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事事爭強好勝(2 / 2)

“無知的人?”麥肯羅說得太保守太片麵了,不論對方才智如何,都不可能靠辯論改變他的想法。

比方說,所得稅顧問派生,為了一筆關鍵性的9000元錢跟一位政府的稅務員爭論了1個小時。派生解釋這9000元錢事實上是應收賬款中的呆賬,不可能收回來,所以不該收所得稅。“呆賬!大頭鬼!”稽核員上火了,“非征不可。”

“那位稽核員非常冷酷、傲慢,而且頑固,”派生說,“任何事實和理由都沒有用……我們越爭執,他越頑固,所以,我決定不再同他論理,開始改變話題,說些使人愉快的話。”

派生繼續說:“比起其他要你處理的重要而困難的事情,我想這實在是不足掛齒的小事。我也研究過稅務問題,但那是書上的死知識,你的知識全是來自實務工作的經驗。有時我真想有份像這樣的工作,那樣我就會學到很多。”

這下,稽核員伸直身子,靠在椅背上,花很多時間談論他的工作,他告訴派生他發現過許多稅務上的鬼花樣。他的口氣慢慢友善起來。接著又談起他的孩子,臨告別的時候他說要再研究研究派生的問題,過幾天會通知派生結果的。

三天後,他打電話到派生辦公室,通知他那筆稅決定不征了。

這位稅務稽核員表現了人性最常見的弱點,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派生越和他爭論,他越高聲強調職務上的權威,但一旦對方承認了他的權威,爭執自然偃旗息鼓了。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他就變成一位有寬容態度和同情心的人了。

拿破侖的家務總管康斯坦在《拿破侖私生活拾遺》第1冊73頁曾寫到,他常和約瑟芬打台球:“雖然我的技術不錯,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非常高興。”

我們可從康斯坦的話裏得到一個教訓:讓我們的顧客、朋友、丈夫、妻子,在瑣碎的爭論上贏過我們。

釋迦說:“根本消恨,端賴愛止。”爭強好勝不可能消除誤會,而隻能靠技巧、協調、寬容,以及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別人的觀點。

林肯有一次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青年軍官,他說:“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會在私人爭執上耗時間,爭執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而後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製。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而那些顯然是你對的事情,就讓得少一點。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讓它先走。因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