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馬雲商道(16)(1 / 3)

馬雲以及他創立的阿裏巴巴都很好地順應了網絡時代的發展潮流。互聯網自1995年進入中國以後,便得到迅速發展,逐漸深入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各個領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第14次)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中國網民已經突破8700萬,上網計算機數量已經達到3630萬台。通過曆史趨勢曲線圖,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互聯網網民驚人的成長。

隨著互聯網規模迅速膨脹,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與應用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互聯網在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真實的社會,網民已經從單純的瀏覽上升到了休閑娛樂和交友的水平。而且網民們已經從一個個被動的受眾變成了主動的參與者,而網民之間的關係升格為網友。

在一份受阿裏巴巴委托、由著名網絡評論家方興東領導的互聯網研究機構一互聯網實驗室一所做的課題研究報告中,有這樣一段闡述:

2004年,調查統計數字後麵反映的是這樣兩個事實:其一,中國互聯網發展規模已經非常可觀;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在新的規模中孕育著互聯網新的應用與需求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有遠見的投資者又開始從互聯網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時候雖然門戶網站上角逐基本塵埃落定,但由於網民對網絡需求的加深,互聯網似乎又重現投資機會。一批風險投資者聞風而動,他們大部分投資的是網絡娛樂界。比如日本的孫正義就向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一口氣投了4000萬美元,而盛大公司已經是中國網絡遊戲的老大哥。

馬雲深深地感受到了互聯網上出現的大趨勢,然而他所看準的不是網絡娛樂,而是“網商”。2004年,阿裏巴巴在杭州世貿中心召開了第一屆網商大會,在這次大會中,馬雲正式向社會發布了“網商”的概念。而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具有深刻時代背景的。在《2004網商衝擊波—中國網商研究報告》的第二部分中有這樣一段闡述:

網絡(中國)社會化的趨勢。由於上網門檻降低、網民人數的增長和網民結構趨於均衡與合理,以及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網民在原有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網民需求逐漸開始多樣化,網絡越來越像一個社會,通過網絡經商的需求自然而然地形成。

由這裏可以看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大體趨勢,即網絡商業是有很大發展前景的。其實,這種趨勢早在三四年前,在比中國互聯網更加發達的美國就已經呈現出來了。還是在《2004網商衝擊波—中國網商研究報告》的第二部分中有這樣一段闡述:

在美國,當前盈利狀況最最好的互聯網企業是電子商務企業。

以eBay為例。eBay的用戶已經超過7000萬。在eBay的交易平台上,2003年全年的總商品銷售額達到7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53%,eBay本身的收入也增長到6.48億美元。

根據Nielsen/Net Ratings2004年3月的最新調查,美國的互聯網人口已經突破了2億大關,占到了美國2歲以上人口的將近3/4。婦女在網民中所占的比例較高,年齡在35歲到54歲的女性中,有82%都在家裏上網,總數達到3460萬人。而這一年齡段的男性中,有80%是網絡用戶,總數為3240萬人。25歲到34歲的年齡段裏,有74%的女性屬於網民,男性則為75.6%。美國如此高比例的人口上網,25歲到54歲年齡段的上網人口比例達到了80%左右,這一部分人收入高,消費能力強。而且女性網民多,購物欲望強烈,是網絡消費的主力。

2004年,中國互聯網的情況與在此之前3—4年的美國基本相同,比如2004年中國互聯網網民和基礎設施都與2001年前後的美國相似。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不應該隻看到互聯網娛樂等狹小空間,而應該開拓更加多樣的盈利模式。在以上那份報告中總結出了這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