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的陳了。
當時,坐在建康皇宮龍座上的是陳叔寶。
陳叔寶多才多藝,風流倜儻。但他的聰明才智全用在玩樂上,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泊秦淮》詩。
詩中說的《後庭花》,全名為《玉樹後庭花》,是陳叔寶與嬪妃飲酒作樂時譜寫的曲子。他最寵愛的妃子,一是張麗華一是孔貴妃,就連上朝聽政,也要一手攬著張麗華一手抱著孔貴妃,一邊與她們調情一邊決斷軍國大事。若兩貴妃插上一句,他馬上就說:“就按貴妃說的辦!"昏君在位,綱紀紊亂,奸佞專權,賄賂公行,江南錦繡江山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幾個有識之士上疏勸諫,陳叔寶置若罔聞。
陳的覆滅已是指日可待。
廢除後梁以後,楊堅便加快了滅陳的準備工作。第二年秋,兵力布署既畢,楊堅下詔,大舉攻陳。
隋軍51.8萬人馬,兵分八路出擊:
晉王楊廣統兵出六合(今屬江蘇);
秦王楊俊將兵出襄陽(今湖北襄樊);
清河公楊素領兵出永安(今四川奉節);
荊州刺史劉仁恩統兵出江陵(今屬湖北);
宜陽公王世積將兵出蘄春(今屬湖北);
新義公韓擒虎領兵出廬江(今安徽合肥);
襄邑公賀若弼統兵出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
落叢公燕榮將兵出東海(今江蘇連雲港西南)。
八路大軍由晉王楊廣節製,在東起大海,西迄四川的數千裏戰線上,同時發起強攻。
陳叔寶仍在與張、孔二貴妃縱情歌舞。
不久,隋軍將士的呐喊就淹沒了皇宮裏麵的歌舞聲。第二年正月,賀若弼、韓擒虎兩路大軍突破長江防線,陳軍10萬將士,全無鬥誌,大將任忠投降,引韓擒虎所部從朱雀門攻入建康城。文武百官四散逃命,偌大一個宮殿,隻剩下一個叫袁憲的侍臣陪伴在陳叔寶身邊。”我從來待你不如他人,現在隻有你在這裏相陪,真令我追悔莫及。”陳叔寶說了幾句感激的話,就要找個地方藏起來,袁憲勸他說,事已至此,哪裏還有藏身之處?陳叔寶不聽,說:“鋒刃之下,怎敢大意?你不必多說,我自有辦法。”說完,就拉著張、孔二貴妃躲進一口枯井中。不久,隋兵殺人皇宮,見井邊有繩,伏下身去喊叫,不見答應,便說往下填石頭,才聽見喊聲,即用繩拉人,但覺得很沉,不免有些驚異,待拔出井外,才發現一根繩子係了陳、張、孔三人,眾人不禁失笑。
陳叔寶成了階下囚,陳各地官軍,也紛紛投降。
自西晉傾覆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局麵至此結束,全國重新統一。
在滅陳的當年,楊堅認為軍人和兵器的曆史使命應該結束了,否則,便會造成不安定因素。於是,楊堅下令:除邊疆和京師戍衛軍隊外,其餘的兵器等軍事裝備立即停止製造,民間兵器立即銷毀;軍人子弟應偃武習文。開皇十五年,楊堅又下令收繳天下兵器,若發現有私自打造者,嚴加懲處。開皇八年,又下令收繳江南三丈以上的大船。楊堅想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確保楊氏家天下。
六、惡劣習性
從一個貴公子,一步步走向帝位,建立了自己主宰的皇朝,說明楊堅很有才幹。隋朝建立後,他厘定的政治、法律、經濟體製,承上啟下,影響深遠;廢梁,滅陳,使長期分裂的中國重新統一,凡此使楊堅成為中國曆史上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他身上也有很多惡劣習性:猜疑苛察、剛愎自用、喜怒無常、不學無術、惑於佛教等等。他的這些惡劣習性最終危及了他苦心經營、竭力維係的隋朝江山。
