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產程,又稱胎兒娩出期。此期從子宮頸口開全到胎兒娩出,子宮收縮更加頻繁有力,所需的時間較短。初產婦因子宮頸口和陰道較緊,胎兒娩出平均需50分鍾,經產婦隻需20分鍾左右胎兒就可娩出。如果第二產程時間延長,超過2小時,屬於難產。遇到這種情況,產婦不要緊張,要和醫師密切合作,找出原因,施以有效的助產方法,會使胎兒順利娩出。在第二產程中,由於子宮頸口開全,胎膜破裂,羊水流出,胎頭進入產道,使會陰部逐漸擴大膨出,而且變薄,肛門鼓起,此時極易撕傷會陰,這時醫師要想辦法保護好會陰。
胎頭未進入產道時,由於胎頭壓迫盆底組織和直腸,產婦有排便感,因而產生了反射性屏氣動作,產婦自動往下用力,增加腹壓。產婦往下用力時,胎頭會露出產道口,間歇時胎頭縮回,這種使胎頭暴露的現象,醫師稱之為拔露。胎兒經過幾次拔露後,胎頭不再縮回,醫學上稱之為著冠。隨後胎頭越顯露越大,仰身娩出並外旋轉,接著前後肩及胎體相繼娩出,子宮腔內的後羊水隨之流出,子宮底下降至臍。至此,第二產程結束。
第三產程,是胎盤娩出的過程,經過5~15分鍾,最多不超過半小時。胎兒娩出後,由於子宮腔體積突然縮小,子宮繼續收縮,使胎盤和子宮壁附著麵之間發生錯位、分離,直至胎盤完全從子宮壁上剝脫後,被排出子宮腔,同時伴隨一些血液流出,此後子宮收縮較緊,流血漸少,分娩過程至此完全結束。
16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宜加強與醫師配合
產婦分娩的全過程,分為3個產程。如果孕婦按不同產程情況與醫師配合好,將有利於順利分娩。
第一產程時間較長,初產婦一般需要10~15小時,經產婦需要6~7小時。產程剛剛開始時,子宮收縮持續時間短,間歇時間較長,子宮收縮力較弱,產婦感覺腹痛程度輕,可以忍受。這時,如果醫師同意,可以適當下床活動。子宮收縮時做均勻的深呼吸,間歇時全身放鬆休息;可以在子宮收縮間歇吃一些易於消化的食物,如吃巧克力,注意要勤解小便,因為脹大的膀胱不僅影響先露部的下降,還會影響子宮收縮。在第一產程,如果沒有禁忌證的話,醫師要給產婦灌腸,產婦灌腸後要盡量排盡大便。
隨著子宮口的不斷開大,子宮收縮會越來越強,持續時間可達1分鍾,間隔時間縮短到1~2分鍾,產婦腹痛越來越重,間隔時間逐漸縮短。這時,產婦可以通過呼吸止痛法、腰骶部壓迫止痛法、按摩止痛法等來減輕一些不適感。
腹痛次數增多,強度增強。一般來說,如果產婦骨盆和胎兒沒有異常的話,分娩的速度和腹痛的程度呈正比,腹痛越重,子宮收縮越強,子宮口開大越快,產程進展越快,所以產婦一定要盡量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大聲呼叫,要和醫師密切配合,以順利度過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子宮口已開,子宮收縮持續1分鍾,間歇2分鍾左右。因先露部壓迫盆底組織,產婦有排便感,並不由自主地向下屏氣用力。第二產程是最緊要、體力消耗最大的時期,也是保障母子安全的關鍵時期。產婦這時一定要和醫師配合好,聽從指揮,在子宮收縮時先行深呼氣,然後如解大便樣屏氣向下用力以增加腹壓,於子宮收縮間歇期全身肌肉放鬆,安靜休息。當胎頭露出會陰口,產婦要張嘴“哈氣”時,千萬不要再屏氣用力,可以做短促的呼吸動作,以防止胎兒娩出過快導致會陰撕裂。
第三產程胎兒生下後,胎盤和包繞胎兒的胎膜就要和子宮分開,隨著子宮收縮而排出體外,這時整個產程全部結束,用時5~30分鍾。此後產婦還要繼續在產房觀察1~2小時。產婦應該好好休息,如果有什麼不舒服,比如劇烈腹痛、外陰劇痛使肛門墜脹、頭暈心慌、出冷汗等,要及時向醫師、護士報告,以免延誤病情。
