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北角大海戰(1 / 3)

1.德新艦試航

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當“德意誌”號袖珍戰列艦還躺在船塢裏加緊建造的時候,德國海軍總司令部就已著手醞釀一項新的造艦計劃,即新建兩艘能與法國“敦克爾克”級快速戰列艦相匹敵的戰列巡洋艦,並以開創德國現代軍隊之先河的普魯士軍事家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作為艦名。

兩艦於1935年初相繼秘密開工,並分別於1938年5月和1939年7月下水服役。由於采用了鍋爐效率較高的蒸汽輪機,兩艦航速提高至32節。3座三聯裝280毫米主炮,分別配置在首部和尾部,12門150毫米副炮布置在上層建築的兩側。如此有效的裝置,使其成為二戰開戰時德國海軍最強大的軍艦。但在北角一戰中,德國還是輸了。這可能是德國海軍首腦們所始料未及的。

“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在它們正式參戰前,進行了一次不同凡響的海上遊獵。此次遊獵雖然幹得並不出色,但至少說明德國人是極富心機的,對付他們並非易事。

1939年11月21日中午2時,德國新造的兩艦從威廉港起航,在馬爾歇爾中將的指揮下向北駛去,正式開始了它們的首次遊獵。此次出航的目的在於試探英國海軍大西洋防禦體係的虛實,所以雷德爾海軍元帥隻給了兩艦極有限的任務。

1943年12月26日,德國戰艦“沙恩霍斯特”被擊沉。圖為德國水兵在養護“沙恩霍斯特”號的主炮。“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準備先沿挪威水道北上,穿過北海,再折向西北。順便在艦隊駛抵法羅群島和冰島之間的英國海軍警戒線時,裝出要直闖北大西洋航線的樣子,趁機撈上一把。狼子野心,何其毒矣!就算英國海軍警覺,德艦也可馬上轉頭往北疾駛,進入北極地區長夜的黑暗中躲藏起來,事後再尋找機會,利用速度快的優勢,高速南下返回德國。連一次遊獵行動都部署得如此嚴密,德國人的精細也可見一斑。

11月23日早晨,“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悄無聲息地越過法羅群島,爾後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此時,英國皇家海軍的輔助巡洋艦“拉瓦爾品第”號正在這片海域擔負巡邏警戒任務。當日下午4時,“拉瓦爾品第”號突然發現前方冒出了兩艘氣勢洶洶的德國巨艦,當時距離隻有8000碼。“拉瓦爾品第”號原是條商船,經改造後才用作戰船,隻裝有100毫米大炮,速度慢,而且沒有裝甲防護。距離如此之近,跑來不及,而戰則隻有死路一條。“拉瓦爾品第”號艦長沒有過多地考慮而毅然選擇了後者,既然難免一死,也該死得有價值些。於是,他一邊發報報告發現德艦,一邊全速衝向前麵的兩個龐然大物,意欲發揮自己小口徑火炮的作用,拖住強敵,爭取時間。但畢竟實力相差懸殊,兩艦的第一次主炮齊射就使“拉瓦爾品第”號癱在海上,炮塔被掀翻到海裏,兩小時後便沉入冰冷的海底。

獲悉德艦入侵後,英國海軍立刻撒開大網進行圍捕。“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兩艘戰列艦從蘇格蘭起航,挺進挪威,以切斷德軍退路;“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法國“敦刻爾克”號快速戰列艦從補利茅斯起航,駛向北緯60度,西經20度的陣位,以期保衛中大西洋航路。“厭戰”號戰列艦也離開護航編隊,駛向丹麥海峽,以防“沙”號艦由此闖入北大西洋航線;遠在加拿大海岸的“反擊”號巡洋艦和“暴怒”號航空母艦也立刻起航東進,構成北大西洋的第7道防線。英國海軍部同時下令離出事地點最近的“新卡斯特爾”號重巡洋艦盡量纏住德艦。“新”艦接到“拉瓦爾品第”號的警報後,立刻全速駛向出事地點。當時天正下小雨,能見度很低,“新”號在2小時後發現東方海麵上有探照燈光和火炮射擊時的閃光。不久又看見10公裏處有一艘軍艦,2分鍾後又看見第2艘,很顯然,兩德艦是在用信號燈進行聯絡。“新卡斯特爾”擔心距離太近,自己勢單力薄無法抗敵而減速轉向。但是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沒裝雷達的“新”號艦很快就失去了目標。

事實上,德國兩艦也不敢在海麵上逗留過久。所以當聽到“格奈森瑙”號報告說,附近好像有一艘英國軍艦時,不明英軍虛實的馬爾歇爾害怕被纏住而急速東奔,裝出要從挪威海逃跑的樣子。午夜之後,兩艦轉向東北,於次日晚接近北極長夜圈的邊緣。在此閑逛12個小時後,馬爾歇爾試圖以雨霧作掩護,沿挪威海岸回國。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天裏,兩艦兩次南行都遇上大晴天。馬爾歇爾中將不敢冒險,隻好又掉頭北上,繼續泡在北極圈的黑暗裏。27日天氣惡劣,在濃霧的庇護下,它們快馬加鞭,沿著挪威海岸32公裏的水道全速南下,並偷偷越過英國巡洋艦警戒線間的空隙,溜回德國。可憐英國海軍部對此渾然不覺,竟還在北極圈附近傻愣愣地部署重兵。德國人實在狡猾!要與這樣狡猾的敵人對抗,英國恐怕還得多花些氣力。

