士相助,日後對付張讓等人,何進可謂是如虎添翼,而且他還可以利用趙逸收攏幽州的那些精兵猛將。雖然何進身在洛陽,但是典韋與太史慈兩人的威名,卻時常傳入何進的耳中,這二人深受趙逸知遇之恩,對趙逸忠心耿耿。若是收攏了趙逸,那麼這兩個將軍也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想到這裏何進的臉上就滿是笑意。

趙逸離開大將軍府後,臉色變幻不定,再次回想了一下席間何進說的一些話,口中暗自歎了一口氣,暗說官場險惡,在趙逸看來官場較之戰場更加凶險,因為戰場衝殺敵我雙方態勢明確,隻需所屬雙方陣營的將軍與謀士各展奇能,決定戰鬥的勝利。

戰場上的一切無論是陽謀還是陰謀,趙逸都有心理準備,但是在這官場上行走卻頗為不易,第一,你不知道應該相信誰,第二,你不知道誰會在背後捅你一刀、

剛才何進說是張讓在皇帝麵前說了自己的壞話,但是這不過是何進的一麵之詞,天知道在皇帝麵前說趙逸壞話的是誰。

這個殺豬戶出身的何進,心機較之張飛可是深沉了不少,趙逸之所以與何進聯合,就是因為何進的手段較之張讓來說還算比較光明磊落,張讓簡直就是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當麵對趙逸進行拉攏,但是背後卻讓楊秀頂替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