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托起體內的“太陽”,男人生命之火更旺(3)(1 / 3)

津液源於飲食水穀,並通過脾、胃、小腸、大腸等消化吸收飲食水穀中的水分和營養而生成,張仲景就在《傷寒論》提出“保胃氣,存津液”的養生原則,傳統養生中還有“漱津咽唾”的方法。在一部養生名著中就提到“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漱咽下丹田。於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靈可駐顏”就是說每天堅持吞唾液,百日後可使人容顏潤澤。

下麵我們具體說一下四季的津液養生之道:

春季屬陽,天氣幹燥,應常吞口中津液,並保證水分的足量攝入。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很容易造成津液損耗過多,應適當多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

秋季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秋分之後,雨水漸少,秋燥便成為主要氣候。此季容易耗損津液,出現口幹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症狀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梨、紅棗、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

另外,中醫醫書記載,“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因此,建議秋季早餐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肺防燥,菊花粥明目養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藥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冬季天氣寒冷,屬陰,應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這樣反而會損耗津液傷身。

3.養精補氣提神,培固正氣的三大法寶

“精”,米字旁加一個青。米就是糧食、稻穀;青代表的是音,所以念精。這裏的精實際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質。也就是說人體有一種非常細微的物質,這種物質就叫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中醫裏說,精是身體的根本,沒有這種最基本的物質,就不可能有人的身體。

精分先天的腎精和水穀化生的後天之精,養精就要兩者兼顧。說得具體一點,就是節製性欲,房事太多會耗散精氣;注意飲食,平時多吃一些養精的東西,例如黑芝麻、山藥、核桃等。照著這兩點去做,就能培固人體的正氣,積精全神。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人就是有了這個“氣”才活著的。氣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地存在著,而且在身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麼養氣呢?調適呼吸是最重要的養氣方法。中國的養生是以呼吸為主,肢體運動為輔,深長勻細地慢呼吸,可以降低人體基礎代謝率和器官耗氧量,久而久之,有助於提高體質和延長壽命。對此,我們在後麵的章節中會有詳細的介紹。

什麼是神呢?神的意思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神是指生命活力的一切外在表現;狹義上的神,專指心神。

神是精神、意誌、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這種廣義的神包括魂、魄、意、誌、思、慮等活動,這些活動能體現人的健康狀況。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表現,也是生命力旺盛的體現。神旺則身強,神衰則身弱;神存則活,神去則死。養生就要養神,具體要做到五點。

(1)心態平和

所謂心態平和就是清靜、少欲,做到恬淡虛無。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讓心態平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裏介紹一個實用的方法:手搓腳心。為什麼呢?神對應的是心,而手心的勞宮穴是心包經通過的地方;精對應的是腎,在我們的腳心有一個穴位叫湧泉,而腎經是斜走於足心的。如果讓兩個穴對搓,那麼心腎就會相交,精神則內守,當精和神都特別足時,才可以心態平和,達到恬淡虛無的境界。

(2)心情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對人生的滿足感,隻有心裏高興了,滿足了,才會快樂,這就是“境由心造”。想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經常保持微笑,每天早晨起床後,不要急著洗臉,先對著鏡子,向鏡子裏的你微笑。按照心理學的研究,剛起床時是人從潛意識到意識的過渡時刻,這個時候保持快樂的心態,或者經常鼓勵自己,就很容易一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心地善良

心地善良就是要保持一顆淳樸、天真的心。一個人隻有保持這種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樂。試想一個心術不正,成天算計別人,沒有一點仁愛之心的人,他能快樂嗎?一個不快樂的人又怎能健康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