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高技術產業的一般過程和目標選擇(1 / 3)

創建高技術產業的一般過程和目標選擇

(一)高技術產業開發的一般過程

高技術產業開發的一般過程,簡言之就是高技術成果向商品化生產轉化的一般過程,這個過程大致上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按順序對這五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分述如下:

1第一階段:高技術成果選擇

高技術成果通常是在實驗室中研究完成的,其成果形式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沒有構思出具體產品的技術成果,主要以論文形式來體現,我們稱之為無形的技術成果,此種成果占很大比例。例如對激光的應用研究,證實可以用於醫療和通訊,但具體的激光醫療儀器並沒有設計出來;根據對激光的認識,它應當可以替代攝錄磁帶而使攝像機變得更加小巧輕薄,但采用激光盤的攝像機也沒有設計出來。這種形式的技術成果,需要產業開發者自己去設計產品,或者應用於某項生產的工藝領域,或者應用於某項傳統產品的替代部分,如北大方正開發的激光照排係統等。這類無形的高技術成果一般不具備專利,產業開發者不需要為使用此種技術付出專利費,由於需要產業開發者自己去設計產品,在開發研究中的投資往往比較大,但開發成功後,產業開發者就有取得專利的可能,開始投資大,費時長,但最終取得的經濟效益也大。

另一種形式是有形的高新技術成果,即在應用研究中已經構思並試製出具體的樣品,產業開發者可以對樣品進行實際檢測和使用,更直觀地了解這項應用研究成果的價值,並且省略了自己設計樣品的時間,而直接進行生產製造的工藝設計,但這種高技術成果往往是申請了專利的,產業開發者要生產這種產品必須付出專利費,當然也可以由產業開發者與高技術成果專利權人合作開發。

選擇高技術成果是高技術產業開發至關重要的一環,產業開發者必須對所選擇的高技術成果有深刻的認識,至少有如下幾點是必須注意的:①這項技術成果的成熟性和可靠性;②這項技術成果在開發係列產品方麵的前景和應用範圍;③這項技術成果的複雜程度和實現產業化所需要的設備;④這項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所需要的總投資。考慮這些因素可以在項目選擇上減少失誤,降低風險。

2第二階段:項目論證

項目論證也就是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越充分,風險率越低。如果可行性研究完全正確,風險就可以避免。所以,風險是否存在,關鍵在於可行性研究是否真實可靠,當然也不排斥不可測因素的影響。

我國在經濟建設中的盲目性並非個別現象,“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決策方法已經不適合現代經濟建設的要求,當然更不符合高技術產業開發的要求。所謂科學決策,就是要求加強可行性研究,並且使可行性研究真實可靠。

一般來說,可行性研究至少應包括四個方麵的內容:①高技術成果成為產品以後的市場前景研究,它包括產品的生命周期,市場需求量以及市場可接受的價格。這個問題研究得是否充分,預測得是否準確,對今後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②技術可行性研究,它包括原材料、動力、燃料質量要求及來源,以及工藝設計和設備的造價。高技術成果能否實現產業化,從技術上來說,主要是能否解決大批量生產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問題,這些設備又往往是需要自行設計的專用設備或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從這個角度看,實現產業化的關鍵技術不在高技術成果本身,而在規模生產的工藝技術,所以,項目論證僅靠高技術成果持有者提供的研究報告還不足為據,需要以高技術產業開發者為主體的,有多方麵專業人才參加的係統論證才更為切實可靠。③預期設計規模所需要的經營可行性研究。高技術產業開發成功後麵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經營管理好這個高技術企業以及它所需要的經營管理人才、管理方法,不能等到產業開發成功以後再去考慮,特別是如何提前培訓好所需要的經營管理人才。④經濟可行性研究,它包括實現產業化所需要的總投資,投產後的經濟效益分析等等。

3第三階段:中間試驗

在高技術成果向產業化轉移的過程中,中間試驗是解決生產工藝問題的關鍵。有形的高技術成果或是無形的高技術成果基本上是在實驗室完成的。在實驗室中完成的高技術成果,並不把實現規模生產的工藝技術放在首位,對成本的考慮也不盡周全,而中間試驗階段就必須考慮這些問題,並且以解決這些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來說,中間試驗必須解決如下問題:①高技術產品技術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②盡可能簡化生產工藝的程序以適於大規模生產;③把原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佳水平;④草擬出工藝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製度;⑤對實現產業化以後的經營管理人員和生產操作人員提出上崗所應具備的條件,它包括身體狀況、文化素質、技術熟練程度等等,對有汙染的生產工藝,還必須提出治理汙染的辦法。

中間試驗階段並不是少數技術骨幹的工作,一般來說,預計在實現產業化以後參與企業管理的經營人員、主要工序操作人員和技術骨幹都應參與中間試驗的工作,使他們了解和熟悉中間試驗的全過程,這對今後的企業經營管理和組織大批生產操作人員上崗有著重要的意義。

4第四階段:批量生產的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