17分娩陣痛時忌大喊大叫
有些產婦在產程開始不久出現陣痛時大喊大叫,認為喊叫出去會舒服一些。其實,分娩時大叫既消耗體力,又會導致腸脹氣,不利於子宮擴張或胎兒下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產婦要對分娩有正確認識,做好自我調節,消除精神緊張,抓緊子宮收縮間歇休息,按時進食、排尿,主動和醫師配合,這不但能促進分娩,也大大增強了對疼痛的耐受力。如果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可以做一些動作,以減輕疼痛,將胎兒順利娩出。
(1)深呼吸:子宮收縮時,先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地用口呼出,每分鍾做10次,子宮收縮間隙時暫停,產婦休息片刻,下次子宮收縮時重複上述動作。
(2)按摩:深呼吸的同時,配合按摩效果較好,吸氣時兩手從兩側下腹部向腹中央輕輕按摩,呼氣時從腹中央向兩側按摩。每分鍾按摩次數與深呼吸次數相同。也可按摩疼痛劇烈的部位,如腰部、恥骨聯合處。
(3)壓迫止痛:在深呼吸的同時,用拳頭壓迫腰部或恥骨聯合處。
(4)適當走動:產婦如一切正常,經醫師同意後,可適當走動一下,或靠在椅子上休息片刻,或站立一會兒,這樣也可緩解疼痛。
18產婦宜了解產褥期各主要係統的生理變化
(1)生殖器官的複舊:產褥期變化最大的是子宮。產後子宮驟然縮小,子宮底降至臍下兩橫指,經數小時後,骨盆及陰道壁肌肉的收縮及子宮韌帶張力的恢複而使子宮上升,子宮底平臍或臍上1~2橫指,以後逐日下降,至產後10~14天,腹部觸不到子宮底,約6周後恢複到妊娠前的狀態。
胎盤和胎膜隨著胎兒娩出從子宮壁分離而娩出,留下來的海綿層則厚薄不一。殘留的部分脫膜組織的表麵部分經過玻璃樣及脂肪性變性脫落,然後隨惡露排出,基底部經過再生而形成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除胎盤剝離麵外,子宮腔內的其餘部分被新生內膜遮蓋。胎盤剝離的子宮創麵收縮很快,開始時創麵的直徑為7.5厘米,為一突出的毛糙麵,14天時直徑縮小到3.5厘米,6周後直徑約2.4厘米,仍稍突出,但表麵不粗糙。
分娩後子宮頸鬆弛、充血及水腫,呈紫色,子宮頸壁薄,皺如袖口,1厘米厚,3~6厘米長。18小時內很快縮短、變硬,恢複至正常形狀。子宮頸外口第3天時能容2指,12天時容1指,內口關閉。產後4周子宮頸恢複正常大小,但頸口形狀由原來的圓形(未產型)變為橫裂形(已產型)。
分娩後處女膜因撕裂而成殘缺不全的痕跡,為處女膜痕。分娩時會陰受壓迫撕裂或產時切開,有充血和水腫。如產後陰道不能恢複原狀,陰道壁黏膜皺襞消失,彈性減弱、鬆弛,陰道口裂開。
(2)乳房的變化:分娩後2~3天乳房增大,變堅實,局部溫度增高,開始分泌乳汁。產後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突然下降,生乳素增加,開始泌乳。由於新生兒多次吸吮乳頭等,促進大量泌乳。乳汁的分泌量與乳腺的發育,產婦的營養、健康狀況及情緒有關。
(3)血液循環係統的變化:分娩後,巨大的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的壓力消除,靜脈血回流增加,以致產後第1天血容量即有明顯增加,血細胞壓積相應下降。此後血容量即漸漸減少,血細胞壓迫基本保持穩定。在產褥期第1周內,中性粒細胞數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數在產褥早期迅速上升,血漿蛋白及纖維蛋白原的增加,促使紅細胞有較大的凝集傾向。
