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褥期(1)(1 / 3)

1孕婦入院生產忌過早

有的孕婦,產前檢查無異常情況,一切正常,在臨床前要提前入院待產,力求保險。雖然提前入院後胎兒的安危可以得到監護,孕婦的不適可以得到醫師的及時發現與處理。但入院後,醫院的環境會給孕婦以不良刺激,造成精神壓力,對分娩會產生一種恐懼感,加以環境的生疏、夜間新生兒的哭鬧聲,使得孕婦夜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一旦子宮收縮,很容易發生子宮收縮不協調,子宮口擴張緩慢、產程延長,使難產率增加。有資料證明,一旦產婦入院過早,在產房超過2天,其剖宮產率會大大增加。所以,孕婦若沒有什麼異常情況,沒有必要提前入院。

2宜了解臨產前的征兆

正常的產婦入院應適時,入院太早,時間過長不生孩子,就會精神緊張,也容易疲勞,往往易引起滯產;有的產婦入院太晚,又容易發生意外,急產情況時有發生,對大人及胎兒都不利。一般來說,出現以下征兆後入院待產比較適宜。

(1)子宮底下降:懷孕足月前後,位於上腹部的子宮底會從“心窩”部下降至“心窩”與肚臍之間時。這時,孕婦自覺上腹部脹滿大為減輕,呼吸也較以前輕鬆,但盆腔內的墜脹感加重了,行走不便,並出現大便秘結、尿頻、尿急等症狀。這是由於胎頭下降入盆,壓迫直腸和膀胱所致。

(2)見紅:分娩前24小時內,50%的孕婦常有一些帶血的黏液性分泌物從陰道排出,稱“見紅”。這是分娩即將開始的一個可靠征兆。

(3)規律性腹痛:懷孕的子宮呈間歇性收縮和鬆弛,且有規律地進行,產婦感到一陣陣腹痛。隨著臨產的到來,當子宮收縮間歇由時間較長轉入逐漸縮短,子宮收縮的持續時間逐漸增強,且強度不斷增加時,這種規律性腹痛的出現,表示正式分娩已經開始。

即將臨盆的孕婦,在離預產期1周的時間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檢查,適時住院待產,確保母嬰平安。

(4)羊膜早破:陰道內有羊水流出,正常情況下羊膜應在分娩過程中破裂,如早破膜,多在24小時內自然臨產。

3待產時忌精神緊張

據調查顯示,有98%的孕婦在妊娠晚期會產生焦慮心理。有些孕婦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會使焦慮心理減輕,有些孕婦不善於調節,心理焦慮越來越重。造成這種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城市女性多為初產婦,缺乏對生產的直接體驗,從電視、報紙等媒體上了解了許多她人生產的痛苦經曆,想到自己也要經過此過程,因而心中焦慮。怕孩子畸形,雖然檢查胎兒沒有問題,產婦還是擔心怕生出不健康的孩子。另外對胎兒性別憂慮。雖然對生男生女大多數能正確看待,但在人的潛意識裏仍有某種對胎兒性別的好感,或家人對生男生女比較在意,孕婦不知胎兒性別,心中不免煩惱。也有的孕婦因自身健康存在問題,如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疾病時,孕婦更怕殃及胎兒,常常焦慮不安等等。

孕婦產前焦慮會對母親和胎兒造成直接的影響。產前嚴重焦慮的孕婦剖宮產及陰道助產比正常孕婦高1倍。嚴重焦慮的孕婦常伴有惡心、嘔吐,可導致早產、流產。孕婦的心理狀態可以直接影響到分娩過程和胎兒狀況,容易造成產程延長、新生兒窒息,產後易發生圍生期並發症。焦慮還會使孕婦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引起胎兒子宮內缺氧。焦慮還可引起自主神經紊亂,導致產時子宮收縮無力造成難產。因為焦慮,孕產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營養,生產時會造成滯產。

