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找原因。
(2)建立信心和給予支持。①提供實際幫助:改善嬰兒含接姿勢;②提供有關知識:闡明嬰兒吸吮對產奶量的影響,解釋嬰兒如何能吃到更多的母乳。
(3)對不常見因素引起母乳不足的母親提供幫助。①嬰兒方麵:對疾病和畸形提供治療或轉院;②母親方麵:對正在服避孕藥和利尿藥者,告之該換什麼藥,幫其改進其他情況。
(4)隨訪:開始應每日隨訪,逐漸至周訪,直到孩子體重增加,母親恢複信心為止。嬰兒在采取措施3~7天後,體重即可增長。
429.母親患何種疾病不能進行母乳喂養
(1)母親患有嚴重心髒病、心功能Ⅲ級或Ⅳ級、產後有發生心力衰竭的可能,一般不宜實行母乳喂養。
(2)母親患有精神病、智力低下、癲發作,無照顧嬰兒的能力,甚至威脅著嬰兒安全時,不宜母乳喂養。
(3)母親嚴重腎功能不全,產後哺乳將加重母親腎髒負擔,不宜母乳喂養。
對於大多數疾病來說,並不影響母乳喂養,如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但應注意乳母用藥在乳汁中的濃度對泌乳和新生兒的影響。因此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用藥,做到既治療了乳母的疾病,又不造成對嬰兒的不良影響。
430.無法進行母乳喂養時,如何保障嬰兒的營養攝入
母親不能喂養嬰兒時,可以用牛奶、羊奶或其他代乳品人工喂養。在母乳缺乏情況下,應首選配方奶粉。雖然配方奶粉不能與母乳相比,但卻克服了牛奶的許多缺點,使營養成分更完善,而且去掉牛奶中過多的蛋白質和礦物質,補充了核苷酸、維生素D、鐵等,更適於嬰兒消化吸收。
按照說明進行配製,水溫50~60℃,先將水放入奶瓶中,再加入奶粉衝調。按照嬰兒奶量逐漸增加喂哺量,一般每3小時喂1次。
431.母親服藥影響母乳喂養嗎
乳母所用的任何藥物幾乎都有一定量進入乳汁中,但不同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及對嬰兒的影響大不相同。如有些藥物雖然存在於乳汁中,並不被嬰兒所吸收,另一方麵,嬰兒可能會對極微量的某種藥物很敏感或產生特異性反應。因此,雖然大多數藥物可安全用於哺乳期的母親而不至於引起乳兒的危險,但用藥時必須小心謹慎。乳母用藥應掌握以下原則。
(1)哺乳母親應盡量避免藥物治療,非用不可時,應首選對嬰兒影響最小的藥物。
(2)乳母用藥應在哺乳時或哺乳後馬上應用,應避開在血(乳)中藥物濃度高峰時哺乳。
(3)如果必須應用對嬰兒有害的藥物時,應暫時中斷母乳喂養。
432.母親感冒發熱時能否喂母乳
如果母親感冒出現發熱,體溫在38℃以上,最好不要喂嬰兒母乳,應暫時停止喂奶。待體溫恢複正常後再喂奶。在停止喂奶期間,應及時把乳汁擠掉,以防乳汁結塊而影響乳汁分泌。盡量不要接觸嬰兒,如果接觸嬰兒就要戴上口罩。
433.乙肝陽性能否母乳喂養
目前認為如乳汁中HBV-DNA陽性不宜哺乳,母血HBsAg、HBeAg及抗-HBc三項陽性及後兩項陽性產婦均不宜哺乳。對新生兒進行免疫注射,母親為攜帶者(僅HBsAg陽性),建議母乳喂養。對不宜哺乳者,應教會產婦和家人人工喂養的知識和技能。口服生麥芽衝劑或乳房外敷芒硝回乳,因雌激素對肝有損害,所以不宜用以回乳。
434.糖尿病母親低血糖嬰兒應怎樣喂養
新生兒出生時取臍血檢測血糖,並在30分鍾後定時滴服2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同時注意預防低血鈣、高膽紅素血症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發生,多數新生兒在出生後6小時內血糖值可恢複正常。
