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個“摩登女性”(3)(3 / 3)

【5】王永芳:《明星/戰士/人民藝術家 陳波兒傳略》中國華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195頁。

【6】郭學勤:《千麵人生──袁牧之傳》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版173頁。

【7】呈為沈鈞儒等被訴危害民國羈押受審一案,具狀人等言行相同,束身待質,請予並案辦理事:竊愛國無罪,不待煩言。沈鈞儒等從事救國工作,並無不法可言,羈押囹圄,已逾半載,倘竟一旦判罪,全國人民均將為之惶惑失措。具狀人等,或為救國會會員,或為救國會理事,或雖未加入救國會而在過去與沈鈞儒等共同從事救國工作。愛國如竟有罪,則具狀人等皆在應與沈鈞儒等同受製裁之列。具狀人等不忍獨聽沈鈞儒等領罪,而願與沈鈞儒等同負因奔走救國而發生之責任。為特聯名具狀,束身待質,仰請鈞院將具狀人等悉予羈押審訊。愛國無罪,則與沈鈞儒等同享自由;愛國有罪,則與沈鈞儒等同受處罰。具狀人等願以身試法律上之救國之責任,特具呈。

【8】三人為左義華(左林)、張俊鑫(張早)、曹東華(維東),曾在《聯華交響曲》和《小五義》等影片飾演過角色。

【9】王永芳:《明星/戰士/人民藝術家 陳波兒傳略》中國華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126頁。

【10】陳波兒一直很得李克農賞識,1949年,陳波兒的兒子任克曾入李克農任部長的中共中央社會部做機要工作,其時任克不到18歲,隻有初中文化水平。

【11】參見鍾敬之、程默:《延安電影製片廠建立前後》,載《延安文藝叢書·電影攝影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3月版22、23頁。

【12】《青春線》劇情簡介:江宏、趙進和沈蘭三人是很好的朋友,江宏家境富裕,但沈蘭對有才華的趙進心存愛意,三人在中學畢業後一同到杭州上大學。趙進生日這天,父親病危。父親去世後,失去經濟支持的趙進隻能輟學,他在縣工藝實習所找到了工作。兩年後,江宏在上海一家銀行做了公債科主任,沈蘭則回家鄉的師範學校教書。趙進以為他和沈蘭又有發展的機會了,但此時的趙進已經吸引不了沈蘭了。沈蘭得到江宏的推薦很快去了上海,不久失業的趙進也來到了上海,而此時江宏與沈蘭結婚了。趙進當上了火車司機,江宏婚後厭倦了沈蘭另結新歡,還向沈蘭伸手要錢,手槍走火,江宏中彈死亡,沈蘭躲到了趙進的那列火車,但還是被警察發現了。

【13】參見張新民:《〈每日電影〉與姚蘇鳳》,載《中國的現代性與城市知識分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版233頁。

【14】參見陳祥興:《感慨話當年》,載《中國電影》1958年10月號。

【15】周慧玲:《粉墨登場鬧革命:陳波兒與現代表演中的“新女性運動”1934-1945》,載《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台北)1999年12月號。

【16】參見鍾大豐:《袁牧之同誌與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初創設想與實施》,載《當代電影》1999年第5期。

【17】參見《蔡楚生文集·第三卷》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2月版305頁。

【18】參見《難忘的歲月──王為一自傳》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年8月版126頁。

【19】參見洗濟華 趙雲聲《話劇皇帝·金山傳》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11月版105頁。

【20】《女性的呐喊》劇情:女主人公葉蓮的朋友少英是個進步青年,為參加革命到武漢去了。葉蓮本來家庭幸福,卻遭到軍閥混戰的毀滅,隻剩下她自己和妹妹。這時,包身工工頭陳大虎,也是在上海租界的洋場惡少胡大少爺的爪牙,來到內地做包身工生意。葉蓮一心想著自主、奮鬥,結果和妹妹一起被陳大虎騙到了上海,住在一個閣樓上,進工廠做工。到了這裏,葉蓮才親眼目睹了惡毒的陳大虎殘酷地虐待包身工,葉蓮心中不平。陳大虎為了更好地巴結胡大少爺,便逼迫葉蓮去見胡大少爺,並且強迫她簽訂白做三年“包身工”的賣身契。葉蓮始終沒有屈服。葉蓮的妹妹不堪忍辱胡大少爺的汙辱而死,葉蓮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為替妹妹報仇,打暈了胡大少爺。晚上,她在街頭奔波著,巧遇她尋找許久的老同學愛娜,但這已不是以前的愛娜了,如今愛娜已經是有錢人了。愛娜對於葉蓮的遭遇和做法,不但不理解反而加以嘲笑。葉蓮對她的希望破滅了。此時,葉蓮想起了從前少英對她說過的話:“個人奮鬥是會失敗的,健實起來再奮鬥。”清晨,第一聲汽笛鳴響了。