(4)泌尿係統的變化:在妊娠晚期瀦留於體內的水分在產褥期迅速排出,故產後尿量增加。擴張的輸尿管及腎盂,在產後4~6小時內複原。分娩期尤其產程延長時,因胎先露部的壓迫,膀胱黏膜充血、水腫。水腫如牽涉三角區,可使排尿困難。產褥期膀胱容量增大,且對內部張力的增加不敏感,膀胱肌肉又無力排空,易發生尿瀦留。此外,會陰的腫痛也能引起尿道括約肌反射性痙攣,增加排尿困難。
(5)呼吸、消化係統的變化:分娩後腹部壓力消失,使膈肌恢複正常運動。孕期主要為胸式呼吸,先又轉變為腹胸式呼吸。產褥期胃、小腸及大腸恢複正常位置,功能恢複,但腸蠕動減緩,常有中度腸脹氣。產褥初期,產婦一般情況下食欲欠佳,由於進食少,水分排泄較多,因此腸內容物較幹燥,加上腹肌及盆底鬆弛,以及會陰傷口疼痛容易發生便秘。
(6)內分泌係統的變化:產後1周內雌激素及孕激素達到孕前水平。如不哺乳,月經常在產後4~6周恢複。如果哺乳,一般於產後3~6個月月經又開始來潮,排卵可同時恢複。
(7)腹壁的變化:產後腹下區正中線的色素逐漸消退,紫紅色妊娠紋變為白色。由於腹壁肌肉長期受到妊娠子宮膨脹的影響,使肌纖維增生,彈力纖維斷裂,以致在分娩後腹壁鬆弛。腹壁的緊張度在產後6~8周恢複正常。
19產婦宜了解產後出現的正常現象
產婦在分娩後進入產褥期,此期身體內部發生了變化,有些變化也引起了外表現象的變化。隻有掌握了這些正常的變化,產婦才能自我判斷是否有異常,是否患有疾病。產褥期正常現象如下:
(1)心情:產婦分娩以後,正像劇烈運動以後,十分疲勞卻又輕鬆愉快,所以往往產後不久就熟睡,醒來後除覺得全身軟弱少力外,一般沒有什麼不適。
(2)呼吸與脈搏:產後由於腹壓減低,膈肌下降,呼吸變深變慢,每分鍾14~16次。又由於胎盤血循環停止以及臥床休息、精神放鬆的緣故,脈搏也較慢,每分鍾60~70次。
(3)出汗:產婦多汗,尤其是在睡著和初醒時汗更多。這是因為產婦排泄功能旺盛的緣故,妊娠後期體內瀦留的水分必須在產後排出體外,出汗是排泄水分的途徑之一。產婦多汗是正常現象。
(4)大小便:產後24小時內,尿量可多到2000~3000毫升,需要通過腎髒排出體內瀦留的水分。產後常有便秘現象,這與產後尿多、汗多有關。
(5)惡露:產婦在產褥期間的陰道排出物叫做惡露。正常情況下,產後3~4天惡露多,顏色鮮紅;1周後,惡露顏色變淡;2周後,惡露變成淡黃色或白色;大約產後3周,惡露淨止。如果產後2周惡露仍然量多,且呈血性,可能子宮複舊不佳或子宮內有胎膜或胎膜組織殘留。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沒有臭味,如有腐臭味,時間過長,則是產後感染的征象。
(6)乳汁分泌:分娩前1~2天內,乳房僅流出少量黃色稀薄的液體,叫做初乳;一般自分娩2~3天開始,乳房脹大,變堅實,表麵下靜脈充盈,看起來像一根根“青筋”,不但乳房局部溫度增高,這時體溫也升高,但不超過38℃,並且腋下出現腫脹的淋巴結或副乳腺,再過1~2天,乳房即逐漸變軟而且有乳汁分泌了。
20產婦宜了解產褥期保養的內容
產婦在產褥期(坐月子)中保養的內容很多,大體上包括5個方麵。
(1)身體保養:產婦要注意休息,以恢複妊娠和分娩對體內的消耗,以保養和恢複元氣。
