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性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一個痼疾,所謂“宏觀失控”就是盲目性的結果;過分集中,統得太死也是盲目性的反映。改革開放20年來,一些經濟學家熱衷於把外國經驗和外國模式生搬硬套到中國來,這也是毛澤東早就批判過的學風。須知,任何國家的經濟理論都是建立在本國國情基礎上的,脫離本國國情的經濟理論不可能對本國的經濟發展有用。分析“矽穀”模式成功的條件,意在引起我國理論界的重視,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模式和途徑應符合中國的國情,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技術產業開發道路。
(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樣化高技術產業開發模式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樣化高技術產業開發模式,關鍵在於準確地把握中國國情,並使之符合中國的國情,同時也要借鑒一切可資借鑒的外國經驗,這裏提出四種主要開發模式供探討。
1模式之一: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如前所述,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模式並不是完全不符合我國的國情,因而是不宜太多太濫,我們需要的是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模式。
我國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主要功能是起孵化器的作用。所謂孵化器,就是使高技術成果完成中試階段,可以直接進入到商品化生產。但是,這並不是指孵化器的作用隻是在開發區內為建立高技術產業群體服務,而主要是向開發區以外擴散。我國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設置,最主要的是依托科技力量,即把工發區設置在大學、科研院(所)較為集中的地區,這些地區又偏偏企業不多,資金也較為短缺,如果硬要在開發區內新建企業,所需要資金非常龐大,而且要設法聚集一大批人才到企業來。這樣,開發區所能籌集到的資金不僅要建廠房,還要建宿舍,解決一係列的生活設施和最起碼的城市基礎設施。在我國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這種開發模式是不足取的,普遍采用這種模式就更不足取。我國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設置的條件與美國的“矽穀”大不一樣,這是需要充分認識的。
我國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中試基地起孵化器的作用,可以把成熟的高技術向開發區以外擴散。現在不少開發區建立了開發基金和風險基金,這些基金主要用於中試階段。中試成功以後,高技術產業開發的風險可以說基本上不存在了,中試的成果可以合股的方式向開發區以外的企業轉移。
技術轉移是美國“矽穀”模式成功以後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我國的技術轉移應來自何方?我們認為主要應來自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在我國,科技成果可以成為商品(如專利)已經談得很多了,但真正舍得花錢買科技成果的企業並不多。在中外合作企業中,外商以技術作為合作資本的很多,而外商的許多技術並不是很先進的技術,國內的先進技術得以采用的卻很少。改革開放20年來,日本就從我國買走了大批的專利,他們買了專利之後,便以這種專利在中國獨資設廠,或合資設廠,這種對我國很不利的事情,應當引起我們的深思。
我國的企業迫切需要技術進步,但我國的企業技術進步機製又不是就馬上能建立起來的。把成熟了的、完成了中試階段的高技術成果向企業擴散,特別是向國有大型企業擴散,是實現國有大型企業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這樣,可以省卻許多基本建設的費用。
在我國,資金短缺和科技成果本身的配套性不強,成熟性不足,特別是工藝水平低是實現產業化的障礙。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是進一步使科技成果更趨成熟,企業使用了這項技術可以立即進入批量生產,不把風險留給企業,企業是願意設法解決投入資金的,這樣,實現產業化的步伐就會更快。當然,開發區本身用於高技術成果中試的資金由何而來?傳統產業得益於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技術成為高技術企業以後,能否享受開發區的優惠政策?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需另作論述。
2模式之二:建立研究開發型企業
什麼是研究開發型企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形態有三種,一種是生產型企業,即企業本身並無技術創新能力,而完全以生產為主,這類企業主要依托有研究開發能力的企業,甚至隻為大企業的產品配套,依托大企業生存;另一種是經營型企業,此類企業以市場為導向,自己也開發新產品,但資金和科技力量並不雄厚,所以要成為大型企業或成為以高技術產品為主的企業還有一定難度,此類企業多為中型規模,即使想成為高技術企業,也受自身條件的限製而舉步維艱;再一種是研究開發型企業,研究開發型企業是70年代以來在工業發達國家出現的一種企業經營形態。如美國的電話電報公司,日本的索尼、三菱等。研究開發型企業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並以追求開發處於前沿的高技術為目標的經營形態,所以它具有高技術企業的性質和特點,以工業發達國家的研究開發型企業為例,其特點可歸納如下:
(1)企業的經營決策以開發新產品和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為核心,企業的研究開發機構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部門。
(2)科技人員所占的比例大。由於研究開發型企業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所以科技人員的比例通常在20%左右,高的已達到50%,甚至在推銷人員中,科技人員的比例也占多數。
(3)研究開發的投入高。一般來說,企業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投入,研究開發費用要占企業收入的10%以上,有的高達20%。這類企業,由於其產品技術水平高,所以技術附加值也高,這種高投入造成的高效益,形成了以技術進步機製為動力的良性循環。
(4)把建立廣泛的銷售網絡和增強銷售能力作為重要的經營決策。由於研究開發型企業的技術水平先進。所以研究開發型企業應更多地注意拓展國際市場。
(5)研究開發型企業往往會成為企業集團的骨幹企業,或牽頭企業。由於生產型企業(此類企業係為中小型企業)要依托研究開發型企業,所以研究開發型企業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研究開發,把可以擴散給中小企業生產的零部件擴散給中小型企業生產。當然,這種依托也是相互的,正是這種相互依托,自然形成了企業集團。我國現在組建的一些企業集團,互相之間不存在依托關係,這種鬆散的、互不依托的企業集團是很難持久的,在企業集團中,隻有具有研究開發能力的企業才會被推到牽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