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二百九十九章 爾虞我詐(1 / 2)

趙逸與趙允進入書房,趙允並未說話,而是上下打量著趙逸,這兩年多的時間,趙逸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成長為了手握重權的一方州牧,趙允心中很是安慰。

作為朝廷官員來說,有趙逸這種統領,可是朝廷的福氣,如今東漢朝廷內憂外患,確實需要趙逸這種賢臣猛將力挽狂瀾,但是作為父親來說,趙允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站在風口浪尖。

“陛下召你去皇宮,是否為了西涼北宮伯玉之事?”趙允詢問了一句。

對於趙允,趙逸沒有絲毫隱瞞將自己入宮的情況和盤托出,就連半路之上遇到張讓的事情都說了一遍,畢竟趙允為官多年,經驗較之趙逸豐富了不少。趙逸雖然沒有加入何進與張讓兩個陣營,但是能在尚書右仆射的官職上屹立不倒,由此可見趙允真是不一般。

趙允一直洞若觀火的看著朝中兩大陣營互相爭奪,對於朝中局勢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趙允聽到趙逸說完這些後,輕撫長須微微歎息:“伯來,你還是太過於鋒芒畢露。”

在趙允看來,趙逸用言語順從了張讓,但是張讓心中一定已經有了戒心,而一般人對付那些阻礙自己前程的人,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斬盡殺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而漢靈帝私下會見趙逸,已經引起了張讓的戒心。

張讓是想讓趙逸聽命於自己,所以才在漢靈帝的麵前說了不少的好話。張讓與趙忠是希望趙逸有個好官職,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趙逸必須要聽命於他們。而不是趙逸越過他們,直接聯係漢靈帝。

“張讓如今已經對你起了戒心,日後你行事務必要萬分小心,不然很可能會被張讓等人抓住把柄,屆時張讓等人就會趁機將你踩在腳下。”趙允提醒了趙逸一句,“尤其是今次討伐西涼叛軍的事情,更是他們的機會。”

趙逸知道這兩年的時間自己躥升的太快了,一些忠於漢室的老臣,見到趙逸升任的太快,心中不但不會嫉妒,相反的還會很欣慰,因為隻有趙逸的權利大,才能幫朝廷解決更多的麻煩。

但是如同何進、張讓這種臣子,他們心中的想法就不一定了,這兩方陣營,雖說也顧及一些朝廷大事,不過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想強勢的壓倒另外一方。如今朝廷是兩虎相爭,如果趙逸再躥升起來,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那對何進與張讓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因為打了諸多勝仗,趙逸在軍中頗有威信,且又與朱儁、皇甫嵩、盧植,這種手握實權的將軍交好,若是有心入京爭權的話,對何進與張讓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而且朝中趙允雖然沒有進入任何陣營,但是與朝內一些中立的大臣私交甚好。若是趙逸與張讓、何進二人爭權的話,且不說能否成功,趙允都一定會助趙逸一臂之力。

這也是何進等人擔心的地方,這點趙逸自己也知道。

“此次與北宮伯玉交戰,若是取勝還好,若是失敗了的話,那麼何進與張讓一定會借題發揮,縱然要不了你的性命,不過丟官罷爵隻怕是難免了。”趙允歎息了一聲,而且若是失敗了的話,趙逸以往的功勞也會被全部抹殺。

日後百姓大多數隻會記得趙逸被北宮伯玉擊敗,而會忘了趙逸原來的那些功勞,就如同昔日的西楚霸王項羽一樣,若是說起項羽,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九成是烏江自刎,而不是破釜沉舟。

本來趙允的意思是讓趙逸在幽州穩定幾年,而且幽州形勢複雜,動亂頻繁,趙允料想趙逸沒有幾年的時間收拾不了那錯亂的局勢,卻沒有想到趙逸剛剛升任幽州牧一年,就已經將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外部夷族無一再敢進犯幽州。

越有動亂,趙逸這個幽州牧才能做的越安穩,如果幽州沒有動亂,外部夷族十數年都沒有進攻幽州的能力,那麼還要趙逸這個幽州牧有什麼用處呢?

在趙逸先前離京上任的時候,趙允就是這麼交代趙逸的,遇到匪患要剿其二留其一,這樣趙逸剿匪有功,而且幽州動亂還沒有安穩。這戰報傳到朝廷,張讓與何進想找麻煩,也沒有借口。但是偏偏趙逸行事太絕,甚至將外部一個夷族部落攻打了下來。這讓趙允感歎趙逸用兵如神的同時,也暗說自己這個兒子太傻。

趙允交代的這些趙逸都心中有數,不過趙逸卻不忍心那麼做,因為動亂頻繁會導致百姓流離失所,而身為幽州牧的趙逸,不想用百姓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的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