(2)飲食保養:產婦因產後脾胃虛弱,必須注意飲食調理,要多進食富含高蛋白質的營養食物和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身體虛弱者,還應適當搭配一些藥膳,並且忌食過鹹、過硬、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精神愉快:產婦為了早日康複,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各種不良精神刺激,不要生氣,不要發怒,不要鬱悶,不要驚嚇。
(4)環境調適:要注意保持室內冷熱適度,預防寒濕熱的侵襲,並保持通風照陽,空氣新鮮。
(5)講究衛生:產婦必須注意個人衛生,常洗頭洗澡,勤換洗衣服,注意外陰清潔,防止感染疾病。
21產婦宜注意及時排尿
產後產婦尿量增多,是正常現象。產婦一般在產後4~6小時主動排尿,以後每2小時排尿1次。這是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水腫、肌張力降低以及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容易發生尿瀦留,而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從而會引起產後出血,還易引起膀胱炎。因此,產後產婦一定要及時排尿。
排尿時產婦不要緊張,盡量放鬆,若產婦不能自行排尿,可采用熱敷下腹部,輕輕按摩膀胱,扶產婦起來聽流水聲等方法,鼓勵產婦排尿。用上述方法仍不能自行排尿者,應導尿,切忌膀胱過脹,否則不但增加排尿困難,還會導致產後出血。所以產後產婦必須及時排尿。
22產褥期宜護理好會陰部
產後會陰部可因分娩時先露部的壓迫及助產的操作,局部發生輕度的充血、水腫或有會陰部的裂傷或側切傷口。而會陰部因其解剖特點很容易被尿液、大便及惡露汙染,如不注意清潔衛生,易引起產褥期感染,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所以會陰部護理非常重要。
產後可以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苯紮溴胺(新潔爾滅)溶液衝洗會陰,每天2~3次,或於大、小便後衝洗,盡量保持會陰部清潔及幹燥。
會陰部有縫線者,應每天檢查傷口周圍有無紅腫、硬結及分泌物。於產後3~5天拆線。若傷口有感染,應及早拆除縫線,創麵每天應換藥,並且用紅外線局部照射,盡量暴露傷口以保持表麵幹燥促進愈合。會陰部腫脹者,可用50%硫酸鎂溫熱敷或75%乙醇濕敷,平臥時應臥向傷口的對側,以免惡露流向傷口,增加感染的機會。會陰傷口完全愈合大約需2周,以後可以改為每天1次擦洗會陰。
產後月經墊要用消毒好的衛生巾或其他衛生用品,衛生用具及內衣內褲要勤洗勤換,洗後應在陽光下曝曬以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
23剖宮產的產婦宜采用的自我保健措施
(1)手術後數小時麻醉藥作用才能消失,會有傷口劇烈疼痛。手術當日可使用止痛藥,第2天疼痛減輕後就不要多用止痛藥物了,以免影響腸蠕動的恢複。
(2)由於手術對腸道的刺激和麻醉影響,腸蠕動受抑製而有不同程度的脹氣,一般手術後24小時腸蠕動就逐漸恢複,待肛門排氣後腹脹就隨之緩解。術後產婦要多翻身、早下地,以促進腸蠕動。
(3)體力許可時,在術後24小時要試著下地活動,並逐日增加活動量。這不但能促進腸蠕動和子宮複原,還可以預防腸粘連、血栓性靜脈炎等並發症等。
(4)手術當天要禁食、輸液,術後第2天可進食清淡流食,如米湯、雞蛋湯等,不要吃易使腸脹氣的食物,如牛奶和糖水,以免加重腸脹氣。肛門排氣後可進半流質普通產婦飲食。
(5)每日衝洗外陰1~2次,衛生巾要勤換,預防產褥期感染;要保持腹部傷口清潔。
(6)產褥期間如有惡露血性、量多不斷,或惡露已變淺、量少,又突然有較多出血,要及時就醫檢查,以采取措施。
