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名主李世民(1 / 3)

盛世名主李世民

一、馳騁疆場

李世民(599-649)出身於貴族世家,李氏家族世居於隴西,其八世祖李暠在西晉末年占據今甘肅、酒泉一帶,建立西涼國,自稱涼公,即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兒子李歆被北涼沮渠蒙遜所滅,李歆的兒子李重逃到南朝寧國,後歸附北魏,任弘農太守一。到李熙、李天賜均擔任地方官、低級軍官。

李家到李天賜的第三子李虎,即李世民的曾祖父,家世又重新興旺發達起來。李虎統率自己的部下幫助西魏的創立者宇文泰開國有功,因此而官至太尉,為"八柱國"之一,死後追封唐國公。到李昺,北周時襲封唐國公,任安州總管,在政績上卻很平庸。李世民的祖父雖是一般官僚,祖母獨孤氏與隋文帝獨孤皇後是同胞姊妹,這樣,李淵、李世民就成了隋朝宗室的親戚,這對於他們的仕途生涯是有一定影響與幫助的。李淵在隋朝的官品始終在三品以下,未能進入樞要的行列,但由於裙帶關係,李淵在朝廷中的地位畢竟是優越的。隨著李淵年齡的增長,朝廷又提供了他發揮才能的舞台,特別是大業九年(613),李淵由文官而轉為武官並一再遷升,這對於一個軍事貴族的後裔來說,意味著重溫先祖舊業的機運來臨了。這一年,李世民剛好16歲。

李世民家族的家風是尚武不尚文。他從小跟隨父親輾轉於隴州、岐州、樓煩等地,這些地方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雜居之地,其風俗習慣亦是善騎射、性強悍,這樣李世民從少年時代起即熟讀兵法,苦練武藝。他驍勇善戰,體魄健壯,精力充沛,勇敢果斷。

李世民17歲那年,當朝的隋煬帝喜愛遊曆,到塞外遊逛時,被突厥圍困在雁門關。隋煬帝驚恐萬分,下令全國征兵來救援。屯衛將軍雲定興率2萬軍隊支援,李世民投到他的府下,獻計說:“突厥可汗傾國前來,圍攻天子,一定是認為我們倉猝之間不能赴援,才敢如此猖獗,我們可采取虛張聲勢之計,白天沿幾十裏山林遍設旌旗,夜間則鉦鼓相應,敵人必定以為我們援軍齊集,就會望風遁去了。”雲定興依計而行,突厥果解圍而去。這可以說是李世民初試鋒芒,但這次他並沒得到封賞,就又回到了當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身邊。

這時的隋煬帝越來越暴露出他窮奢極欲、窮兵黷武的惡劣本性,逼得老百姓實在無法繼續生活下去了。大業九年前(613)在今山東、河南、河北、寧夏等地便有20支義軍。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烈火熊熊燃燒起來,人數越來越多,地區越來越廣。

在鎮壓義軍及攻遼戰爭中,李淵因軍功一再升遷,至大業十年(616),李淵奉詔擔任太原道安撫大使,以後升任太原留守。世民跟隨父親在太原參加了鎮壓甄翟兒義軍的軍事行動。威鎮一方的李氏父子權限漸大,羽翼漸豐,加上各地風起雲湧的起義及煬帝晚年的猜忌之心越來越厲害,動輒殺戮文武大臣,晉陽起兵已勢在必然。李淵是晉陽起兵反隋的決策者和組織者,李世民在父親的支配和影響下,做了大量工作,使他不僅在政治上迅速成熟起來,軍事上也了解和掌握了必備的知識,並結識了一批豪傑之士,成為他日後事業中的骨幹力量。

