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試驗階段結束以後,中間試驗的結果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結果可能不盡相同,但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中間試驗的結果證明可以比預測的更為簡易可靠;二是比預測的要複雜;三是不適宜於大批量產品。如果是第三種情況,自然沒有必要進入批量生產的試產階段,如果是第一種或第二種,就必須盡快轉入批量生產的試產階段。
試產階段的工作應從規模生產的設計開始,它的重點是生產流水線和專用設備的設計和製造,必須明白,高技術產品不可能以傳統的生產技術甚至更落後的技術來製造,高技術產品的大批量生產一定要采用高效率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這一點往往被高技術產業開發者忽略,其結果是雖然實現了產業化,卻因經濟效益不佳而使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因此,試產階段必須考慮如下問題:①根據中試結果,對可行性研究的企業規模作出修訂設計;②以核心技術為主,以核心部件為主,把可以委托給其他企業生產的非高技術零部件委托給其他企業生產,以降低投資費用;③設計高效率的生產流水線;④努力降低各項生產成本。
5第五階段:實現正常生產後的發展規劃和建議
試產階段結果,按理說產業開發的目的已經實現,企業今後的發展問題可以不在產業開發的範疇之內,但企業要無止境地追求盡善盡美的產品質量和不斷地降低成本,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就會產生。所以,在確認試產結束可以轉為正常生產的同時,必須對今後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及不斷開發係列產品方麵提出戰略性的建議,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根據這些建議,能夠把新產品開發列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作為高技術產業,其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快,新的策劃和建議是不斷開發的一個有效銜接。
高技術產業開發一般過程中的這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不能缺少,尤其是中間試驗階段更為重要。我國的高技術成果在實現產業化的過程中,困難最多的也就是中間試驗的問題,這涉及到高技術產業開發的特殊性,準確把握和認識這種特殊性,是保證高技術產業開發順利進行的基礎。
(二)高技術產業開發的目標選擇
高技術產業開發的一般過程有大致的階段性,每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目標,這些目標構成了高技術產業開發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是由市場目標、成本目標、質量目標、品種目標、規模目標構成的,在高技術產業開發過程中,不可能把這五個目標並列同時實現,需要有所側重,這就產生了在開發過程中的目標選擇問題,五個目標的內容可分述如下:
1市場目標
高技術產業開發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使新產品進入市場並占領市場。任何新產品都有逐步被消費者認識的過程,而高技術產品尤為如此。通常來說,技術含量越高的產品,改進的潛力也越大,這是由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所決定的,這也導致了高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比傳統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更短。因此,高技術產業開發者首先必須對新產品的生命周期作出預測,當產品生命進入高峰期後,衰退期也即將開始,必須有更新的產品與之銜接。
其二,對新產品所占市場進行預測。這項新產品使用的範圍是否廣泛,有沒有競爭對手以及競爭對手的實力如何。
其三,新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可能性,以及占領國際市場的策略等等。
其四,對高技術產品進入市場後所需要的宣傳手段和費用。
以上四個因素構成市場目標,市場目標定得是高是低,決定了高技術產業開發的規模和效益。同時也決定了投資的規模和資金在開發過程中的投向。
2成本目標
作為一個企業,降低產品成本是永恒的主題,當然降低成本並非永無止境,而且降低成本也需要通過一定的階段才能實現。但是,在產業開發階段,為了使新產品能打入市場並站穩腳根,確定一個最初投放市場並能為消費者所接受的價格是至關重要的,而這首先必須考慮成本,否則不能盈利。在高技術產業開發過程中,能確定成本目標是聚集力量攻關的基本,沒有成本目標,可以說與產業開發相去甚遠。產業開發是一種經營行為,對成本目標的抉擇是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內容,這個目標抉擇適當,也可以增強產業開發的凝聚力。
3質量目標
新產品往往由於質量不可靠和不穩定給企業的發展造成障礙,質量的好壞幾乎可說是產業開發成敗的關鍵,高技術產品尤為如此。
高技術產品由於有逐步為人熟知的過程,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信任,由信任到喜愛。導致這個過程順利發展的關鍵是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所以,質量目標最起碼的標準是穩定和可靠。高技術產品在開發過程中,國家頒布的標準可能空缺,或者在國際上也無參照的標準,這就要求高技術產業開發者自覺地以質量為核心,製定出一個較高的標準,以達到預期的市場目標。特別是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在產品質量上必須得到國際上質量認定機構的認可,這才是進入國際市場的基礎。
4品種目標
如果把市場看作是一個空間結構,它就具有不同層次,單一的產品很難占領廣闊的市場空間,需要有不同層次的產品,使產品形成係列化,構成高、中、低三種不同的檔次,以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占領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