楊堅的皇位是篡奪宇文氏的,他極擔心臣子仿效他,篡奪皇位。故他對文武大臣保持高度警惕,留意他們的言行,常常疑神疑鬼。
虞慶則頗有才幹,很為楊堅賞識。楊堅代周後,任命虞慶則為內史監兼吏部尚書,是群臣中的第三號人物。後來,虞慶則升任尚書右仆射,頗受楊堅信任。開皇十七年,桂州(今廣西桂林)人李代賢反叛,朝中無人願領兵討伐,楊堅便指名要虞慶則去。虞慶則的內弟與虞慶則的妾私通,向楊堅說虞慶則的壞話,說虞慶則不願去。楊堅很不高興,懷疑起虞慶則的忠心來。凱旋回師的路上,虞慶則指著一個地方說:“若這裏有個合適的人把守,隻要有足夠的糧食,便難以攻破。”作為一名將領注意山川地形,本是正常現象。但有人把虞慶則的話密告給楊堅後,楊堅的疑心更大了,遂以圖謀不軌的罪名殺了虞慶則。
高熲是楊堅的得力輔佐,楊堅君臨天下,高熲被委以尚書右仆射兼納言的重任,位冠群臣,楊堅鞏固君主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多出自高熲手。滅陳時,雖說晉王楊廣為總統帥,但高熲為楊廣的長史,主持各種軍務。北擊突厥,高熲為帥。高熲為楊堅立下赫赫戰功,楊堅頗為倚重。楊堅對皇太子楊勇日漸不滿,欲立晉王楊廣為嗣。高熲勸諫說廢長立少有違禮儀,因為楊勇的女兒是高熲的兒媳,楊堅遂懷疑起高熲來。最後,高熲被褫奪官爵,貶為平民。
猜疑是對自己的統治缺乏信心的表現。為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楊堅還濫用酷刑。
在楊堅的宮殿裏,放著棍棒,誰人不顧眼,便加杖打,有時一天就打數人。他還嫌行刑者下手過輕,懷疑他們是不是手下留情,行刑人隻得賣力往死裏打。有些大臣上疏,說朝堂非殺人之所,殿廷非杖罰之地,楊堅迫於輿論壓力,下令撤去棍棒,再想打人時,便用鞭子,但鞭子實在不過癮,便又用起了棍棒。有一次,楊堅又喝令杖人,兵部侍郎馮基百般勸諫,楊堅就是不聽,終於將那人打死了。過了一會兒,楊堅氣漸消,覺得那人罪不至死,便回頭訓斥身邊那些沒勸諫的人為什麼不阻止他。
楊堅喜怒無常,動輒殺人。一次上朝,個別武官服飾不整齊,楊堅認為這是對朝廷的不尊,責斥禦史為什麼不彈劾,喝令把禦史推出斬了。諫議大夫毛思祖行使職權,出來勸諫,也被殺頭。像這樣因一些輕微小事而誅殺官吏之事,經常發生。
盜竊確實讓官員們頭痛,為了杜絕盜竊,楊堅費盡心機,但都不奏效。最後,楊堅頒詔:凡偷竊一錢以上的都處以死刑,橫屍街上示眾;四人合竊一桶,三人合竊一瓜,也全部處死。濫用酷刑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楊堅不學無術,認為學問無甚用處,於仁壽元年(601)下詔,除國子監外,其餘的學校全部廢除。雖然大臣們再三勸諫,也終無法改變楊堅對文化的藐視。
楊堅不相信人,也不看重文化,卻信奉鬼神,無論哪路神仙,他都虔信、禮敬,特別是對佛教,他大加崇祀,廣建佛塔、寺院;佛教風靡全國。甚至對宮女渲染的妖精,楊堅也深信不疑。一次,嬪妃們說時常有人挑逗她們,楊堅斷定宮門防衛森嚴,外人進不來,定是妖精作祟,命令嬪妃們再發現有人挑逗,應揮劍砍殺。有個宮女遵旨實施,手中的劍好像砍在一堆腐骨上,沒有見血,宮女追,妖精跳入水池中不見了。楊堅信以為真,下令把池水淘幹,果然在池中捉到了一隻大烏龜!