【21】《鐵板紅淚錄》劇情:四川一農民劉正興有個討人喜歡的女兒小珠,同村另兩個農民周老七和二蠻子同時愛上了小珠,但小珠隻喜歡周老七。二蠻子一氣之下,投靠了當地的惡霸孫團總。孫團總此時正以防土匪為借口購買大批槍支,向當地農民征收“槍捐”。不料,小珠被孫團總看中,企圖霸占她。於是,二蠻子和孫團總趁周老七在外鄉還未回來之際,打傷了劉正興,搶走了小珠。不久,周老七從外麵回到了家鄉。在外麵的日子裏,周老七“走了不少的路,見了不少的人,聽了不少的話”,比原來見多識廣了。最後,惡霸孫團總強行向農民收租、討債,全村百姓被逼得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反抗孫團總暴行的農民鬥爭。在這場鬥爭中,二蠻子看到孫團總將小珠鞭打致死後,幡然醒悟,悔恨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槍斃了孫團總,自己也被殺死。

【22】《同仇》劇情介紹:青年軍人李誌超騎馬外出,因馬受驚,墜地負傷,幸經鐵路工人殷桂生和女兒小芬救援護理,傷勢才漸痊愈。誌超感激桂生父女,對小芬滋生愛情,提出求婚。桂生認定此乃有錢人一時衝動,不敢高攀。然小芬失卻主見,聽從誌超先私奔後結婚,再接老父的安排,不告而別來到青島。誌超經朋友引薦升任駐軍上校參謀,並於舞場中結識交際明星張曼琳,兩人感情逾常。後誌超擢升團長,赴濟南履新。他借口小芬懷孕,攜曼琳伴同前往。小芬發現誌超秘密,但無可奈何。後小芬產一子,電索生活費用,盼誌超回青島一行。電報為曼琳所獲,她以誌超名義複電小芬絕交。時平津告急,國難當頭,誌超幡然憬悟,不顧曼琳反對奔赴前線。小芬念及老父,決定回鄉。但老父已奄奄一息,未及說話即溘然長逝。小芬呼號悲慟之際,忽聞歡送李誌超團長出關殺敵口號,怒上心頭,身懷老父所遺鏽刀,準備手刃不義之夫。及聞誌超誓死報國演說,深受感動,不由麵露笑容,與群眾一起鼓掌歡送。

【23】參見《夏衍電影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二卷749頁。

【24】參見夏秋雨:《20世紀30年代影壇才女艾霞》,載《炎黃春秋》2002年第2期。

【25】參見王坦、王行編:《英子文友書簡》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140頁。

【26】王坦、王行編:《英子文友書簡》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142頁。

【27】參見王坦、王行編:《英子文友書簡》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175頁。

【28】參見《史東山影存》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1月版539頁。

【29】載《電通》半月畫報1935年11月16日第13期。

【30】載《電通》半月畫報1935年10月16日第11期。

【31】夏衍:《懶尋舊夢錄(增補本)》三聯書店2006年8月版225頁。

【32】參見《金山的主角欲》,載《電聲》第5卷第29期,1936年7月24日。

【33】參見《王瑩在美活躍非常》,載《中國影壇》第1期1947年1月。

【34】劉保羅,1937年生。原名劉艸,字奇聲。湖南長沙人。1925年就讀於長沙師範;1927年到上海,1929年秋參加了上海藝術劇社,先後投入了《梁上君子》和《西線無戰事》兩劇的演出;在《西線無戰事》中飾演保羅一角,從此易名劉保羅;1931年春擔任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黨團書記;1940年春,到新四軍抗日民主根據地工作指導抗戰劇團的藝術活動,後任華中魯迅藝術學院戲劇係主任;1941年3月15日,在魯藝華中分院實驗劇團在龍岡排練《一個打十個》話劇時,因扮演被“槍斃”的“偽軍”,被一忘記了槍膛有子彈的新四軍戰士演員誤傷致死。

【35】參見王坦、王行編:《英子文友書簡》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157、158頁。

【36】參見王坦、王行編:《英子文友書簡》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218、220頁。

【37】葛飛:《戲劇、革命與都市旋渦──1930年代左翼劇運、劇人在上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版270頁。

【38】參見雷啟漢:《王瑩在北碚》,載《抗戰電影回顧》重慶市文化局1985年自印本86頁。

【39】謝和賡:《徐悲鴻與王瑩與〈放下你的鞭子〉》,載《新文化史料》1995年第6期。

【40】參見鬱達夫:《再見王瑩》,載《鬱達夫海外文集》三聯書店1990年12月版630頁。

【41】李道新:《潔白的明星──王瑩》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年12月版147頁。

