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政道

出生地:上海

生卒年:1926—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榮獲195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學(當時一年級在貴州永興)物理學係學習;得到老師束星北的啟迪,而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44年因翻車受傷停學。1945年轉學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係。1946年受他的老師吳大猷的推薦,得國家獎學金,去美國深造,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過了研究生資格考試,開始在費米的指導下作博士論文研究。

相關鏈接

與楊振寧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

李政道對近代物理學的傑出貢獻是:1956年和楊振寧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τ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一種衰變成偶宇稱態,一種衰變成奇宇稱態。如果弱衰變過程中宇稱守恒,那麼它們必定是兩種宇稱狀態不同的K介子。但是從質量和壽命來看,它們又應該是同一種介子。李政道和楊振寧通過分析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他們仔細檢查了過去的所有實驗,確認這些實驗並未證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不是守恒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並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項科學工作在發表的第二年就獲得諾貝爾獎,這還是第一次。李政道又是到那時為止曆史上第二個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1949年底,在費米的指導下,李政道完成了關於白矮星的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在該校天文學係半年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物理係一年任講師並從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來自上海的大學生秦惠君結婚。1951年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60-1963年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教授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3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講座教授,1964年任該大學費米物理學講座教授,1983年任該大學全校講座教授。他還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傳世佳言——

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麵。

你不能計較早晨和黃昏,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你的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