(7)要防腹部傷口裂開。原因是當咳嗽、惡心嘔吐等增加腹壓的動作時,會使腹部縫線斷裂,故宜壓迫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8)宜及時排尿。在導尿管拔除後3~4小時,產婦就應及時排尿,倘若臥床不解,即應起床去廁所,再不行,就要在醫師的指導下排尿。
(9)要注意經期傷口處疼痛。原因是剖宮產時子宮的傷口部位,常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其症狀主要是經期傷口處持續脹痛,後期可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此時應早去醫院就診。要盡早采用避孕措施,性生活一般於產後56天即可,初期可使用避孕套,產後3個月後去醫院放節育器。
24產褥期保健的宜與忌
產褥期是產婦各器官恢複階段,其中以生殖器官的恢複為主。產褥期宜做以下的保健。
(1)要注意衛生:特別是會陰及乳房的衛生,每天用稀釋1∶200的苯紮溴胺(新潔爾滅)液清洗外陰,保護會陰及傷口的清潔,勤換無菌衛生巾,保護乳房及乳頭的清潔,哺乳前後要清洗,哺乳後將剩餘奶吸空,清洗完畢敷以清潔毛巾及胸罩,以免患乳腺炎。產褥期應照常梳洗、刷牙、擦浴、淋浴。
(2)要有合理、豐富的營養:產褥期除自身需要恢複外,還有哺喂嬰兒的重任,因此應提供豐富、合理的飲食。以蛋白質、糖類、鈣、鐵、維生素豐富的食品為主。如雞、魚、排骨、牛肉、蔬菜、米粥、米飯,多喝魚湯或肉湯(去脂),每日進食5~6次。
(3)要做到休息與鍛煉相結合:產褥期除晚間睡眠8~9小時,午睡可2小時。正常分娩後產婦要早下床活動,不能完全臥床休息。此外,每天鍛煉1~2次,每次10~15分鍾。
產褥期保健的禁忌如下。
(1)忌捂:產婦分娩後,陳新代謝旺盛,出汗多,乳汁的分泌,惡露的排出,如果產婦再關門閉窗,那麼屋子裏各種氣味混合在一起會產生十分難聞的酸臭味,產婦在這種環境中,很容易發生產褥期感染,影響身體健康。另外,如果在夏天著厚衣帽,會使體內排熱發生障礙,會直接損害體溫調節中樞而發生高熱,引起產婦中暑。持續的高熱,能使大腦中樞發生嚴重的損害,如不及時治療,可以導致產婦中暑死亡。產婦“坐月子”一定不要捂著,居室要適當通風換氣,夏天衣服、被褥不宜過厚,以免影響散熱。那樣“捂月子”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2)忌受風:產後分解代謝旺盛,出汗多,毛孔經常開著。若有穿堂風或電扇或空調直吹,母嬰易受涼感冒,重則可引起肺炎,還可引起關節炎,有時會留下後遺症。
(3)忌用冷水:產褥期多汗,毛孔張開,用冷水洗手、洗尿布等,容易使肌肉、關節酸痛,應以溫水為宜。
25產婦忌抑鬱情緒
有些婦女分娩後,精神狀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往往心情煩躁、沮喪、啼哭、失眠、食欲缺乏、易激怒。這種現象發生在分娩之後,特別是在分娩後3~4天最明顯。
目前認為,主要是產後體內激素水平發生劇變而內分泌不平衡所致。還有分娩的疲勞,妊娠期及產褥期的並發症。惦掛孩子、夜間哺乳、家人對新生兒的態度、丈夫的協作程度等也都是不可忽視的誘因。產後抑鬱如能及時發現,妥善處理,會很快消除,一般不用藥物治療。
預防發生產後抑鬱的主要方法:
(1)首先產婦自己要開朗豁達,多學習一些產後保健科普知識,提高認識,認識妊娠、分娩、產褥是婦女正常的生理過程,克服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