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尤伯杯賽。
尤伯杯賽即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尤伯杯是由尤伯夫人於1956年捐贈的。英國尤伯夫人在三十年代曾是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的巾幗英雄,在女子單打、雙打和混合雙打中12次奪冠。她在目睹了湯姆斯杯的盛況以後,便決定捐贈一個作為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賽的獎杯,並得到了國際羽聯的讚同。於是,第一屆尤伯杯賽在1956年開始舉行。以後每三年舉行一次。
美國隊奪得了首屆尤伯杯,並實現了三連冠。隨著朱迪·狄夫琳退役,美國隊一蹶不振,日本脫穎而出,連獲第4、5、6、8、9屆桂冠。印尼奪得第7屆冠軍。1984年第10屆比賽時,中國第一次進行角逐,就以無可爭辯的優勢奪走尤伯杯,並蟬聯了第11屆冠軍。
(4)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七十年代後期,國際羽聯鑒於組織的擴大,國際競賽活動的增多,全英羽毛球錦標賽已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羽毛球運動的需要。因而決定於1977年在瑞典的馬爾默舉辦第1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以後每三年舉辦一次。此項比賽不設團體賽,隻設單項賽。設有男單、女單、男雙、女雙、混雙五個單項比賽。
1980年第2屆在雅加達舉行,印尼奪走五個單項中的四項冠軍。1983年第3屆在丹麥舉辦時,中國隊第一次參加,李玲蔚獲女子單打冠軍,林瑛、吳迪西獲女子雙打冠軍。此後國際羽聯對競賽製度作了修改,每逢單年進行世界羽毛球錦標賽,1985年第4屆在加拿大的卡爾加裏舉行。在這一屆比賽中,中國韓健獲男子單打冠軍,韓愛萍獲女子單打冠軍,韓愛萍、李玲蔚獲女子雙打冠軍。
(5)世界杯賽。
當今羽毛球運動在亞洲開展得較為普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證明,羽毛球運動在亞洲廣泛開展,平均50人中就有1人打羽毛球。為此,自1981年開始每年的下半年都在亞洲地區舉辦世界杯賽。中國運動員在曆屆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見下表)。
(6)係列大獎賽。
由國際羽聯統一管理,經廠商讚助獎金而舉辦的這項大獎賽,是從1983年開始的。這一年共在世界各地巡回舉辦7站,由國際羽聯審定的世界級運動員報名參加。按運動員在各站大獎賽中所得的積分排出男子前12名和女子前8名參加年終的總決賽。首屆係列大獎賽在雅加達舉行,隻進行男子單打和女子單打比賽,我國的欒勁和李玲蔚分別奪魁。
幾年來,大獎賽的站次逐漸增至16站,從1986年開始又增加了雙打項目,使這一係列大獎賽更具規模和吸引力。
(7)奧運會羽毛球賽。
1992年的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新增設了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四項羽毛球比賽,從而更進一步地促進了羽毛球運動在世界的廣泛開展與普及,尤其是羽毛球競技水平的提高。此次比賽規定,每個國家或地區每個項目最多派3名(對)選手參賽,其入選條件是,參賽者必須列世界排名前8位。如果參賽國列前8位的隊員不足3名,則每個項目最多隻能派2名(對)選手參賽。因此,奧運會羽毛球比賽的競爭十分激烈。中國羽毛球運動員在此次比賽中成績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