孕婦應采取積極的態度,消除產前焦慮。孕婦自己要注意身心調節,應認識生育能力是女性與生俱來的能力,生產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絕大多數女性都能順利自然地完成,若是存在一些胎位不正、骨盆狹窄等問題,現代的醫療技術也能順利地采取剖宮產的方式將嬰兒取出,最大限度地保證母嬰安全。另外,還要學習有關知識,增加對自己的了解,增強生育寶寶的自信心。臨產前做一些有利健康的活動,如唱歌、散步,不要整日躺在床上,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未來寶寶的擔憂上。孕婦的丈夫和家人要理解孕婦情緒上的波動,耐心傾聽孕婦的訴說,給予孕婦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打消其顧慮,尤其是在孩子的性別上避免給孕婦施加壓力。隻有這樣,才能使孕婦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對母嬰有益。

4臨產前忌憋大、小便

有的產婦分娩前準備不足,容易憋著大、小便上產床,這對分娩是不利的。

子宮的位置在膀胱之後,直腸之前。長大的子宮擠壓直腸和膀胱,使直腸張力降低,蠕動減弱。

產婦分娩時,子宮強力而有節律的收縮,促進胎兒娩出,此時若周圍擠壓過緊,必然影響子宮的收縮。因為子宮的正常收縮運動,要求有一個寬鬆的環境,假若直腸充滿糞便,膀胱充滿尿液,子宮的收縮運動必然很費力,胎兒先露部難於下降,以致子宮口遲遲不開;胎頭在盆底較長時間的壓迫膀胱和肛門括約肌,以致括約肌麻痹導致產後尿瀦留和產後大便困難。臨產前排空大、小便,以利於胎兒降生,還可避免因腹壓增加而造成產婦不由自主地使大便溢出汙染外陰,盡量減少產道感染的機會。產婦在等待分娩過程中,應保持每隔2~3小時排尿1次。如果臨產前產婦大、小便不易排出,可通過灌腸和導尿,促使大、小便排盡。

5臨產前更宜重視飲食

產婦在臨近分娩時,身體不適,精神緊張又忙於產前準備,往往忽略了臨產前的飲食,有的產婦又不願進食。分娩雖屬於生理過程,但因產婦體力消耗大,生理負擔重,受傷機會多,並易發生意外。為了母子的健康與安全,除做好產前的各種準備外,還應重視產前的飲食。

臨產前飲食選擇的原則是,應該吃容易消化、高熱量、少脂肪、營養豐富、新鮮味美的食品,如雞蛋、牛奶、瘦肉、魚蝦、大豆製品等,食物要少而精,並吃含水分多的半流質軟食,如麵條、魚湯等,以增加體力,補充水分。

中醫學認為,當孕婦進入臨產階段,在飲食上應采取利竅滑胎的方法,這對於促進分娩、縮短產程,減少產痛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初產婦、胎體偏大更為重要。這方麵的食物有冬葵葉、莧菜、馬齒莧、山慈菇等。

現介紹一款分娩前藥膳,以供參考。

臨產前孕婦可準備1~2千克優質羊肉,250克紅棗,250克紅糖,50克黃芪,50克全當歸,臨產前3天,每天取以上原料的各1/3洗淨(除紅糖外),加入1千克水,同放在鍋內煮,待剩0.5千克水時,取出,分為兩份,早、晚各食1次,食至分娩時為止。這既可增加孕婦的體力,有利分娩,還可以鎮靜安神,防止產後惡露不盡,有益產後疲勞的恢複。

6助產宜食巧克力

產婦分娩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在分娩過程中,產婦要消耗極大的體力,整個正常產程需12~17小時,總共約消耗6200千卡的熱能,這相當於爬上200多層樓梯或跑完1萬米所需要的能量。因此,產婦在臨產時要多補充熱能,以保證有足夠的力量促進子宮口開大,順利分娩。

分娩時給產婦補充哪些食品呢?專家向廣大產婦推薦被譽為“分娩佳品”的巧克力。巧克力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含有大量的優質糖類,而且能在短時間內被人體很快消化、吸收和利用,產生出大量的熱能,供人體消耗。據測定,每100克巧克力含糖類49.1克,脂肪28~30克,蛋白質約15克,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族、鋅、鐵和鈣等元素。這些營養被人體吸收消化的速度比雞蛋快5倍,比脂肪快3倍。另外,體積小,發熱多,而且甜香可口,吃起來也很方便。產婦隻要在臨產前吃上一兩塊巧克力,就能在分娩過程中產生出很多熱量。因此,產婦在臨產前適當吃些巧克力,促使順利分娩對母嬰都是十分有益的。

