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伊上士一步登天,搖身一變,一夜之間就從上士變成了總統,這真有些讓人不可思議。在其他國家,昨天的上士成為今天的總統,這既不可能,也不可想象。
這種不可想象的事在利比裏亞居然奇跡般地成為現實,這使多伊得意忘形,他想盡情地品嚐那坐在總統寶座上的滋味。
利比裏亞人對多伊發動政變,奪取總統寶座並不反感。因為利比裏亞自1847年獨立以後,都是美國黑人後裔當總統,還從來未有過一位自己民族的總統,利比裏亞人早就盼望自己民族的人當總統的一天,當電台裏傳出“多伊出任總統”的消息時,利比裏亞人民欣喜若狂,他們紛紛走上街頭,手舞足蹈地歡呼多伊政變的成功,慶祝終於有了自己民族的總統這件大喜事。利比裏亞人民期待自己民族的總統多伊執掌的新政權能給他們帶來以前所沒有的種種好處。
10.2 大開殺戒,橫征暴斂
多伊靠發動流血政變上台,代表了利比裏亞多數土著人的利益,取代了100多年之久的美國黑人後裔的統治,按說,這在利比裏亞曆史上可以稱作是一種社會進步。然而,多伊當上總統以後的所作所為卻令他的人民失望了。多伊上台10年來胡作非為,政治上極端腐敗,經濟上搞得一團糟,多伊本人及其政權遭到利比裏亞各界人士,包括廣大土著民族的反對和唾棄。
多伊追求的是對權力的滿足,他入主總統府後,考慮的不是如何想方設法振興他的國家,而是考慮如何千方百計地鎮壓自己的政敵,使自己坐穩總統的寶座。多伊當上總統後,利用手中的特權,將自己的軍銜由上士晉升為將軍,雖然如此,他的經邦治國的智慧和才能卻沒有隨著軍銜的飛速提升而有多少長進。他自知統治國家缺乏能力,許多人對他口服心不服,為了鞏固他的統治,沒有別的辦法,他隻好搞武力壓服,濫施淫威,搞高壓政策。多伊搞起這一切來,心狠手辣,殘酷無情。
他殘酷地在政府各部門中清洗了舊政權的官員之後,又唯恐昔日同他一起發難搞政變的16名親信士兵將來有一天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推翻自己的統治,結束自己的性命,落得個與前總統托爾伯特同樣的下場,於是他便羅織罪名,毫不留情地把那16名親信士兵一個接一個地處死。當年出生入死,冒著生命危險全力協助多伊搞政變的這些親信士兵,耳邊還回響著起事之前多伊與他們一起立下的海誓山盟,什麼生死與共,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事成之後榮華富貴高官厚祿等等,可是他們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到“開國元勳”的殊榮,沒想到他們的“頭兒”卻搶先一步背叛了自己的誓言,竟把屠刀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使他們一個個慘死在自己赤膽忠心、舍生忘死為之效忠的“頭兒”的手下。
在利比裏亞國內,各階層人士對多伊的黑暗統治的不滿,愈演愈烈。人們不但私下、背後表示對多伊政權的不滿,還有很多人公開站出來發動政變,將對多伊政權的不滿變成推翻多伊統治的實際行動。在多伊當政的10年中,多伊的部屬曾發動過大大小小的政變達36次之多,其中每一次這樣的政變,都把多伊搞得心驚肉跳,惶惶不可終日。多伊並未因此、將他的獨裁統治有所收斂,他仍然牢牢地握緊大權,我行我素,對自己的政敵一概血腥鎮壓,大開殺戒,剪除異己,使利比裏亞這個西非小國處於一片恐怖之中。
為了恐固自己的統治,在殘酷鎮壓自己政敵的同時,多伊還不遺餘力地拉攏、收買效忠於自己的人。在政治上,多伊極力扶植他所在的部族克蘭族人的勢力,而對反對他的吉奧族和馬諾族則竭力排斥,甚至血腥報複。這樣一來,便使國內部族矛盾不斷激化。1985年,出身吉奧族的奎翁巴將軍政變失敗後,多伊並不滿足於把投降的官兵處死示眾,他還要發泄更多、更大的仇恨:他派軍隊到奎翁巴將軍的家鄉寧巴州去斬草除根。在這次行動中,數以千計的無辜者慘遭屠戮,有二、三萬人逃命鄰國,淪為有家不敢回的難民。
士兵出身的多伊不僅氣度小,心狠手辣,而且還愛財如命,貪得無厭。他在國內橫征暴斂,不擇手段地侵吞國家錢財,供自己大肆揮霍。據說,在他當政的10年中,他將兩億多美元的巨款中飽私囊。他還以送老婆到國外“治病”為由,把侵吞的國家的錢存入外國銀行,以備不虞。一位移居加納的前利比裏亞學生領袖說:“最保守的估計,多伊在國外的存款有6000萬美元。”
多伊還以“國父”自居,強令全國13個州,輪流給他過生日、慶壽誕。每次過生日,都要花300萬美元以上。上行下效,多伊政府官員更是肆無忌憚、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脂民膏,貪贓在法。這種腐敗的統治,把利比裏亞國內搞得烏煙瘴氣、一塌糊塗。
10.3 危如累卵,四麵楚歌