2.圍獵“沙”、“格”兩艦

德國特意建造“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兩艦,當然並不僅僅是讓他們作幾次遊獵。對兩艦來說,更艱巨的任務還在後麵。所以在兩艦首次出獵並安全返航5個月之後,它們又結伴出征,前去配合德國陸軍在挪威北部戰略重鎮納爾維克的登陸。

1940年某日拂曉時分,挪威北部海區狂風怒號,浪濤驚人。正在此地的德兩艦發現英國皇家海軍中大名鼎鼎的“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在數艘驅逐艦的警戒下向它們撲來。“聲望”號380毫米的主炮火力凶猛,“格奈森瑙”號連中數彈。德軍盧金斯艦長見勢不妙,立即下令撤出戰鬥。

英軍雖在此短暫的海戰中小勝,但納爾維克仍未收複,歐洲局勢已經大變。

1940年5月10日,西線德軍大舉進攻,20天內就把英法盟軍主力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並因此而成全了英法盟軍聞名世界的大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盟軍從敦刻爾克逃到英國,德軍趁機打開了巴黎的大門。由於本土命運危在旦夕,納爾維克的盟軍隻得撤退。德國自然不會放棄這有利的時機,正在挪威海執行“朱諾行動”的兩艦立即向盟軍艦船猛殺過來。這一次,德軍可謂是戰果累累。很短的時間內,德艦就擊沉了一艘油船和一艘運兵船。“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主、副炮聯合夾擊,迅速解決了時運不佳的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另外兩艘護航驅逐艦也同遭厄運,但其中一艘在沉沒之前,成功地向“沙恩霍斯特”號發射了一枚魚雷。“沙恩霍斯特”號受到重創,隻好無可奈何地返回特隆赫姆港。但是這裏也並非安全之地。

在挪威海戰中吃過大虧的英國海軍當然不會對“沙恩霍斯特”號姊妹艦心慈手軟。6月13日,“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起飛15架轟炸機,在特隆赫姆港輪番轟炸。一枚230千克的炸彈準確命中“沙恩霍斯特”艦,隻可惜沒有爆炸。與此同時,英軍還組織起嚴密的封鎖線,監視特隆赫姆港,防止德艦逃回本土。

為解救受傷被困的“沙恩霍斯特”號,雷德爾海軍元帥命令“格奈森瑙”號和“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向冰島佯動,以期調虎離山,引出英國艦隊以掩護“沙恩霍斯特”艦脫身。但是英國人防衛森嚴,“格奈森瑙”號剛一出海就遭到英國“克萊德”號潛艇的伏擊,身中魚雷後悻悻而歸,不過總算保得“沙恩霍斯特”號乘機溜走。7月,雷德爾以同樣的手段,讓“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出港誘敵,從而使“格奈森瑙”號也逃離了英國人的手心。難以想象,英國人居然兩次上同樣的當,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前一時期德國海軍的運氣非常不錯,潛艇作戰和水麵襲擊敵艦均頻頻得手。袖珍戰列艦“舍爾海軍上將”號和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從1940年10月份起,在各大洋巡回捕食,碩果累累卻毫發未傷。於是,雷德爾的作戰激情再次湧起,決定再打一個漂亮的海戰。

逃回德國的“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一直在船塢裏呆了半年多才養好傷。1941年1月22日,在呂特晏斯海軍上將的率領下,剛剛痊愈的兩艦從基爾出發,穿過斯卡格拉克海峽,緊貼挪威海岸北上,花了5天時間到達北緯69°。之後,又轉向西南方的冰島,伺機沿冰島東海岸南下,闖入北大西洋航線。雷德爾的本意,一是讓海戰錦上添花;二是策應“舍爾海軍上將”號和“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回國休整。為此,他還特意在大西洋各處預定的海域部署了5艘偽裝成中立國貨船的補給船。

1月20日,事先就做好準備的英國皇家本土艦隊司令托維海軍上將乘“納爾遜”號戰列艦,率“羅德雲”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及另外8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雲集卡帕灣,嚴陣以待。英國情報部門雖未能破譯德國海軍的密碼,但卻從近期德軍無線電通信活動異常活躍的現象中,推測出兩艘姊妹艦可能要出航。果然,幾天後,兩艦的北行蹤跡即讓瑞典海岸觀察哨發覺。托維海軍上將聞訊後率隊出發,急忙駛向冰島以南190公裏的截擊海域。

1月29日清晨,英方前哨艦“水神”號巡洋艦發現了這兩艘大型德艦。托維上將即令巡洋艦全速跟蹤,戰列艦隨後跟進。但是,“沙恩霍斯特”號早在“水神”號發現自己的6分鍾之前,就看到了英國艦隊的身影,於是馬上掉頭北進,待英軍趕到時,它早已消失在北極冰海的茫茫夜色之中。

2月1日,在補給船給兩艦補充了油料之後,呂特晏斯便率軍向丹麥海峽進發。德國人這次總算運氣好,未遇絲毫意外便順利通過了海峽。雷德爾聞訊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致電向呂特晏斯表示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