大業十三年(617),李淵正式起兵反隋,這一年的六月,李淵命李建成、李世民將兵擊西河,並命太原令溫大有參謀軍事,這是起兵反隋後的第一仗,其成敗關係全局。建成、世民在此次戰役中,身先士卒,與民同甘共苦,他們力求不騷擾百姓,既爭取了民心,又不輕易傷害軍心。當時,百姓在隋朝統治者的殘酷壓榨下,對義兵的這種行為表示歡迎,廣大士兵也更鼓起了鬥誌。進至西河城下,建成、世民未披盔甲,即察看地形。次日,義師麾兵攻城,又有內應引義師入城,這一仗打得幹淨利落;未傷一人,西河遂定。

七月,李淵率3萬甲士從太原出發,散發檄文到各郡縣,再次聲稱尊立隋恭帝。李世民跟著父親,踏上了進攻長安、奪取帝位的征途。

進軍途中,部隊秋毫無犯,因遇八月大雨,阻滯了一段時間,直到十月,李淵大軍浩浩蕩蕩、鬥誌昂揚地開到長安,紮在城外西北角,一共20多萬人,激戰12天終於攻克長安。代王即位大赦改元,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李淵父子俱封賞。世民為京兆尹、秦國公。

武德元年(618)四月,宇文化在揚州縊死隋煬帝。五月,傀儡皇帝隋恭帝已完全無用,李淵便一腳把他踢開,自己在太極殿即皇帝位,就是唐高祖。當年19歲的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唐朝建立後,高祖開始了統一全國的偉業;年輕的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多次戰鬥中已顯露出引人注目的頭角。在以後的統一戰爭中,他更是運籌帷幄,親自上陣,西征東殺,具體指揮了四大戰役,立下了汗馬功勞,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消滅二薛

薛舉身材高大,凶悍善射,家產無數,稱雄邊疆,他原是金城(治所在今甘肅蘭州)府校尉。大業十三年(617)起兵反惰,自稱西秦霸王,封兒子薛仁杲為齊公(後進封齊王),隊伍發展到13萬。薛舉占據著今甘肅蘭州、天水、隴西、寧夏固原、青海樂都等大片地區,軍中有許多精騎驍將,兵鋒甚盛。

武德元年(618)六月,薛舉親率大軍進攻涇州(治所在今甘肅涇川)。李世民被李淵任命為大元帥,領兵5萬,迎擊薛舉。兩軍相遇於高地(今陝西長武北)。李世民決定打持久戰,拖垮敵軍,於是深溝高壘,不與交戰,不料李世民忽然患了瘧疾;隻好把大權交與劉文靜、殷開山,他倆急於應戰,在高墌西南設陣,遭薛舉從陣後掩襲,結果唐軍在淺水原大敗,士卒陣亡十分之五六,大將軍慕容羅眼、李安遠、劉弘基等被俘。李世民隻好帶兵退還長安休整。

高墌大敗,是世民領兵以來,也是他戎馬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敗仗,這一仗由於輕躁致敗,使年輕的李世民得到極大教訓。在此後的統一戰爭中,他一直保持比較清醒的頭腦,他的軍事指揮藝術也在經曆這一次敗仗後,逐步走向成熟。

高熲戰後,薛舉占領了高墌,又派薛仁杲進圍寧州(今甘肅寧縣),甚至還想直搗長安。不料薛舉得暴病死,薛仁杲繼位,駐紮在折壩城(今甘肅涇川東北),他與眾將不和,兵勢日衰。李世民乘機率軍進攻高墌,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眼領兵拒戰。這次李世民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認識到唐軍新敗,士氣受挫,而秦軍恃勝而驕,不宜與之交鋒。於是堅壁不出,薛仁杲軍多次挑戰,唐兵始終不出戰。唐軍有些將領沉不住氣,要求出兵,世民下令軍中道:“敢言戰者斬!"雙方相持60多天,李世民見時機已到,在淺水營誘敵,敵將宗羅眼用全部精兵進攻,世民率大軍從原北出其不意突襲,宗羅眼急忙回兵接戰。世民親率數十驍騎首先人陣,唐大軍裏外奮擊,喊聲動地,宗羅眼軍大潰退,被斬首數千級,掉人澗穀而死的不可勝計。世民率2000多騎窮追不舍,竇軌叩馬苦勸道:“薛仁杲仍然據堅城,雖然破宗羅眼,不可輕進。”世民卻說:“我考慮很久了,破竹之勢,不可丟失。”說罷繼續追擊。薛仁杲在城中十分驚慌,其驍將渾幹等數人投降了世民,半夜唐軍圍城,守城將士搶著跳城歸唐。薛仁杲走投無路,第二天就出城投降,隴右平定。

