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肝髒與肝炎基礎知識(2)(3 / 3)

嬰兒肝炎綜合征中雙重感染者22例,其中巨細胞病毒與乙肝病毒合並感染者15例;巨細胞病毒與EB病毒,巨細胞病毒與甲肝病毒,乙肝病毒與EB病毒感染各2例,還有1例是巨細胞病毒合並卡氏肺囊蟲感染。

嬰兒肝炎綜合征的半數患兒有佝僂病,患病的內因可能是先天不足。另外嬰兒患病入院後多數有肺炎、貧血、消化不良、營養不良、鵝口瘡、中耳炎等並發症。並發症的嚴重程度常是影響嬰兒肝炎預後的相關因素。

十二、對供血者要加強管理

對誌願供血者必須進行體格檢查。在每次獻血前都要常規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及乙肝表麵抗原。凡肝功能異常或乙肝表麵抗原陽性者不得獻血。有條件的省、市、自治區各醫院,除開展乙肝核心抗體測定外,還應檢查丙型肝炎和庚型肝炎指標,陽性者都禁止獻血。對職業供血者患有感冒或新發疾病時,在未查清病因前不準獻血。

十三、對脂肪肝的藥物治療的評價

(1)膽堿:口服可減輕酒精性肝損傷的發生,對惡性營養不良和長期接受靜脈高能營養所致脂肪肝,適當用氯化膽堿治療,但大劑量服用時可見肝毒性。

(2)蛋氨酸:飲食中缺乏蛋氨酸可引起脂肪肝和纖維化,補充後可使病理改變逆轉。但在肝病患者中應用蛋氨酸口服,特別對重型肝炎,常形成蛋氨酸血症和增加肝性腦病的危險性。現認為該藥隻適用於惡性營養不良脂肪肝患者。

(3)多價不飽和卵磷脂(PUL):是從大豆中提取的一種磷脂,對伴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服用6個月後,可使肝大消失,肝功改善,偶見惡心及胃腸道不適;但對不能戒酒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促進肝損傷作用。

(4)S-腺苷甲硫氨酸(SAMe):該藥可對抗D-氨基半乳糖和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可使酒精性脂肪肝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下降;副反應偶見血氨升高和變態反應。由於價格昂貴,難於推廣應用。

(5)牛磺酸:動物試驗中可減少大鼠、兔飲食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吸收,防止高血脂症和動脈粥樣硬化。對防治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引起的脂肪肝可能有效,但目前尚無治療脂肪肝的臨床報道。

(6)前列腺素E(PGE):實驗中證實具有防止肝細胞脂肪浸潤,糾正動物中肝細胞脂肪代謝混亂的作用,但缺乏對人類慢性肝病治療脂肪肝的長期效果觀察。因此,它在肝炎後脂肪肝治療中的地位尚不明確。

(7)馬洛替酯:它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和脂質代謝,一對促進蛋白質合成有一定效果,一度風行用於治療脂肪肝。但歐洲的臨床研究,對其治療價值提出疑問。

(8)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參與肝髒脂肪代謝,對肝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近年研究發現慢性肝病脂肪肝時即使存在肝內維生素缺乏,但血漿維生素水平有時卻升高,補充維生素B1,而不同時供給其他維生素,反可加速脂肪肝形成。因此對於脂肪肝患者,不宜盲目選服維生素藥物。

(9)血脂調節藥:如彈性酶雖能防止大鼠高脂飲食性高脂血症,但肝內脂肪沉積非但未減輕,反而加重;又如玉米油、魚油均能加劇大鼠酒精性肝脂肪變,促進肝纖維化和肝壞死發生;棕櫚油在實驗動物中能減少酒精性肝病的發生,但臨床試用中,對脂肪肝及高脂血症,盡管控製飲食後仍未起到降血脂效果,對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未必有益。

總之,臨床上防治脂肪肝的藥物雖然種類很多,但其確切安全可靠的療效尚待進一步驗證。目前對脂肪肝患者最基本的治療原則仍是:①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②堅持合理的均衡膳食。③適應自身體能的運動鍛煉。在此基礎上應根據脂肪肝的病因、病情合理選用藥物。應該明確:目前市售的防治脂肪肝藥物,僅起輔助功效。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