楊堅不大講究吃穿,後世盛讚他節儉。但是,楊堅在建造宮殿上卻不怕浪費、奢靡。他做皇帝的第二年,便嫌從前的長安城規模太小,且經常鬧鬼,便詔令在舊城西北修築新城,命名為"大興城”。過了10年,楊堅對大興城失去了興趣,又在岐州(今陝西風翔南)耗費巨資興建豪華的仁壽宮。過了五年,又在仁壽宮和大興城之間修建行宮12座。
楊堅還時常沽名釣譽地搞點兒仁慈行為。一次,關中大旱,糧食欠收,百姓連糠菜都吃不飽。楊堅看到這種情況十分難過,說這是自己統治不好的結果。為了彌補過失,他帶著關中百姓浩浩蕩蕩向洛陽進發,去謀生路。這時,他的富麗堂皇的仁壽宮剛剛竣工,國庫中的存糧還滿滿的,他沒有拿點兒出來賑濟瀕臨死亡的饑民,卻讓百姓扶老攜幼,跋涉千裏去洛陽謀生。到了洛陽怎樣謀生,楊堅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楊堅想方設法鞏固楊氏的家天下,但他的這些行為又自壞長城。到他統治的末年,大隋皇朝已是危機四伏。
七、立嗣失誤
獨孤伽羅皇後出身名門望族,楊堅發跡,沾過獨孤氏的光,他對皇後獨孤伽羅心懷畏懼。可以說,楊堅統治著天下,獨孤伽羅左右著楊堅。楊堅上朝,獨孤伽羅同車相隨,隻是停在殿外,但獨孤伽羅派親信宦官跟著楊堅上朝,若發現楊堅對問題的處理有不當之處,便出來報告獨孤伽羅,獨孤伽羅就把自己的意見轉達進去。楊堅退朝,二人同車回寢殿。故宮中稱楊堅、獨孤伽羅為"二聖”。
獨孤伽羅嫉妒心很強,除了她之外,不許楊堅和別的女人親近。雖然三宮六院齊全,但那僅是一種擺設;楊堅也不是不好女色,隻是懾於獨孤伽羅的雌威不敢而已。一天,楊堅看見被充入後宮的尉遲迥的孫女很有姿色,忍不住與她親熱了一番。很快,後宮有人把這事密報了獨孤伽羅。獨孤伽羅臉上很平靜,沒什麼變化。待楊堅上朝後,獨孤伽羅便讓人殺死了尉遲氏。楊堅聞訊,憤懣難忍,又無處發泄,自己騎馬出宮,馳入山穀。大臣聞悉,驚慌失措,高熲、楊素等人騎馬追趕,拉住楊堅的馬頭苦苦勸解。楊堅憤怨滿腹,道:“朕貴為皇帝,行為卻沒自由!"
盡管楊堅憤憤不平,但他始終不能擺脫獨孤伽羅的影響、製約。在立皇嗣上,他再次為這個女人所左右。
楊堅有五個兒子: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都是獨孤伽羅所生。長子楊勇被立為皇太子,楊堅對他寄予厚望,10多歲時便讓他參與軍國大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勇越來越迷戀女色。獨孤伽羅最討厭的就是這事,甚至勸楊堅查辦有私生子的大臣。楊勇的第一個兒子便是私生子,是一個姓雲的女子生的。楊堅雖不滿獨孤伽羅對他的製約,但又不敢不與她同好惡。況且他對楊勇的私生子很不滿,懷疑那個私生子是否是楊勇的血脈,唯恐他亂了楊氏皇族的血統。楊堅開始斥責楊勇,誰知楊勇不買賬,甚至公開對抗,氣得楊堅七竅生煙。
楊廣早就覬覦著皇太子的位子,見楊勇惹父母討厭,心中大喜。他是個擅長玩騙術的人,遂使出渾身解數,討父母、特別是母後獨孤伽羅的歡心。他雖然是個好色之徒,卻裝得極為檢點,隻和王妃蕭氏相處,別的妃子生了孩子,便偷偷地殺掉。每逢父母駕臨他的府邸,他便把年輕貌美的姬妾藏起來,讓年老醜陋的宮女穿上粗劣的衣服充當嬪妃。獨孤伽羅越來越喜歡楊廣,鼓動楊堅廢了楊勇,另立楊廣為皇太子。
開皇二十年冬十月,楊堅終於下詔,廢黜楊勇,另立揚廣為皇太子。
楊廣做了皇太子,迫不及待地想當皇帝。
過了四年,楊堅罹病,在仁壽宮休養。楊廣急不可待地寫信給親信楊素,問他如何料理楊堅的後事。楊素的回信錯送給楊堅,楊堅大怒。楊堅喜愛的宣華夫人陳氏入侍,楊廣見了美貌的宣華夫人,不由得欲火燒身,獸性大發,企圖逼奸她。楊堅得知大怒,罵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他對身邊的侍臣柳述等人說:“速召我兒!"柳述等以為是叫楊廣,楊堅連呼:“勇也!"柳述等人便出去起草詔書,召被囚禁的楊勇前來。
風雲突變,楊廣驚慌失措,經與心腹密謀,他派爪牙宇文述,郭衍率東宮衛士包圍仁壽宮,撤換楊堅的衛士,把服侍楊堅的宮人全部趕走。一個仁壽宮就剩下了楊堅一人。
不久,楊堅死,享年64歲。
關於楊堅之死,《隋書·高祖紀》沒有明言是怎樣死的,後人根據楊廣采取行動後楊堅猝死,懷疑係楊廣殺死的。
楊堅的廟號為"高祖",諡號是"文皇帝",故史稱"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