【42】參見王震編:《徐悲鴻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9月版194頁。

【43】1950年9月23日,美國第81屆國會通過了《麥卡倫法》,即“國內安全法”,根據這個法案,凡屬美國共產主義性質的組織及其外圍組織都要向美國司法部登記,並提供有關自己組織的財務等全部情況,還要逐個登記成員的名單,並禁止其成員在政府機關和國防企業中任職,也不準他們領取出國護照。如果違反上述規定,要判處五年以下徒刑或處以一萬美元以下罰款。這樣,美國共產黨及其他進步組織就不再受到法律保護,它們隨時都可能被宣布為“陰謀破壞性”的組織。1952年6月,美國第82屆國會又通過《1952年移民國籍法》,規定:要嚴格限製那些“不可靠的”外國人移居美國,外來移民從每年入境三十四萬人減少到每年十五萬人,其中亞洲移民總數不超過兩千人。還規定:凡是沒有加入美國籍的外國僑民(當時有幾百萬人),必須隨時攜帶身份證,否則也要受罰甚至坐牢。即使已經入籍的美國公民,如果“行為不端”,也隨時可能被取消美國國籍。

【44】參見《夏衍電影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二卷750頁。

【45】參見鄭逸梅:《影壇舊聞》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12月版41頁。

【46】見鬱風:《巴黎都暗淡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版77頁。

【47】參見趙丹:《地獄之門》文彙出版社2005年8月版83頁。

【48】俞明雲(1860—1918),字恪士,號弧庵,晚清知名於詩界、教育界、政界,甲午中日戰爭時,曾協助唐景崧據守台灣。俞明雲曾任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督辦,亦即校長。一八九八年,十八歲的魯迅進入該校,成為俞明雲的學生。《魯迅日記》中多處提及的“恪士師”,就是俞明雲。俞明雲著有《弧庵詩存》四卷。俞明雲還曾擔任厘捐總局局長,甘肅省學台、藩台等職。

【49】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青島左翼文化運動》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6月版92頁。

【50】參見袁晞:《武訓傳批判紀事》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3月版139-140頁。

【51】石曼:《黎莉莉》重慶出版社2007年4月版52頁。

【52】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專號”,譯載了易卜生的《娜拉》。

【53】趙丹:《銀幕形象創造》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版30頁。

【54】金城大戲院位於北京路同貴州路交界處(現名黃埔劇院),由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創建,1934年初落成,是具有西洋風格、很有特色的建築。門麵高牆上有五長條彩色玻璃裝飾,高達五層。白天,門廳裏充滿變了色的陽光,晚上,門廳外透射出誘人的燈光。金城大戲院分上下二層,有座位1788隻,是個大戲院。金城大戲院專映國產電影,是國產影片首輪戲院,偶而也有演出。1934年12月16日,電通影片公司的首部電影《桃李劫》在金城大戲院首映,1935年5月24日電通影片公司的《風雲兒女》也是在該戲院獨家首映。

【55】張庚就曾懇切地批評她的“感情主義”:“她早已揣摩角色的人格,並且準備好了情感,可惜這情感並未經過改造還是她自己原有的。在表演進行中,她就把它們毫無節製的傾倒出來。”

【56】《藍蘋訪問記》,載《民報》1935年8月28日。

【57】參見趙丹:《地獄之門》文彙出版社2005年8月版84頁。

【58】參見趙丹:《地獄之門》文彙出版社2005年8月版84頁。

【59】《藍蘋給唐納的信》原載北平《導報》1936年6月30日、7月1日,轉自《四人幫資料彙集1932-1946》哲學社會科學部1976年11月內印本445頁。

【60】而1963年初版的《中國電影發展史》後來更是加大了對藍蘋當時的表演稱讚:藍蘋扮演的劉三妻子對人物把握尤其準確,不僅再現了劉三妻子這個農村婦女的樸素真摯,同時還較好地表現了這個人物由怕狼到兒子被狼咬死後拿起柴棍打狼的整個變化過程,體現了人物的覺醒與成長。參見中國電影出版社1963年2月版473頁。

【61】原載1936年11月15日《綢繆》月刊第三卷第三期。

【62】參見陸壽鈞:《影像人生》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1月版52頁。

【63】轉自《四人幫資料續集1932-1946》哲學社會科學部1977年1月內印本161頁。

【64】見鬱風:《巴黎都暗淡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版85頁。

【65】《邊區勞動英雄》的原型是吳滿有,影片的全名為:《邊區勞動英雄--吳滿有》。1946年8月,“延安電影製片廠”成立,並借助西北局下撥的拍攝經費一萬萬元邊幣,影片才開始投拍。該片由伊明擔任導演,馮白魯任副導演,程默擔綱攝影,鍾敬之擔綱製片兼美術設計,男主角由淩子風飾演,這件事在當時頗有影響,《解放日報》上連續刊載了劇情介紹、拍攝進度的消息。該片攝製組組成後,國民黨軍隊進犯陝甘寧邊區,吳滿有被俘,公開發布汙蔑中共的講話,這部影片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