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到山頂的時間太晚,向導催我們趕快走。三個多小時後,我們登上山頂,山頂的荒涼和太過耀眼的陽光使我們失去了在這兒觀景的興致,於是商量著去尋找廣州驢友說的防空洞。改道從普通山路下山,從峰頂往下走數分鍾後,我們發現了一條岔路,從岔路穿行過去不久,依稀便可見被叢生的雜草遮掩的防空洞入口。
洞很直,可以從這頭看到那頭,但因為長,所以洞裏很黑,我們點亮了頭燈,在燈光的照射下,我們居然在地上看到了一堆新鮮的餘燼,也許是不久前有人來過留下的。從洞裏一直穿行過去,站在洞那頭的觀測台上時,我們驚喜地發現在這兒是觀景的好地方———尖峰嶺奇觀“三海”(雲海、林海、大海)的景致在這個古老的觀測台上一覽無餘。
站在觀測台上,眺望那遠處被白雲環繞的群山,如夢如幻、撲朔迷離;輕軟的白雲流動於山間,在隱約的綠色林海襯托下顯得更為靜謐。偶爾雲淡時,看那遠處的大海,碧波蕩漾,海天一色。我站在這裏,慢慢地閉上了眼睛,陶醉在這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中……
拜會玉女池
玉女池的行程本不在計劃中,無意中得知,是因為我們的向導阿文。這個地方是阿文小時常去的,除了本地人,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因為來的人少,通往溪口的小路邊早已雜草叢生得密不透風,一些甚至高過人頭。穿行於其間,不僅要忍受悶熱的空氣,還要注意躲避迎麵而來如利刃般的草尖。約摸10來分鍾後,阿文指著一條幾不見路的小徑對我們說:“從這兒下去,小心點。”
一點點走下去(準確地說是滑下去),站在水邊回望傳說中的玉女池,便是對“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最好的注解。但見玉女池池水清澈見底,石白如玉,池畔則是如雪細沙,綠樹婆娑,這樣的美景,無愧於剛才的一路辛苦。
踏著石頭跳躍,我們順溪而上,但聞風聲水聲山鳥啼鳴。“人出驚山鳥,鳥鳴春澗中。”忍不住便竄改了王維的《鳥鳴澗》,將之大聲吟了出來。
約半個多小時後,我們到了山澗的盡頭,但見三層瀑布飛濺而下,凝聚成清潭,讓人忍不住想飛身撲下,卻又畏懼急流,幾經思索的結果是脫鞋入水。最妙的是,這溪水盡頭,飛瀑池畔,卻是一草廬,草廬前的短幾上居然還擺上了一張棋桌。這兒究竟是人間還是與世隔絕的仙境?
阿文示意我們繼續往上走,沿著有些滑的石頭,拉著樹藤爬到瀑布的頂端,看下去,是另一種壯觀的景致。據阿文說,玉女池得名是因為從瀑布上方看去第二層瀑布石層就像端坐的玉女,而下方清池正如一麵明鏡,印照著梳妝的玉女。而池畔的草廬、棋桌,更營造了仙境的氛圍,縱是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