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升職與你無緣(1 / 3)

為什麼升職與你無緣

當你在一個職場工作久了,假若看著同一批的同事中一個個升遷了,而你卻原地踏步,你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想想自己是不是有哪些過失。以下是職場中人常犯的錯誤,妨礙了他們的晉升,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毛病?不妨對照一下,作一番自我診斷,也許可作為前車之鑒。

性格缺損,你是人們眼裏的“異己”

勝勇在出版社裏裏外外都是個公認的能人,幾套叢書為出版社帶來了雙重效益,書商們也常常找人遊說他,幫著做些選題策劃,並付給豐厚的報酬,按常理來說,他的資曆和能力早該得到提升了,可至今還是個一般的編輯。在他眼裏,社裏平庸之輩太多了,張三李四都成了他評說的對象,就是社長們也不放過,於是一到考核之時,同事們都說他不好共事,並表示自己不會到他所負責的部門工作,他成了“孤家寡人”,而老板們一談論到他,也是無可奈何地說句:“可惜個性太強了!”因為他的個性,他在眾人眼裏成了一個處處與人過不去的“反對派”,被人認為有工作能力卻不可共事的“異己”,那麼誰還敢對他委以重任?

還有相似的一些壞毛病:比如愛對同事發脾氣,喜歡成天抱怨,或是過於特立獨行等,這就像是患上了性格缺損症,對你自己來說隻是個性的問題,可在職場上,卻是阻斷你升職的“殺手”。怎樣改變這個缺點?對同事多點寬容和尊重,工作上多點合作精神,談論工作或是提意見時多考慮些必要的“技巧”,那麼升職便是自然之事了。

被動應對,你永遠是頭“老黃牛”

在研究所陳冰是人們公認的好同事,年年工作量都名列前茅,可兩次的晉升機會都與他失之交臂,先後提升為正副所長的人都比他遲來,工作量也比人差了一截,不用說他心裏暗暗不服,連同事們也為他鳴不平。主管上司聽了風聲後私下對人談了自己的看法:陳冰的工作態度是沒得說的,可他卻不能提出新的創見,這在麵對市場經濟,把研究所推上市場找課題以解決自身生存的態勢下不能不說是個缺憾,他隻能被動地等待組織上分配工作,無法主動出擊,而其他的同事則有開創性,積極主動地向市場找需要,這對整個研究所走出困境自謀生路是很重要的,我們隻好委屈他了。

在走向市場經濟的今天,像陳冰這樣僅僅任勞任怨,被動地接受並完成繁重的工作,在上司眼裏可能僅僅是個埋頭幹活的“老黃牛”,而升職則與你無緣。所以在努力做好上司交付的工作之時,還當拓展自己的視野,激發自己的創造性,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使上司覺得你是個不可不用的人才,那麼上司在考慮晉升名單時往往會列上你的大名。

知識老化,你落伍了

在某貿易公司做了十多年財會工作的彭媛連年獲得公司優秀員工稱號,是部門經理的熱門人選,可最後公司高層沒有任命她,而是從外頭招聘了一個善於計算機操作,說得一口流利外語的“外人”。其實並不是上司對小彭有什麼不滿,上司早就想栽培她,多年來幾次提出送她去進修,可她卻以工作忙並有家庭拖累為由婉拒了上司的美意,從來不給自己“充電”,原有的知識已趨老化,難以應對新的挑戰,自己的位置也隻能“原地踏步”了。

這個教訓對大家來說都有可借鑒之處,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不斷出現新知識新技能,需要我們不斷“充電”、學習,這樣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不斷創造出效益,增加自己在職場上的砝碼,讓自己有更多的升職機會。

私心過重,你得不到信任

何虹在雜誌社裏都算得上是個拔尖人物,不久前雜誌社爭取了個刊號,再辦一本財經類雜誌,物色主編時,何虹是最熱門的人了。可在開會討論時,幾位上司心存疑慮,因為大家都知道何虹私心太重,不僅頻頻在明裏與其他同事爭利,還在暗地裏收取“好處”,而新創刊的雜誌潛藏著巨大的商機,版麵有很多可利用的地方,如果私心過重,很容易在操作過程中謀取私利。基於這點顧慮,上司最後任命另一位編輯為主編,何虹一氣之下,一走了之。

的確,私心過重往往會損害集體的利益,並影響職場上人際的和諧,甚至會產生腐敗行為,因此這類人很難得到上司的提拔。最好的辦法是把眼光放得長遠些,不要為了一點利益與同事鬧得一塌糊塗,或是攪得上司不得安寧,徹底改正你的這個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