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製冰業的發展與保鮮技術的改進(3 / 3)

四、冷藏製冰技術的進步

當代中國冷藏製冰業的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設計力量不斷壯大,製冷技術有了不少的改進和提高。例如,氨製冷係統已從重力供液,改進為強製循環供液,提高了傳熱效率。凍結室從閣架式改進為隧道式凍結,縮短了水產品的凍結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國產自動化閥門的研製成功,使氨製冷係統實現了自控。氨壓縮機由原來的單級雙缸機串聯成雙級壓縮機組,機械製造部門又製成了高速多缸和單機雙級壓縮機等,節省了能源消耗。先後曾引進過日產10噸的日本臥式圓筒形片冰機、日產10噸的挪威板冰機、日產36噸澳大利亞管冰機以及日本產用氟利昂22為製冷劑,庫溫為負25℃、配有平板凍結機的100和200立方米金屬隔板裝配式冷庫等,中國也可自行設計製造各種容積的裝配式冷庫和平板凍結機。在冷藏庫的建築結構、施工和保溫器材等方麵,也有很大的進步。中國已能設計萬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冷藏庫。國外比較流行的單體快速凍結、氣流浮床式凍結、螺旋形連續凍結等先進設備,中國水產部門也在加速研製。

八十年代中期,全國建成的冷藏庫日益增多,各級管理機構注意到許多冷藏庫能源消耗不平衡、設備利用率不高、產品合格率低、安全措施差,通過學習培訓,提高人員素質,采用新技術,挖潛革新,節約能耗,開展多種經營,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同講究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好地結合起來,從而加強了冷庫的經營管理。

五、水產品保鮮方法的改進

跨進八十年代後,水產品保鮮在廣泛使用機製冰和冷藏庫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改進和發展。

(一)機帆船安裝隔熱艙保鮮。

原來機帆船每年夏秋季魚汛帶冰出海作業,冰融化快,損耗大,作業時間長,漁獲物易變質,東海地區每年變質魚要占全年產量15%左右,南海地區要占25%左右。早從一九七四年起,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省,就相繼開展了在機帆船上安裝隔熱艙的保鮮技術研究,采用聚乙烯泡塑板及其散粒、鋸木屑、珍珠岩等隔熱材料,做成固定的和可以拆卸的兩種型式的隔熱裝置,取得較好的隔熱、保鮮效果。每航次可減少融冰3—4噸,艙溫可降低3—4℃,鮮度等級提高30%,還可以延長作業時間二、三天。其結構簡單易行,改裝費用不高,深受漁民歡迎。但在水產品統派購時期,漁民得不到多大經濟實惠,進展甚為緩慢。八十年代以後,隨著漁區經濟政策的逐步放寬,安裝隔熱艙的機帆船日漸增多。據不完全統計,一九八三年全國7000艘120馬力機帆船,已有551艘改裝了隔熱艙。到一九八七年全國絕大數機帆船安裝了隔熱艙。在市場經濟的環境裏,用裝置隔熱艙在海上保鮮得到了廣泛應用。

(二)用塑料魚箱保鮮。

水產品在流通過程中,長期使用竹筐草袋、蒲包等剛性差、網孔狀的盛器,運輸、裝卸、儲存、銷售時任其擠、壓、扒、拖、踏、鉤,造成輕則脫鱗傷體,重則斷頭破肚,汁液流失,麵目全非,相當一部分腐敗變質,不能食用。在海洋捕撈生產中,群眾機帆漁業的產品大部分散艙混放,沒有包裝,互相擠壓,野蠻起卸,鮮度難於保持。國營漁輪普遍使用木質魚箱,笨重粗糙,吸濕性強,破損率高,洗刷不淨,極易汙染。有的漁輪裝箱率不足,問題更嚴重。上海海洋漁業公司八十年代初,每年裝箱量達300萬隻,全公司漁輪一個航次的周轉箱要20萬隻,每年需添置新魚箱15萬隻。他們從一九七五年開始試用塑料魚箱代替木質魚箱,使用輕便,不吸濕增重,破損後易於修補,還可回爐再製,經多年實踐,不斷改進,確認塑料周轉魚箱,從產品保鮮、節約木材、降低成本和減輕勞動強度等方麵都遠較木箱優越。因此,從一九八四年起,全部改用塑料周轉魚箱。在此以前,該公司還曾試用鋁合金魚箱,因在艙內容易滑動,原材料又緊缺,效果不夠理想。塑料周轉魚箱從一九八五年起開始定型生產,不僅海上捕撈第一線保鮮使用,還延伸到陸地儲運冰鮮魚蝦用。河北滄州、廣東湛江用它運輸對蝦,效果明顯。一九八七年國營海洋漁業公司已全麵推廣使用,全國已有260多萬隻塑料周轉魚箱在捕撈生產和流通環節中使用。上海漁業機械廠生產的塑料周轉魚箱獲得農牧漁業部一九八四年優質產品稱號和上海市一九八五年優質產品稱號。

在塑料周轉魚箱的基礎上,上海市水產供銷公司、上海市漁業機械廠、上海市崇明縣堡鎮工業公司塑料廠又共同研製成由三層材料複合而成、有絕熱層的塑料保溫魚箱,其保鮮時間更長,保鮮效果更好。一九八四年八月,上海市水產供銷公司用普通無篷汽車運載82隻塑料保溫魚箱盛裝凍、鮮海水魚,從上海運到北京,行程1350公裏,行駛56個半小時,途中平均氣溫28℃,太陽照射19小時,汽車表麵最高溫度達42℃,魚貨卻一直處於零攝氏度左右的狀態中,到達終點後質量基本保持原來的鮮度。該公司還在高溫季節在上海市6個區、57個菜場投放2萬隻塑料保溫箱使用,證明保鮮效果明顯,水產品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有很大提高。不僅如此,塑料保溫魚箱還可搞冰鮮對蝦、梭子蟹直接空運出口,換彙率比凍蝦、凍蟹高很多。一九八五年被農牧漁業部授予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九八七年已在12個省、市32個單位推廣使用5萬多隻。

中國水產聯合總公司與上海市水產供銷公司聯合成立了中國聯合水產包裝公司,大力推廣以上兩種塑料魚箱,為市場提供更多新鮮魚蝦作出貢獻。有了這些保鮮工具,長短途的水產品“冷鏈”試驗,也取得了初步成功。

此外,冷海水保鮮、微凍保鮮、配合防腐劑保鮮、低溫流通箱保鮮、裝有平板凍結裝置的冷凍漁輪、冷藏車、冷藏船以及運輸淡水活魚的車、船等先進的保鮮方法,在全國已因地製宜地使用,並取得較好的效果。國家還在著手製定水產品保鮮法規,規定提供人們食用的水產品在生鮮狀態下的技術條件和衛生要求,確保消費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