1980年,利比裏亞人均收入達2000美元,曾是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自多伊上台後,由於他的政府貪汙腐敗,不治國政,使利比裏亞的經濟大幅度衰退,國民生產總值平均下降3%,被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列入世界最窮的43個國家之一。為了避免經濟崩潰,多伊還大舉外債,幾年的時間便使利比裏亞債台高築,1989年外債達到17億美元,比1980年增長一倍多。由於無力還債,國際金融組織於1987年停止了對利比裏亞的援助,經濟急速衰退,使利比裏亞占國家外彙收入70%的鐵礦砂和占國民生產總值50%的天然橡膠的出口銳減。全國20家主要國營企業有18家嚴重虧損。經濟的大幅度衰退導致了政府的財政入不敷出,政府經常一連三四個月拖欠公務人員工資,人民生活日益貧困,老百姓怨聲載道。多伊政權的腐敗,老百姓看在眼裏,恨在心頭,大家暗暗地詛咒多伊早點完蛋。多伊猶如坐在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上。
1989年,前政府官員查爾斯·泰勒領導的反政府武裝起兵造多伊的反,查爾斯·泰勒振臂一呼,很快得到許多部族的支持和響應,從此,拉開了多伊覆滅的序幕,多伊的末日就要到來了。
查爾斯·泰勒在美國受過高等教育,曾是多伊的好友,80年代初曾任多伊政府中的副部長等職,後因多伊指控他犯有貪汙罪,泰勒於是和多伊鬧翻,昔日的朋友一下子反目為仇了。為了躲避多伊的迫害和遠禍全身,1984年泰勒不辭而別,逃往美國。泰勒出逃後,多伊並不善罷甘休,從此對泰勒不聞不問,放他一條生路。心狠手辣的多伊明白,隻要泰勒人還在,他就心不死,以後肯定會再給自己找麻煩的。留下泰勒就是留下一個隱患,必須設法除掉這個隱患。於是多伊通過外交途徑,指控泰勒是攜帶100萬美元公款逃跑的,要求美國政府出麵,逮捕泰勒,並將泰勒引渡給利比裏亞政府。美國警方根據利比裏亞政府的指控,在美國逮捕了泰勒,並準備引渡泰勒到利比裏亞。1985年,在美國警方準備引渡泰勒之前,泰勒事先得到了消息,他知道,如果他被引渡到利比裏亞將必死無疑,多伊肯定不會饒恕他的。
於是泰勒尋找機會越獄逃跑。後來,泰勒到了科特迪瓦,組織流落在那裏的利比裏亞難民中的一幫年輕人到別的非洲國家接受軍事訓練,為推翻多伊政權做了軍事上的準備。
1989年聖誕節前夕,泰勒帶領100多名武裝人員越過邊界,在寧巴州向政府軍開火,利比裏亞陷入了內戰危機之中。
泰勒起兵打回利比裏亞後,他率領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受到許多部族的響應,他的部隊日益壯大。在國外,泰勒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得到利比亞、科特迪瓦和布基納法索等國的支持。得道多助,泰勒的軍事力量迅速擴大,足以與多伊分庭抗禮、決一雌雄了。
1990年6月29日,泰勒調兵遣將,兵分東西兩路,向首都蒙羅維亞夾擊,蒙羅維亞城南臨大海,北麵是大片沼澤地,隻有東西通道。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動用了大炮、火箭筒、機槍,向守衛在市郊的政府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掃除了設在通道上的哨卡,4000多人的攻城部隊幾天之內就把這座50萬人口的城市包圍得水泄不通。多伊和他的死黨拚命頑抗,想方設法阻撓攻城部隊入城,並揚言如果泰勒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如果強攻入城的話,他們將炸毀城市的主要建築和設施。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傷亡,同時也為了城內50萬市民的生命安全,泰勒命令他的部隊采用以困代攻的戰術,逼迫多伊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自動投降。
多伊領導的政府軍被泰勒率領的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的強大攻勢所嚇倒,在守城戰鬥中士氣低落,不但損兵折將,而且還時有逃跑倒戈事件發生,這使多伊的政府軍兵員大減,後來城裏的守城部隊隻剩下1000多人。多伊的國防部長巴克萊和總參謀長杜巴將軍看到大勢已去,敗局已定,也先後悄悄地溜到國外去了。多伊失道寡助、眾叛親離,麵臨著四麵楚歌的局麵。
視權如命的多伊,寧肯毀掉城市,殃及全民,也不願輕易交出政權。早在幾個月前,即1990年4、5月間,多伊就著手給自己留了後路:他把自己的錢財大量地轉移到國外,並把老婆、孩子也送到國外。這樣既留下了後路,又消除了後顧之憂。
而他自己,則下定決心負隅頑抗,以保住垂危的政權。多伊之所以童兵壓境不肯投降,除了以上原因外,還在於他過分迷信他認為任何人也無法攻破的總統府。曾使多伊多次引以為自豪的總統府,是他用重金請美國人負責設計,由以色列人耗巨資興建的。總統府內部為鋼筋水泥結構,堅如磐石,伺若金湯。總統府地下室有好幾層,其中有會議室、作戰指揮室、臥室、客廳,還有倉庫、醫院等等,設備齊全,安全舒適。整個總統府尤如一個大碉堡,易守難攻。為負隅頑抗,求得轉機,多伊在總統府的倉庫中早已備足了糧食、彈藥,企圖利用反政府軍全國愛國陣線部隊求勝心切的心理,讓他們上鉤去貿然攻打總統府,並在戰鬥中利用總統府易守難攻的特點,大量傷亡愛國陣線部隊的士兵。然後再利用蒙羅維亞城區的有利地形拚命還擊,扭轉敗局,以圖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