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人部一(2 / 3)

範曄《後漢書》曰:珠崖儋耳,其渠帥耳垂肩三寸。

《列仙傳》曰:務光,夏時人,耳長七寸,陽都女,耳細而長,眾皆言此天人也。

《列士傳》曰:燕丹使田光往候荊軻,值其醉,唾其耳中,軻覺曰:此出口入耳之言,必大事也,則往見光。

《蜀誌》曰:先主長七尺五寸,垂臂下膝,顧,自見其耳。

《英雄記》曰:曹公擒呂布,布顧劉備曰:玄德,卿為上坐客,我為降虜,繩縛我急,獨不可一言耶,操曰:縛虎不得不急,曹公欲緩之,備曰:不可,公不見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操憾明本作頷,《太平禦覽 》三百六十六作領。

之,布目備曰:大耳兒最叵信。

魏書,荀攸年七八歲,父衢曾醉,誤傷攸耳,而攸出入遊戲,常避護,不欲令衢見也,衢後聞之,乃驚,其夙智如此。

《抱樸子》曰:老君耳長七寸。

《瀨鄉記》曰:老子耳有三門。

《楚辭》曰:曾頰倚耳曲眉規。

樊氏相法曰:人耳囷長寸三分,壽百二十歲,一寸,壽百歲,如豆,生即死耳,門前有仙人杖,四理一百歲,三理八十,二理六十。

【賦】晉祖台之荀子耳賦曰:夫惡勞而希逸,寔萬物之至誠,何斯耳之不辰,讬荀子而宅形,在瘠土而長勤,無須臾之閑寧,預清談而閉塞,開鄙穢而聰明,竭微聽於門閣,采群下之風聲。

【銘】齊竟陵王蕭子良耳銘曰:惟耳是聽,仁愛是聞,詳察巧言,離辯異群,無迷邪諂,炫惑莫分。

《易說卦》曰:兌為口。

《禮記》曰:數誚無為口容。

又曰:口容止。

又曰: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

又曰:趙文子,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諸其口。

《孝經》曰:口無擇言。

《孝經援神契》曰:舜大口。

又曰:孔子海口含海,《太平禦覽》三百六十七作澤。

《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

《莊子》曰:公孫龍問於魏牟曰:吾聞莊子之言,芒焉異之,牟曰:子獨不聞坎井之蛙謂東海之鱉曰:坎井之樂,亦至矣,子奚不來入觀乎,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公孫龍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

《史記》曰:秦始皇遊於會稽,渡浙江,項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無妄言,誅族矣。

又曰:鄧公見景帝曰:吳王為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非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複言。

《鬼穀子》曰:口者機關也,所以開閉情意也。

又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

《說苑》曰:常樅有疾,《老子》曰:先生疾甚,無遺教語弟子乎,常樅乃張其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豈非以軟耶,齒亡乎,曰:亡,豈非以剛耶,常樅曰:天下事盡矣。

又曰:惡言不過口,苛言不留耳,口者,關也,舌者,機也,出言不審,駟馬不能追也。

《漢書》曰:漢王擊魏豹,問酈食其曰:魏大將誰也,曰:柏直,漢王曰:是口尚乳臭。

又曰:周昌曰:臣口不能言,心知其不可。

又曰:楊雄口吃,不能戲談。

應劭《漢官》曰:侍中刁存,年老口臭,帝賜雞舌香,令含之。

杜恕《體論》曰:束脩之業,其上在於不言,其次莫如寡知也,故諺曰:使口如鼻,至老不失。

《養生經》曰:軍營之中有甘泉,軍營,口也,甘泉,唾也。

養生要尹氏內解曰:口為華池。

《相書》曰:欲知人多口舌,當視其口如鳥喙,言語皆聚此多舌人也。

《相書雜要》曰:口大容手,赤如朱丹,貴且壽。

《瀨鄉記》曰:老子方口。

《吳錄》曰:孫權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箴】宋謝惠連口箴曰:宣納之由,沄伊樞機,唯舌是出,馳駟安追,差氂千裏,君子慎微,何用口爽,信在際肺【誡】晉傅玄口誡曰:勿謂何有炁積怨致咎,勿曰不傳,伏流成川,蟻孔潰河,流穴傾山。

