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光亞
出生地:省宜昌
生卒年:1924—
曆史評價LiShiPingJia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光亞生於湖北宜昌,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係,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從事核物理實驗研究工作,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於1950年春回國。曆任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副教授、教授,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第4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黨組書記。第8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中共第9屆、第10屆中央候補委員,11至14屆中央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第9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他於1991年5月當選為第四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1994年任中國工程院院長。他早期主要從事核物理、原子能技術方麵的科學研究工作,發表有《符合測量方法:(Ⅰ)β能譜》、《符合測量方法:(Ⅱ)內變換》、《研究性重水反應堆的物理參數的測定》等論文。
相關鏈接
朱光亞的小故事
1945年,美國人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為了擴大軍事實力和提高中國的世界形象,他說:中國也要做原子彈,為什麼中國不做呢?他找來三位科學家吳大猷、曾昭倫、華羅庚,對他們說,做原子彈你們要什麼給什麼!但這些科學家們說:現在不缺這個,最缺的是人才,缺製造原子彈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化學家。
於是,有5位青年科學家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派到美國去專門學習與原子彈有關的知識。這5位青年科學家是學物理的朱光亞、李政道,學數學的孫本旺,學化學的唐敖慶、王瑞(馬先)5位青年人,坐美國的軍艦,於1946年從上海出發赴美深造。沒想到美國根本就不向任何人開放原子能技術。於是5人的學習組隻好解散,各奔東西,自己找出路。幾十年過去了,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科學家的李政道先生回憶這段往事時開玩笑說:“當初蔣介石派的5個人,隻有派朱光亞是派對了,他回來是做原子彈了,派我是派錯了,我沒有做原子彈,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20世紀60年代,他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研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製訂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軍備控製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7年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領導設計、建成輕水零功率裝置並開展了堆物理試驗,跨出了中國自行設計、建造核反應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負責並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1962年主持編寫的《原子彈裝置科研、設計、製造與試驗計劃綱要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對爭取在兩年內實現第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目標起了重要作用。參與組織領導中國曆次原子彈、氫彈的試驗,為“兩彈”技術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參與組織秦山核電站籌建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開發研究,20世紀80年代後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製訂與實施、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工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傳世佳言——
朱光亞同誌是新中國核事業特別是“兩彈”事業的元勳和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是我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國防科技戰線的一位卓越組織領導者,是一位才識與品行雙馨的傑出科學家,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