435.產後出血期是否應暫停母乳喂養
產後出血的原因很多,但75%~80%的產後出血是子宮收縮無力所致。多次生產、雙胞胎、羊水過多、胎兒過大、產程太長或太短等,都會令子宮過分疲勞,導致產後出血。促進子宮收縮的最佳辦法是讓產婦哺嬰,嬰兒吮吸乳頭會刺激子宮收縮,子宮收縮可減少出血。
436.母親的情緒對母乳有何影響
產後媽媽體內的黃體激素和雌激素由於妊娠的結束而驟減,可能對媽媽的情緒、心理活動產生很大的影響,多種因素都可能成為產後情緒發作的誘因,所以媽媽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不急不躁,以平和、愉快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一切。如果心裏不高興,要及時與丈夫及家人溝通,不要把不快壓在心裏,否則長期下去會導致乳汁分泌不暢。建議媽媽多聽一些輕鬆的音樂,有時間到環境比較好的公園散散心,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媽媽的心情不愉快,乳汁分泌就會減少。丈夫及家人應該盡可能營造一種和諧的家庭氣氛,這對媽媽及嬰兒有益。
437.嬰兒吃不到足夠母乳的原因有哪些
(1)母乳喂養因素:開奶遲;喂奶次數少;夜間不喂;喂奶時間短;含接不良;用奶瓶或奶嘴;喂輔食。
(2)母親心理因素:信心不足;憂慮、緊張;不願母乳喂養;孩子不吃母乳;疲勞。
(3)母親身體狀況:服避孕藥、利尿藥;妊娠;嚴重營養不良;胎盤滯留;飲酒;吸煙;乳房發育不良。
(4)嬰兒情況:生病;畸形。
前兩項母乳喂養因素和母親心理因素為常見原因。
438.什麼是母乳喂養性黃疸?怎樣處理
母乳性黃疸屬於遲發性黃疸,一般發生在出生後第1周末,持續時間為3周到3個月。是由於母親的乳汁中存在著某些物質所引起的,發生率小於1%。
如果嬰兒血中膽紅素水平小於20mg/dl時,不必停止母乳喂養,膽紅素水平會逐漸恢複正常。如果膽紅素水平超過20mg/dl時,可暫停母乳喂養24~48小時(按時擠出母乳,以保持繼續泌乳),膽紅素水平會有明顯的降低。此時可給嬰兒用小勺或小喂杯喂食配方奶(經過56℃加熱15分鍾)。
母乳性黃疸對嬰兒無什麼危害,患兒多為足月產的純母乳喂養兒,一般全身情況良好,生長發育正常。假若嬰兒一般情況差,出現嗜睡和不願吃奶等病態現象,應引起重視,需要進一步診斷及治療。
439.嬰兒患腹瀉時應怎樣進行母乳喂養
國內外研究統計表明,母乳喂養兒患腹瀉的比例顯著低於人工喂養兒,即使患了腹瀉其程度也較人工喂養兒輕、治愈快,嬰兒體力恢複也好。因此,母乳喂養的孩子即使患了腹瀉也應堅持母乳喂養,如有輕度脫水現象,可在兩次喂奶之間添加糖鹽水。隻有在嬰兒拒奶且有嘔吐時,才可暫停母乳喂養12~24小時,但此期間除嬰兒接受必要治療外,乳母必須把奶擠出來,以保持泌乳,待嬰兒能飲水時,即可恢複母乳喂養。
440.嬰兒發熱時應怎樣進行母乳喂養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受感染的概率相對來說比人工喂養兒小,發熱程度也低,恢複健康亦快。因此,即使患有發熱性疾病也不必停止母乳喂養,相反,應增加哺乳次數。嬰兒高熱時往往拒奶,但此時是最需要補充液體的時候,所以乳母要以最大的耐心,勤哺乳。熱退以後,嬰兒常常感到口渴,母親要抓緊時機勤於喂奶。由於母乳豐富的營養、充足的水分(占87%),隻要為發熱的孩子增加喂奶次數,沒必要添加其他任何輔食及液體。另外乳母應注意,每次哺乳後乳房內有剩餘奶時,應擠出來,以防止泌乳量減少。
