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符命部(1 / 3)

卷十 符命部

符命符命

《春秋潛潭巴》曰:裏社鳴,此裏有聖人,其呴則百姓歸之,社,裏之君也,鳴則教令行,唯聖人能之,呴,鳴之怒也。

春秋合誠圖曰:堯母慶都,出觀三河,奄然陰風,赤龍與慶都合,生堯。

《河圖》曰:湯母扶都,見白氣貫月,意感而生湯。

《春秋元命苞》曰:殷紂之時,五星聚於房,房者蒼神之精,周據而興,周起於房,而五星聚之,得天下之祥。

《尚書中候》曰:季秋,赤雀銜丹書,入酆,止於昌戶,昌拜稽首,受最最,要者也。曰:姬昌蒼帝子。

又曰:呂尚釣磻谿,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呂佐旌,旌,理也。

呂氏春秋曰:周文王時,見大赤鳥銜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故其色上赤。

《尚書中候》曰:武王發渡於孟津,中流,白魚躍入王船,王俯取魚,長三尺,有文王字。

《史記》曰:帝嚳少妃有娀氏女簡狄,以春分玄鳥至之日,祀於高禖,有玄鳥遺其卵,簡狄吞之,孕,生契,為殷始祖。

又曰:帝高陽氏元妃薑嫄,見大人之跡,履之,歆然若感,而生後稷,棄之寒冰之上,鳥翼覆之。又棄之隘巷,羊牛乳之。又棄之平林之上,人收養之,為周始祖。

又曰:高祖母媼,嚐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見蛟龍於上,已而有娠,遂生高祖。

又曰:高祖被酒,夜經酆西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高祖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問之,嫗曰:吾子白帝子,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因忽不見。

《漢書》曰:高祖元年,冬十月,五星聚於東井,從歲星也,東井,秦分野,漢以義取天下之應也。

又曰:孝昭帝時,太山萊蕪山南,洶洶有數千人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三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集其旁,宣帝中興之瑞也。

又曰:昭帝時,上林柳樹斷,臥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

又曰:昌邑王問社,有枯樹複生枝葉,眭孟以為木下民象,當有廢改之象,公孫氏從民間受命為天子者,後宣帝立,帝本名病已。

《隋巢子》曰:昔三苗大亂,天命夏禹於玄宮,有大神,人麵鳥身,降而福之,司祿益富而國家實,司命益年而民不犮,四方歸之,禹乃克三苗,而神民不違。

《墨子》曰:夏桀時,天乃命湯於驪宮,有神來告曰:夏德大亂,往攻之,予必使汝大戡之。

又商王紂時,周武王見三神曰:予既沉漬殷紂於酒德矣,汝往攻之,予必使汝大戡之。

《東觀漢記》曰:光武帝夜生時,有赤光,室中盡明,皇考異之,使卜者王長卜之,長曰:此善事,不可言,是歲有嘉禾生,一莖九穗,長大於凡禾,縣界大豐熟,因名上曰秀。

又曰:光武從邯鄲避王郎兵,至呼沱河,導吏還言,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濟,左右皆惶,畏為王郎所及,上命王霸前往視之,實然,霸念還言驚眾,雖不可渡,且臨水止,尚可為阻,即白曰:冰堅可渡,士眾大喜,上大笑曰:果妄言也,叱至河,流澌冰合可履,彊以囊盛沙,布冰上,乃渡,渡未畢,而數車冰陷也。

《琴操》曰:魯哀公十四年,西狩,薪者獲麟,擊之,傷其左足。將以示孔子,孔子道與相逢見,俯而泣。抱麟曰:爾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麵,仰視其人,龍顏日角。夫子奉麟之口,須臾吐三卷圖,一為赤伏,劉季興為王,二為周滅,夫子將終,三為漢製造,作《孝經》。夫子還謂子夏曰:新主將起,其人如得麟者。

《帝王世紀》曰:燧人之世,有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庖犧氏於成紀也。

又曰:神龍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

又曰:電光繞北鬥樞星,照郊野,感附寶,孕二十月,生黃帝於壽丘。

又曰: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之,意感,生少昊。

又曰:陶唐之世,握登見大虹,意感,生舜於姚墟。

又曰:脩巳山行,見流星貫昴,意感栗然。又吞神珠薏苡,焜坼而生禹。

又曰:漢昭靈後名含始,遊浴池,有玉雞銜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者王,含始吞之,生高祖。

魏氏春秋曰:明帝青龍三年,張掖郡刪丹縣金山玄川溢,湧寶石負圖,狀象靈龜,立於川西,有石馬七,其一仙人騎之,其一羈絆之,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開蓋於前,上有玉字,玉玦二,玉璜一。又有騏驎在東,鳳皇在南,白虎在西,犧牛在北,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曰:大討曹,金但取之,此司馬氏革運之徵。