7宜采取自然分娩

妊娠、分娩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妊娠期間,母體內部的各係統和器官為適應胎兒的生長發育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足月妊娠後,子宮肌肉出現節律性的收縮,隨之子宮頸擴張,胎兒順產娩出,產後母親的生殖器官和其他器官恢複到原來的狀態,這是一種自然規律。

如果婦女妊娠以後身體正常,沒有疾患,經醫師檢查,適宜自然分娩時,最好采取自然分娩。但現有一部分孕婦,怕生產時疼痛等原因,采取手術方式如剖宮產結束分娩,我們說適應證不足而盲目施行手術,弊多利小,因為采用手術方式結束分娩,對母親的精神和肉體是一種創傷,並可引發一些手術並發症,如產褥感染、腸粘連等,會給母親帶來不應有的痛苦。因此,適宜自然分娩者,最好樹立信心,選擇自然分娩,並做好準備,這對母嬰大有好處。產道分娩是人類延續種族的自然選擇,經過產道分娩的小孩受到擠壓,可擠出呼吸道中20~30毫升的黏液,這就避免了出生後第一二次呼吸時將羊水及黏液吸入肺部,從而減少新生兒並發症。經產道分娩,因分娩時的種種刺激,小兒產後迅速建立自主呼吸,肺部並發症較少。另外,產道分娩,有利於產後惡露的排出,產婦的身體恢複較快。分娩方式的選擇是極其慎重的,應由醫師根據母子的各種情況,全麵綜合決定,孕婦決不能盲目采用手術方式結束分娩,選擇自然分娩的方式,對母嬰均更有利。

8產婦宜采用坐式分娩

產婦采用坐式分娩好。原因是:

(1)坐式分娩與產軸生理、胎兒縱軸與產力方向一致,加強了胎兒先露部分對子宮頸及盆底組織的壓迫刺激,促進子宮收縮,提高了子宮收縮效率。產程的縮短減少胎頭在產道裏擠壓的時間,同時也減少了胎頭對軟產道的壓迫,產程縮短可減輕產婦因屏氣時間過長造成的疲勞,有利於產後恢複。坐位時,產婦能充分利用腹壓及地心引力等因素提高子宮收縮效率,可使一個頭位難產轉變為順利。

(2)坐式分娩減輕了子宮對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的壓迫,保證子宮血流量,從而保證子宮肌纖維正常收縮功能,有利於減少產後失血。

(3)坐式分娩還可以使助產人員勞動強度大大減輕。因為助產人員正常操作,保護會陰隻要稍微側身,檢查產道損傷及會陰縫合均采用坐位正麵操作。發現難產或胎心異常,可以立即處理。如用產鉗助產、胎頭吸引助產或臀位助產,都能在坐式產床上順利進行。

9宜防早產

早產兒的生活能力較弱,死亡率高,特別是體重在1000克以下的早產兒,能成活的很少,因此,孕婦必須積極預防早產。

(1)要認真做好產前檢查,全麵了解孕婦健康情況和胎兒生長發育狀況,及時糾正可能引起早產的原因。

(2)孕婦要注意起居飲食,適當增加營養,不吃有刺激性食物,如濃茶、咖啡、辛辣食品及酒、煙等。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合理的睡眠並做到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運動和勞動,避免做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以及不適宜孕婦做的工作。孕晚期特別最後1個月要多注意休息。

(3)要特別防止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和貧血等疾病,因為這些病會引發早產。

(4)孕晚期要節製性生活,臨產前1個月絕對禁止性生活,孕晚期不要遠行,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以免引起早產。

(5)孕婦要保持良好愉快穩定的情緒,千萬不要緊張、焦慮,要樂觀、開朗,以免不良情緒引起早產。

一旦孕婦出現了先兆早產的症狀——腹部陣痛和陰道出血,應立即去醫院治療,防止早產或盡可能延長妊娠時間。

10宜預防滯產

在正常情況下,全部分娩過程的時間,初產婦約為16小時,經產婦10~12小時。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使產程延長,超過30小時,則為滯產,滯產發生的原因常常是子宮收縮無力。