441.為什麼說早產更需要母乳喂養?怎樣喂養
母乳不但是足月兒的最佳食品,同時也是早產兒的最理想食品,因為母乳營養價值高,而且母乳的某些成分能夠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防禦和抵抗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襲。孕期滿32周,臨床情況穩定,孩子呈清醒狀態,能協調地吸吮和吞咽,這是早產兒母乳喂養的基本條件。
母乳有利於早產兒的消化吸收,並提高嬰兒的免疫力。母乳中含的鈣、磷等電解質的比例也比較適當,不易消化吸收的廢物少,大大減輕了腎髒負擔。母乳的滲透壓接近人的血清滲透壓,所以對嬰兒腸黏膜損傷小。
對早產兒的母乳喂養,母親應當充滿信心,接受母乳喂養的指導。最初吸吮困難時,母親就可擠奶,擠出的奶用滴管或小勺喂嬰兒,待有吸吮能力時,應盡早試哺。哺乳時,嬰兒應有正確姿勢,保證吸吮成功。另外早產兒胃容量少,所以喂養次數應增加,每日不少於12次。喂奶前避免嬰兒啼哭造成能量的損耗。喂奶後應把嬰兒豎抱,促使孩子打嗝,排出氣體,可避免嘔吐的發生。
442.溢奶和吐奶有什麼區別
奶汁從嬰兒的嘴角旁邊流出叫溢奶;從嘴中嘔吐出叫吐奶。因為嬰兒的胃呈橫位,胃入口(賁門)的肌肉輕鬆、較發達,所以出現奶液反流的現象。另外嬰兒經常哭鬧,會吸入很多空氣,如果空氣不及時排出,也會加重嬰兒的吐奶現象,溢奶和吐奶一般情況下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嬰兒吐奶時是噴射狀,就應該盡快帶嬰兒去醫院診治。
443.防止溢奶、吐奶有何喂養要點
吃完奶後,應及時幫嬰兒拍打嗝,把氣體排出。隻要減少了胃裏的壓力,自然就能夠減輕吐奶、溢奶的情況和次數。如果幫嬰兒拍打嗝有困難,則應將嬰兒直立抱起,讓嬰兒趴在父母的肩上至少30分鍾,然後將枕頭墊高,讓嬰兒右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444.在母嬰分離的情況下怎樣保持泌乳
在哺乳過程中會有一些原因使得母親和嬰兒暫時分離,如嬰兒生病需要治療,或母親由於工作需要等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母親應定時擠奶,24小時擠奶在6~8次,擠出的母乳用小勺或滴管喂養嬰兒,不要使用橡皮奶頭,以免形成乳頭錯覺。同時盡可能增加母親和嬰兒的接觸,以便刺激乳汁分泌。母親因工作不能哺乳時,除定時擠奶外,上班前、下班後要注意讓嬰兒多吸吮,吃奶彌補乳頭刺激不足,促進乳汁分泌。
445.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大便少或幹燥,能否適當喂點水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一般在4個月內未添加輔食時,可以不用喂水,但並不表示不能喂水。適當的補充一點水分,對嬰兒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每次喂水量大約就是每次奶量的一半。夏天應適當增加水量。感冒、發熱及嘔吐或腹瀉脫水時更應頻繁飲水。
446.如何進行新生兒混合喂養
混合喂養有兩種方法,一是先吸完母乳後再添加其他乳品;二是在兩次母乳之間加一次其他乳品。前一種方法由於母親有依靠牛奶的思想,嬰兒也覺得吸牛奶容易,往往使母乳越來越少,最後不得不完全人工喂養。後一種方法,由於母親下決心這次用自己的奶喂飽孩子,就會耐心地去喂,每天喂母乳的次數不應少於3次,否則會影響母乳的分泌。每天按3次母乳、4次牛奶安排時,最好夜間和早晨喂母乳,減少夜間喂牛奶的麻煩,也便於父母休息。若母乳越來越少,一天隻能喂一次時,可留在夜間喂一次母乳。