世民消滅薛舉、薛仁杲父子割據勢力的戰爭,前後近一年時間,最終大勝,世民被高祖任命為右武侯大將軍、太尉等,繼而出鎮長春宮,晉拜左武侯大將軍、涼州總管。

三、平劉武周

劉武周在隋朝擔任鷹揚府校尉,他驍勇善戰,結交豪俠。隋末起兵,依附突厥,攻下樓煩、定襄。農民起義軍首領宋金剛投奔於他,他倆在突厥的支持下攻打太原,齊王李元吉(李淵的第四子)抵擋不住,攜帶妻妾棄城逃回長安。劉武周、宋金剛又連續攻克了絳州、龍門等地,直接威脅潼關。

李世民於武德二年(619)十月,主動上表請求領兵出征劉武周、宋金剛。高祖立刻同意了,並親自到華陰(今屬陝西)長春宮為世民送行。

十一月,李世民率領將士們冒著凜冽的寒風,踏著堅冰,從龍門渡過了黃河,駐紮在柏壁(今山西新繹西南),與宋金剛相峙。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不斷襲擊宋金剛軍,宋金剛軍吃盡了苦頭。

有一次,世民親自率領輕騎去偵察,輕騎都分散了,世民隻和一名甲士登上山丘睡覺。不久,敵兵從四麵包圍上來,他倆還在呼呼大睡。幸好一條蛇追逐一隻老鼠,觸到那名甲士的臉,甲士驚醒,他趕快叫醒世民,一起上馬跑了,沒跑出多遠,就被敵兵追上,世民用大羽箭射死他們的驍將,才把敵騎嚇退了。

唐軍在與宋金剛軍的對峙階段中,有過幾次戰役,宋金剛軍損失較大,幾員大將也被俘虜。眾將要求與宋金剛決戰,而世民卻說:“宋金剛孤軍深入,精兵強將,都在這裏,劉武周在太原,全靠宋金剛保護。宋軍沒有積蓄,利在速戰。我軍閉營養銳,挫折他們的鋒芒。分兵汾州(治今山西汾陽)、隰州(治今山西隰縣),衝擊他們的心腹,他們糧盡計窮,自當逃走。應等待這個時機再決戰,不應當速決戰。”

到武德三年(620)四月,宋軍糧食全部吃光,隻好向北撤退。世民認為決戰的時機完全成熟了,於是下令追擊宋軍。唐軍在呂州(治今山西霍縣)追上宋金剛部下尋相的部隊,大敗尋相兵,乘勝追擊,一晝夜走200多裏,交戰數十回合。世民率軍追擊敵人雀鼠穀,一天打了八仗,唐軍大勝,俘斬數萬人。夜裏,在雀鼠穀西原宿營,世民已兩天沒吃東西,三天沒解甲了。軍中隻有一隻羊,世民便和將士們分吃了。

宋金剛還剩2萬人,世民領兵奔向介休。宋金剛背城布陣,世民派軍分從南、北兩麵抵擋。唐軍稍微後退,被宋軍追趕,世民率輕騎去支援,從宋軍陣後出擊,宋軍大敗,被斬首3000級。宋金剛輕騎逃跑,世民追逐數十裏,到達張難堡。守堡的唐軍因世民連續作戰,渾身塵土而沒認出世民,不放他進堡,世民摘下頭盔,守堡將士們才認出是秦王,他們又驚又喜,連歡呼帶哭泣,趕忙迎接進來。左右說秦王兩天沒吃東西了;他們立即獻上濁酒和小米飯。