為預防滯產的發生,要注意以下4個問題:

(1)產婦要充分認識妊娠、分娩是一個生理過程,要想生出一個活潑可愛健康、聰明的小寶寶就必須經過這個過程,所以產婦要去掉不必要的顧慮和恐懼心理,要保持愉快的情緒,良好的心態。

(2)孕婦在整個妊娠期,生活要有規律,注意飲食和休息,防止便秘,定期產前檢查,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參加適當的運動。

(3)到了妊娠晚期,每天也應有適當的活動和鍛煉,在沒有疾病或異常情況下,不要過早休息。有的孕婦在預產期前就臥床休息,每天又食入大量美味佳肴,且不注意活動,結果容易過期不生,胎兒過大,分娩時子宮收縮無力,延長產程,就容易發生滯產,甚至難產。所以,在妊娠晚期生活一定要有規律,每天進行適當活動,從事一般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不必過早休息,以防止分娩時子宮收縮乏力和滯產的發生。

(4)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愉快、樂觀的穩定情緒,這對預防滯產大有益處。

11產婦忌隨意做剖宮產

現在有的產婦願意做剖宮產,認為剖宮產可減少分娩時的痛苦,這是不全麵的認識。

剖宮產是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由於產婦及胎兒原因無法使胎兒自然娩出而由醫師采取的一種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過程。剖宮產能保證特殊情況下母嬰安全,降低孕產婦及圍生兒的死亡率,獲得一個健康的孩子。但剖宮產對母嬰均有不利影響。

(1)剖宮產是一種手術,有可能出現手術並發症,手術中可能發生出血、損傷腹內其他器官,比如膀胱、輸尿管、腸管等。

(2)手術時麻醉意外雖然極少發生,但有可能發生。

(3)手術中平安無事,但術後有可能發生子宮切口愈合不良,晚期產後流血,腹壁竇道形成,切口長期不愈合,腸粘連或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再次妊娠和分娩時,有可能從原子宮切口裂開,而發生子宮破裂、胎盤剝離不全,避孕失敗行人工流產時容易發生子宮穿孔。

(4)術後子宮及全身的恢複都比自然分娩慢。

對嬰兒來說,由於沒有經過產道擠壓,嬰兒肺部沒有經過鍛煉,出生後不易適應外界環境的驟變,易發生新生兒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性肺炎。

剖宮產既有優點,又有缺點。除了因挽救母嬰必須做剖宮產外,如果沒有手術指征,應盡量不做,爭取自然分娩。如果產婦需要進行剖宮產,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12宜正確看待會陰切開術

在產婦分娩過程中,為了防止會陰原因造成的分娩阻滯,以及自然分娩所引起的嚴重陰道裂傷或直腸裂傷,常常需要做會陰側切術。它是產科最為常見的一種手術。但有的產婦不願做會陰切開術,認為這是增加產婦的額外痛苦,這是一種誤解。會陰切開術,能使已處在缺氧狀態下的胎兒迅速娩出,脫離危險;能使產道出口擴大,防止新生兒顱內出血;使第二產程縮短,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發生“抽風”等症狀。而且會陰切口整齊,易於縫合,愈合好,一般3~5天可愈合,瘢痕小,恢複快,不留後遺症。反之,如果應該做會陰切開而沒有做,發生了新生兒窒息或產婦的嚴重裂傷,不僅影響孩子的健康,還可能給產婦造成更大的痛苦。所以,孕婦在分娩時是否需要行會陰切開術,應聽從醫師的建議。

另有一部分產婦不願做會陰切開術,主要怕會陰切開後會影響性生活。現已大量事實證明,會陰切開不會影響性生活。一般情況下,產婦的會陰切開後,其陰道和會陰部位都能在5天左右愈合,經過一段時間後,可以完全恢複原來的彈性,對以後的性生活不會產生影響。

