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規模目標
高技術產業開發者必須認識到,高技術企業建成後,它應有相當的規模。沒有相當的規模,它不可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缺乏後勁乏力,使企業的發展受到製約。高技術企業必須有較強的研究開發能力,它不應是僅僅存在於產業開發階段。高技術企業也是研究開發型企業,它以研究開發作為企業經營的核心,因此它有較多的科技人員,同時有較多的科技成果,有較多的知識產權。高技術企業應有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就是由科技人才的密集性決定的,這也就要求有相應的生產能力,否則新產品和科技成果僅為圖紙而被束之高閣,成不了物質財富。現代化的工業企業沒有較大的規模,競爭力和應變力都很難提高。“船小好掉頭”的看法,隻是對傳統產業甚至勞動密集型的小企業而言,高技術產業要“船大才經得起風浪”,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以上簡略介紹了五項目標,這裏隻涉及其內容而不闡釋其目標製定的技術方法,下麵簡略敘述目標選擇的原則。
五項目標構成總體目標,但實現這些目標是有階段性的,在高技術產業開發過程中,不可能對這五項目標全麵出擊,需要結合產業開發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實現各目標的先後次序。如何選擇,當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第一,資金的有效利用。日本著名的經濟學家小林實先生曾多次應邀來中國考察、講學,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建議就是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他說:“中國經濟體製的根本特點是投資龐大,這就要求中國在如何發揮有限資金的更大效益上下大的力量。從70年代各國的數字來看,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資本係數很高,投資很大,而經濟效益差。就我參觀中國的工廠、城市的情況看,有些項目往往準備不足便匆忙上馬,結果工期拖長,或設備投產後因電力、原料供應不足不能充分開工。或者即使投產但因產品不對路達不到應有的經濟效益,高技術產業開發有投資高的特點,資金的有效利用更為重要。即使有資金,也要把資金的有效利用作為主要原則。在開發過程中,規模目標不能在一開始就列為主攻方向,否則會占用大量資金。根據資金有效利用的原則進行目標選擇,當然要結合產業開發者的實際情況。比較成熟的技術,質量目標不難實現,可能會把品種放在首位,或者把市場目標放在首位。資金有效利用的目的,一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以資金投入到產業開發的關鍵環節為主,縮短開發周期,盡快取得經濟效益。資金不足是我國高技術產業開發中一個最大難題之一,而且並非短期可以解決,多渠道籌集資金隻不過是解決資金的來源問題,重視投入效益才能解決資金的有效利用。
第二,以質量目標為核心,以市場目標為導向。科技成果在進行到中試階段時,質量是個核心問題。科技成果能否實現產業化的關鍵在於新產品的質量能否得到保證,撇開其他目標不論,新產品的質量不好,就不可能進入市場。所以質量不僅是企業的生命,同時也是高技術產業開發成敗的關鍵。在產業開發階段以質量目標為核心,也為實現產業化以後的企業正常經營打下了基礎。
以市場目標為導向,也就是高技術產業開發的目的是要使高技術產品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使科技成果變為物質財富。任何高技術產品,隻要不進入市場就成不了社會物質財富,市場導向可以分階段,但在產業開發階段起碼要確定一個最低目標,並且製定出今後發展要實現的總目標,其他目標如品種目標、規模目標、成本目標等都是圍繞著市場目標來展開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市場導向對產業開發尤為重要。
第三,擴散、依托和聯合。在高技術產業開發中,有“產、學、研”聯合開發的體製,也有“官、產、學、研”聯合開發的體製,“產、學、研”聯合是最為普遍的聯合,一些大型項目或重要的項目需要政府參與,所以就有了“官、產、學、研”的聯合,當然還有中外聯合等等。聯合開發的原則主要是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開發速度,提高開發效益,這一點在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已比較受重視,但擴散和依托則尚未引起重視。
一項高技術產品並不是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高新技術,最新技術產業開發者應著重於核心部件的開發和整機的設計,而把非高新技術的零部件擴散給其他企業去生產,就可以節省很多投資,並且使人力、物力、財力更為集中,擴散的原則有利於盡快實現規模目標,或者說依托他人的力量來盡快實現規模目標。
高技術產業開發成功以後,企業的經營管理形態朝研究開發型轉換,以研究開發為核心,以有眾多的專利產品為優勢,這樣,可以擴散的零部件就更多,這就必須依托眾多的以生產型為主要經營特征的小企業。其實這種依托是相互的,小企業也希望依托有研究開發能力的高技術企業,它有利於高技術產業開發者以自己為核心組成企業集團。擴散、依托和聯合,是高技術產業開發在目標選擇中應遵循的一條原則,也是加速實現產業化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