【銘】齊竟陵王蕭子良口銘曰:惟口是慎,慎乎語笑,三緘是戒,事重周廟,戒之戒之,無貽厥誚。

《山海經》曰:反舌國,其人反舌。

《呂氏春秋》曰:善為君者,蠻夷反舌,殊俗異習,皆服德厚也。

《莊子》曰:公孫龍口呿而不合,舌舉而不下。

《燕丹子》曰:荊軻之燕,太子曰:田先生今無恙乎,軻曰:光臨送軻之時,言太子戒以國事,恥以丈夫而不見信,向軻吞舌而死矣。

《史記》曰:平原君已定從而歸,至於趙,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又曰:留侯曰:家世相韓,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之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

又曰:張儀嚐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儀盜璧,共執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子無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儀張口曰:視吾舌尚在否,妻曰:在也,儀曰:足矣。

《說苑》曰:韓平子問叔向曰:剛與軟孰堅,對曰:臣年八十矣,齒再墮而舌尚在。

《神異經》曰: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之,長一丈,頭發皓白,鳥麵人形而虎尾,恒與一玉女更投壺。

《漢書》:蒯通謂韓信曰: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舌,下齊七十城。

《英雄記》曰:曹操與劉備密言,備泄之於袁紹,紹知操有圖己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後世。

《搜神記》曰:永嘉中有天竺胡人,能斷舌,先吐舌示賓客,然後刀截,血流覆地,乃取置器中,傳示人,取舌還含,有頃如故。

《郭子》曰:殷仲堪雲,三日不讀道德經,覺舌本間強。

沈約《宋書》曰:南郭宋書作郡。王義宣,生而舌短澀言。

《相書》曰:舌如絳赤者,賢人也。

《相書雜要》曰:吐舌及鼻三公。

【賦】梁簡文帝舌賦曰:奚茲先生問於何斯逸士曰: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說表乎丹青,魯談笑而軍卻,王言詠而瑞隆,陸有千金之富,周為一說之功,複有構扇之端,讒諛之跡,豔紫淩朱,飛黃妒白,吾將欲廢便辟之交,遠巧佞之友,殄張儀之餘,殲蘇秦之後,粉虞卿之白璧,碎漢王之玉鬥,然後浮偽可息,淳風不朽。

【論】晉張韓不用舌論曰:論者以為心氣相驅,因舌而言,卷舌翕氣,安得暢理,餘以留意於言,不如留意於不言,徒知無舌之通心,未盡有舌之必通心也,仲尼雲,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是謂至精,愈不可聞,樞機之發,主乎榮辱,禍言相尋,召福甚希,喪元滅族,沒有餘哀,三緘告慎,銘在金人,留侯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靈龜啟兆於有識,前卻可通於千年,鸚鵡猩猩,鼓弄於籠羅,財無一介之存,普天地之與人物,亦何屑於有言哉。

《歸藏啟筮》曰:共工人麵蛇身,朱發。

《左傳》曰:齊侯田於莒,盧蒲嫳見,泣且請曰:餘之發如此種種,餘奚能為,種種,短也。公曰:吾告二子,子尾欲複之,子雅不可,曰: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子雅放盧蒲嫳於北燕。

又曰:昔有仍氏女生,鬒黑美發為鬒。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樂正後夔取之。

《禮鬥威儀》曰:君乘木而王,為人美發。

《呂氏春秋》曰:昔者殷旱五年,湯乃以身禱,剪發自以為犧,用祈福於上帝。

《韓子》曰:文公之時,宰人上炙而發繞之,文公召宰人而誚之,宰人曰:臣有死罪三,援礪砥刀,利猶幹將,切肉斷而發不絕,臣之罪一也,援錐貫臠,而不見發,臣之罪二也,奉炙爐炭,肉盡赤紅,炙熟而發不焦,臣之罪三也,堂下得微有嫉臣者乎,公乃召其下而誚之,果然,乃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