《魏誌》曰:桓帝時,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遼東殷馗,善天文,言後五十歲,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至是凡五十年,而太祖破袁紹,天下莫敵矣。

《吳錄》曰:孫堅墓上數有光,如雲氣五色,上屬天,下蔓延數裏,父老相謂曰:此非凡氣,孫氏其興乎。

《吳書》曰:孫堅母懷妊,夢腸繞吳昌門,孫策母懷策,夢月入懷,懷孫權,夢日入懷,晉中興書,中宗元皇帝初誕,有神光之異,一室盡明,所藉槁如始刈。

豫章記曰:鬆陽門內有大梓樹,大四十五圍,舉樹盡枯死,永嘉中,一旦忽更榮茂,太興中,元皇帝果繼大業,庾仲初楊都賦所雲,瘣木薈於豫章,郭璞南郊賦雲,弊梓擢秀於祖邑也,宣帝祖為豫章太守,故雲祖邑也。

臧榮緒《晉書》曰:王廙為鄱陽太守,有枯樟樹更生,王敦表勸進中宗曰:皓獸應瑞而來臻,樟樹久枯而更榮。

孫盛《晉陽秋》曰:秦始皇時,望氣者言,五百年後,金陵之地,有天子氣,於是改金陵曰秣陵,巉北山,以絕其勢,秦政東遊以厭之,後五百二十六年,而中宗即位於江南。

又曰:太安中,歲鎮辰太白四星,聚於牛女之間,後中宗即位於楊州也。

武昌記曰:孫權獦於樊山,見一姥,問獦何得,答曰:止得一豹,姥曰:何不堅《太平禦覽》六百八十作豎。其尾,忽然不見,因為立樊姥廟。

徐爰《宋書》曰:武帝夜生,有神光之異,室內盡明,是夕,甘露降於墓樹。

又,高祖舉目瞻睞,常見二龍在焉,始尚微小,及貴,龍形漸長,光色轉明,左右侍者,亦數見徵異。

《宋書》曰:高祖既登祚,謂群臣曰:朕始望不至此,眾人鹹撰辭,欲盛稱功德,王弘率爾對曰:所謂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眾皆以為知言。

【文】漢司馬相如封禪文曰: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之生民,曆選列辟,以迄於秦,率邇者踵武,逖聽者風聲,紛綸葳蕤,湮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繼昭夏,崇號諡,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因斯以談,君莫盛於唐堯,臣莫賢於後稷,後稷創業於唐堯,公劉發跡於西戎,文王改製,大行厥成,故軌跡夷易,易遵也,湛恩厖鴻,易豐也,憲度著明,易則也,垂統理順,易繼也,是以業隆於繈褓,而崇冠於二後,未有殊尤絕跡,可考於今者也,然猶躡梁父,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大漢之德,烽音蜂。湧源泉,沕潏曼羨,旁魄四塞,雲布霧散,上暢九垓,下溯八埏,昆蟲凱澤,回首麵內,然後囿騶虞之珍群。儌麕鹿之怪獸,導一莖六穗於庖,犧雙□□共牴之獸,招翠黃乘龍於沼,欽哉符瑞臻茲,猶以為德薄,不敢道封禪,蓋周躍魚隕航,休之以燎,此之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進讓之道,何其爽與,於是大司馬進曰:陛下仁育群生,義征不譓,德侔往初,功無與二,意者泰山梁父,設壇場望幸,蓋上帝垂恩儲祉,將以慶成,陛下謙讓而弗發也,契三神之歡,缺王道之儀,群臣恧焉,夫脩德以錫符,奉符以行事,不為進越也,故聖王不替,而脩禮地祗,謁款天神,勒功中嶽,以章至尊,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壯觀,王者之丕業,不可貶也,原陛下全之,俾萬世得激清流,揚微波,飛英聲,騰茂實,前聖之所以永保鴻名,而常為稱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儀而覽焉,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誠哉,乃遷思回慮,總公卿之儀,詢封禪之事,詩大澤之博,演符瑞之富,遂作頌曰:自我天覆,雲之油油,甘露時雨,厥壤可遊,滋液滲漉,何生不育,嘉穀六穗,我穡曷蓄,匪唯雨之。又潤澤之,匪唯遍之,我汜布護之,名山顯位,望君之來,君乎君乎,侯不邁哉,般般之獸,樂我君囿,白質黑章,其儀可嘉,旼旼穆穆,君子之態,蓋聞其聲,今親其來,厥途靡從,天瑞之徵,茲爾於舜,虞氏以興,濯濯之麟,遊彼靈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馳我君輿,帝以享祉,宛宛黃龍,興德而升,正陽顯見,覺悟黎蒸,於傳載之,雲受命所乘,依類讬□□,喻以封巒,披藝觀之,天人之際已交,上下相發,允答聖王之德,兢兢翼翼,故曰:於興必慮衰,安必思危,是以湯武至尊嚴,不失肅祗,舜在假典,顧省闕遺,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