劉武周部下尉遲敬德、尋相收集剩下的人守介休,世民派人前去勸降,他倆見大勢已去,便率8000人投降。劉武周、宋金剛逃奔突厥,都被突厥人殺掉了。

這樣曆時半年,李世民指揮的消滅劉武周、宋金剛的重大戰役勝利結束。唐軍收複了河東失地,占領了代北各郡縣。高祖加拜世民益州道行台尚書令。

四、逐鹿中原

王世充喜歡兵法、龜策,他因善於阿諛奉承,從儀同、兵部員外郎,一直到掌握東都洛陽的全部軍政大權。武德元年(618)九月,他擊潰了李密為首的瓦崗軍。武德二年(619)四月,在洛陽自稱皇帝,奪取了唐朝在河南的一部分土地,擴大了勢力。武德三年(620)七月,逐鹿中原的時機完全成熟,高祖派世民率各軍前往攻打王世充。

世民率大軍一路之上勢如破竹,沿途州縣紛紛歸順,很快包圍了洛陽。

武德三年(620)九月,世民率500騎偵察地形,登上北邙山魏宣武陵。王世充領1萬多步騎突然到達,驍將單雄信手握長矛直奔世民,尉遲敬德躍馬大叫,刺落單雄信於馬下,圍兵這才稍稍後退,尉遲敬德保護世民衝出包圍。然後,世民、尉遲敬德又率騎兵回戰,出入鄭軍陣,王世充軍大敗,僅王世充自己脫身,6000多人被俘,1000多人被斬。

洛陽城的防守很嚴,唐軍四麵攻城,晝夜不停,但10多天也未打下城來。洛陽城內糧食奇缺,老百姓把草根樹葉都吃光了,路上死屍相枕。李世民率大軍圍城,眼看洛陽不攻自破,不料竇建德接受了王世充的求援,於武德四年(621)二月,率軍西救洛陽,這樣使唐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竇建德隋末參加並領導農民起義,隊伍發展到十幾萬人,活動於今河北、山東地區。開始竇建德對李世民進攻王世充采取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後采納了其部下的建議,出兵救洛陽,企圖擴大自己的勢力。

李世民在這種嚴峻局勢下,征取眾將意見後,果斷決定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困洛陽,深溝高壘,隻圍不戰,自己親率主力大軍,趕赴虎牢關(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西),迎擊竇建德的援軍。

李世民率兵進入虎牢關的第二天,便率500驍騎,出虎牢關東20多裏,去偵察竇建德的兵營。他沿路分留從騎,埋伏在路邊。隻剩四騎和世民一起繼續前進。看到對方的巡邏兵,世民大喊:“我秦王也!"竇建德部眾出動五六千騎追趕。世民和敬德殿後,他放鬆馬韁繩,追騎一逼近,就開弓放箭,射死一將,這樣反複幾次,將他們引入埋伏圈,斬首300多級。

四月,竇建德被虎牢關擋住,前進不了,滯留一個多月,多次戰敗,將士們想要回去。

五月,唐軍間諜報告世民說:“竇建德打算乘唐軍草料喂光、牧馬於河北的時機,進攻虎牢關。”世民將計就計,率領輕騎衝鋒在前,大軍後繼,東涉汜水,直逼竇建德陣營。竇建德沒有準備,隻好領兵退靠東坡,兩軍大戰,塵土滿天。這一仗唐軍大勝,斬首敵人7000多級。竇建德被俘。軍士被俘5萬人,世民當天就將俘虜遣散。

李世民押著竇建德及幾個大將到洛陽城下,王世充與竇建德哭著交談,第二天王世充舉城投降。

曆時八個月的平定王世充、竇建德的戰役結束了。因世民的功勞特別大,高祖認為自古以來的官名都不相稱,因此特為世民設置天策上將這一稱號,並賞賜無數。

五、逐劉黑闥

武德四年(621)七月,竇建德的餘部在劉黑闥率領下,起兵反唐,一時間氣焰囂張,幾乎恢複了竇建德所有故地。

十二月,高祖派世民和元吉領兵前去鎮壓劉黑闥。武德五年正月,唐軍到達獲嘉(今屬河南)。劉黑闥放棄相州,退守焰州。唐軍在陷水岸上列營壓迫劉軍。三月,世民和李藝在沼水南岸紮營,又分兵屯駐水北。劉黑闥多次挑戰,世民堅壁不理,又另派騎兵截斷糧道。