447.新生兒為何不加用蜂蜜喂養
嬰兒1歲前是不適合喝蜂蜜的,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蜂蜜都沒有經過加工消毒。蜂蜜中含有肉毒杆菌,1歲以下的嬰兒腸胃比較嬌嫩,不易消化,可能會引起肉毒杆菌中毒,症狀表現為便秘、頭頸部肌肉軟弱、吮乳無力、吞咽困難、眼瞼下垂、全身肌張力減退等。一般建議1周歲以上的嬰兒食用。
448.怎樣為新生兒創造一個舒適的喂養環境
居室的室溫應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60%~65%。冬季若室溫過低,可使新生兒體溫不升,引起寒冷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夏季若室溫過高,又易引起失水或發熱,因此應注意環境溫度,也要注意衣被的厚薄,不可包裹過緊,使體溫維持在36~37℃即可。
449.光療過程中的嬰兒怎樣喂養
因新生兒尚未形成規律的飲食習慣,多數情況下應實行按需喂奶,每次以新生兒自覺飽感為宜。光療時兩次喂奶間補喂開水,每日液量較正常需要量增加。因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光療過程中不能抱起喂養或拍背,易出現吐奶。因此喂奶時應取側臥位,使奶水充盈奶瓶前部,避免空氣吸入胃內。為減少新生兒吸奶時耗費過多的力氣,可人為地間歇數秒後再次喂奶,喂奶後協助新生兒采取右側臥位,減少吐奶的次數和窒息的危險。
450.嬰兒洗澡、遊泳、撫觸前能否喂食
嬰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內容物容易溢出。嬰兒洗澡、遊泳、撫觸時,動作幅度較大,易引起吐奶窒息的危險。故嬰兒洗澡遊泳撫觸前不能喂食。應在嬰兒洗澡、遊泳、撫觸結束後喂食。
451.嬰兒鼻塞時能否喂奶
新生兒鼻腔發育尚未成熟,鼻腔比較短小,鼻黏膜內血管豐富,接觸忽冷忽熱的空氣或病原體侵犯後可能會引起炎症,鼻黏膜充血腫脹,鼻腔內分泌物明顯增加,引起鼻塞。輕微鼻塞時,不影響喂奶。鼻塞嚴重時,嬰兒會不舒服,常常會哭鬧、煩躁不安、嚴重時張口呼吸,影響吃奶。喂奶前應先清除鼻痂後再喂奶。
452.嬰兒嗆奶後怎麼辦
(1)如果吐奶量大,應迅速將嬰兒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然後,將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迅速清理出來,保持呼吸道通暢,再用棉棒清理嬰兒的鼻孔。
(2)如果嬰兒憋氣不呼吸或者臉色變暗,可能吐出物已經進入氣管,應立即讓嬰兒側過身臥在大人的腿上,頭的位置低於身體的位置,手用力拍打其後背數次,讓嗆入的奶汁咳出來。用力刺激嬰兒的足底使嬰兒因疼痛而哭出聲,這樣嬰兒就會自主呼吸了。檢查嬰兒的口腔及鼻孔中有無殘留的奶汁或奶塊,用幹淨的棉簽或紗布拭去。
(3)如果嗆奶後嬰兒的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一下,觀察嬰兒哭時的吸氧及吐氣動作,觀察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則要立即送往醫院。如果嬰兒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