13產婦宜知道臨產子宮收縮的特點

妊娠最後的2~3周,孕婦經常有不規則的子宮收縮,其特點是強度小,每次不超過30秒,也無一定規律。這樣的子宮收縮不見紅或流水,子宮口也不會開大。這不是臨產時的子宮收縮,臨床稱為“假臨產”,不必去醫院待產。

臨產時的子宮收縮開始時也不太規律,半小時1次或10分鍾1次,隨後逐漸規律,並且有如下特點。

(1)節律性:臨產時每次子宮收縮持續30秒左右,間歇5~6分鍾。隨產程進展,子宮收縮持續時間延長,間歇時間縮短,子宮收縮強度也逐漸增加。最後,子宮收縮持續時間可達1分鍾,間歇期則縮短至1~2分鍾。

(2)對稱性:臨產時子宮收縮起自兩側子宮角,向子宮底中部集中之後向下擴散。收縮力在子宮體部最強,最持久,向下逐步減弱。

(3)縮複作用:每陣子宮收縮後,子宮肌纖維不能恢複到原來的長度。這種縮複作用使子宮腔容積越來越小,子宮下段被動擴張,迫使胎兒慢慢下降。

總之,臨產時子宮收縮趨於規律、協調,能促使產門開放(宮口開大),逼迫胎兒離開子宮。產婦的主觀感覺是子宮收縮一陣緊似一陣。腹痛由子宮底向下腹部移動,腹痛也隨之加重。這些情況都與以前不同,孕婦可確定要分娩了。

14產婦保護產力宜采取的措施

把胎兒從子宮經產道娩出的力量叫做產力。產力是決定分娩的3大因素(產力、產道、胎兒)之一,要使分娩正常進行,必須保護好產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孕期和臨產時飲食營養:要多食用一些含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魚、肉、蔬菜、水果等,以保證合理科學的膳食。臨近分娩時進食一些熱能較高的食物,如大米、麵粉、玉米、巧克力、紅糖水等。這都有利於增加分娩時的產力。

(2)要勞逸結合:注意休息和適當的活動、鍛煉有利於產力的保護。在整個妊娠期要注意適當的活動和鍛煉,尤其是孕晚期更要注意適當的活動,不要過早臥床休息。臨產時,一定要注意休息。

(3)精神不要緊張:產婦對分娩應有一個正確認識,臨產分娩時不要緊張、不要害怕、更不要大喊大叫、注意靜養休息,保存足夠的體力和精力。

(4)每次子宮收縮時要深呼吸:增加氧氣的吸入量,減少子宮疲勞,減輕子宮收縮造成的腹痛。

(5)在第二產程中,腹痛加強,容易出現胎兒子宮內缺氧:當子宮收縮時,深吸氣,然後屏氣,像解大便一樣向下用力;子宮收縮間歇時,全身放鬆,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不要亂用力或用力不當,以利保護產力。

15產婦宜了解產程的三個階段

初產婦可能不懂分娩過程是怎樣的,因而對分娩懷有神秘感,甚至有畏懼感,但了解了分娩的全過程後,這種神秘感和畏懼感大大減輕,也可以按產程的規律與醫師配合,這對順利分娩大有益處。

胎兒離開母體要經過3個階段,醫學上稱為3個產程。這3個產程是從子宮有節奏的收縮到胎兒、胎盤娩出的全部過程,完成這個過程,才算分娩結束。3個產程所需要的時間分別為:初產婦13~17小時,經產婦6.5~7.5小時。

第一產程,又叫開口期。此期時間最長,初產婦經過10~15小時,經產婦經過6~7小時。此產程從子宮有節奏收縮開始到子宮口全開。分娩開始時,子宮2次收縮相隔的時間較長,產婦感到較為稀疏的陣發性腹痛,間隔10~15分鍾,收縮期較短,為20~30秒。隨著產程進展,子宮收縮時間漸漸延長,可持續1分鍾,收縮力隨之增強,產婦感到腹痛漸劇,間歇時間逐漸縮短為1~2分鍾。由於子宮不斷收縮,迫使胎兒下降,促進子宮頸口漸漸張開,直至子宮頸管消失。子宮頸口全開時,直徑可達10厘米,胎膜多在此時破裂,流出部分羊水,為100~200毫升,胎兒從羊膜囊破裂處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