世民與劉黑闥相持60多天了,劉黑闥領兵偷襲李世勳營,世民率軍攻其背後救援,被劉軍包圍。尉遲敬德率壯士突圍而人,世民他們才得救。

世民估計劉軍糧盡,必定前來決戰,便派人截斷掐水上遊,對守堤吏說:“我軍與敵兵交戰時,等敵兵渡河渡到一半,再決堤放水。”果然,劉黑闥率2萬步騎南渡焰水來決戰。一半將士已經過河時,洺河水滾滾而來,深一丈多,數千人被淹死,軍心大亂,世民乘機率精騎先攻其騎兵,再踐踏其步兵。劉黑闥部被斬首1萬多級,劉黑闥率殘部投奔突厥,世民領導的擊退劉黑闥的第四大戰役又勝利結束了。後來,劉黑闥又起兵反唐,被建成領兵鎮壓下去。

在唐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李世民的貢獻是主要的,他馳騁疆場,東征西殺,立下了汗馬功勞,也顯示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軍事指揮藝術。

李世民是位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人,並善於用人,他的軍中有許多名將,如尉遲敬德、李世勳、秦叔寶等,他讓每個人充分發揮其作用,虛心聽取、接納他們的意見。當時,廣大的人民群眾經過多年戰亂,人心思定,向往社會安定和國家統一。唐朝在人力、物力、財力、兵力各方麵都超過了各個割據政權和各支農民起義軍,又實行了安撫百姓等正確政策,所以得到百姓的擁護,也就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六、玄武之變

隨著全國局勢的日漸穩定,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圍繞皇位繼承權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李世民從晉陽起兵,一直到全國平定,東征西伐,立下了赫赫戰功。李建成論功勞無法與世民相比,但憑著他是嫡長子,取得了太子的地位,由於世民功高,建成一直對他有猜忌之心,生怕他奪了自己的位子。第二次鎮壓劉黑闥,建成主動請纓,就是想增加軍功,以壓過世民,齊王元吉也因種種原因站在建成一邊,反對李世民。

李世民早有"經營四方"的想法,後來隨著功績的增加、聲望的提高、影響的擴大、實力的增長,世民奪太子位的念頭越來越強烈。這樣,建成與世民的明爭暗鬥是少不了的,而他們的父親李淵則基本采取不偏不倚的態度,出於維護嫡長子繼承製,有時稍微偏向建成一方。這弟兄倆從各方麵向李淵展開進攻,千方百計獲得他的支持。

由於建成身為太子,長時間留守京師,與李淵身邊的妃嬪及大臣接觸較多,得到他們的支持。這些人不時在李淵耳邊為建成美言而為世民惡語,建成尤其討得了張婕妤、尹德妃的歡心,她們經常在李淵麵前替他說好話。

世民在這方麵處於劣勢,而且他還得罪過張婕妤、尹德妃。那是在剛平洛陽時,高祖派貴妃等人到東都去選閱宮人或府庫珍物,她們乘機私下向世民請求財寶,又為其親屬求官。世民因為財簿都已封好上奏,官爵也都賜給有功的人,無法答應她們,所以二人一直懷恨在心。還有一次,李世民擔任陝東道行台尚書令時,高祖允許他在管區內可以專權處理政務。淮安王李神通有功,世民贈給他數十頃田。不久,張婕妤的父親叫她私下上奏請求這塊地,高祖下手詔賜給他。李神通因為世民的教令比高祖的手詔先到,不肯讓出田畝,張婕妤在李淵麵前挑撥是非,說:“手詔賜妾父地,秦王卻搶奪給了李神通。”李淵信以為真,甩著衣袖責備世民:“我的詔敕行不通,你的教命州縣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