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肝髒與肝炎基礎知識(2)(1 / 3)

慢性肝炎或肝炎恢複期時,肝腫脹引起肝包膜的緊張度已相應緩解,肝髒功能已明顯好轉或正常。但患者仍常感到肝區有隱痛、陣發性刺痛或灼熱感;看電影、電視和球賽等節目時,上述症狀可減輕或消失。這些現象很可能是由於久病後大腦已形成疼痛的固定興奮灶,一時難消。同時要排除以下幾個原因。

(1)肝包膜周圍炎:肝炎的炎性滲出物使肝包膜與腹膜或肝髒鄰近組織發生纖維素性粘連。一旦勞累、體位轉換、感冒、飲食後牽扯了粘連處的神經,可引起肝區疼痛不適。隻要這種絲狀粘連存在,肝區疼痛就可間斷發生。

(2)膽囊膽管感染:急性肝炎,特別是黃疸型肝炎,60%~90%要引起膽囊及膽管感染。膽囊內的炎症和寄生蟲、細菌、結石的存在,常可引起肝區不適甚至劇烈絞痛。

(3)膽汁外滲或肝細胞短期內大量壞死:均可引起肝區疼痛。

(4)肝癌:使肝髒急劇腫大,可有難以忍受的劇痛。

疼痛還和每個患者個體敏感性不同有關。多數患者經過解釋和必要的治療,隨著肝功能恢複正常,疼痛可完全消失。

七、肝區痛就是肝炎嗎

肝區痛是指右側季肋部的自發性疼痛。有的患者就是由於肝區痛而來找大夫,這是可以理解的。由於我國肝炎發病率高,肝炎急性期、恢複期都可具有肝區痛的症狀和叩擊痛的體征。但是肝髒周圍鄰近髒器組織很多,有肝區痛者不一定就患肝炎,應從多方麵去尋找原因。

(1)固定性的書寫體位:可使肋間肌肉受壓產生局部疼痛;近期腸道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性胸痛;近期接觸水痘的年輕人突然肝區痛要注意帶狀皰疹的發生。另外打架鬥毆或意外撞擊引起胸壁挫傷、肋骨骨折都可以肝區痛來就診。還有肋間神經痛、肋間肌損傷、胸壁結核等胸壁疾患都可能是肝區痛的原因。

(2)胸膜和肺組織的病變也會有肝區痛的症狀:如久咳胸脅疼痛;肺癌、結核性胸膜炎、氣胸、肺栓塞及肺炎都可引起右季肋部疼痛。

(3)肝膽疾患:特別是肝癌、膽管癌及膽石症等都可引起較劇烈的陣發性肝區痛。中毒性肝炎、膽道感染、肝膿腫引起的肝區痛與肝炎的肝區痛很相似。

(4)膈下膿腫、右腎腫瘤及胰頭癌患者也有類似右季肋部疼痛的表現。

有肝區痛時不要隻想到是肝炎,應根據具體情況去請教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除外其他疾患。

八、肝炎患者抽血主要檢查內容

醫院給肝炎患者抽血,檢查項目主要是:

(1)血清黃疸指數及膽紅素定量:肝髒可以製造和排泄膽汁,當肝細胞受損時,膽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膽紅素含量升高。此項檢查可以反映黃疸的有無、程度和性質。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膽紅素。正常值:黃疸指數為4單位~6單位;膽紅素定量為17.1微摩爾/升(1毫克%)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曾用GPT即穀丙轉氨酶)活力測定:肝髒中此酶比血中濃度高1萬倍。肝髒病變時,肝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髒轉氨酶釋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

(3)血清蛋白質總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測定:這類蛋白質由肝髒合成和代謝的蛋白質的功能試驗可以反映:急、慢性肝炎時,白蛋白合成減少,球蛋白無變化或增多,總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變或倒置。這些指標的正常值:總蛋白60~80克/升(6~8克%);白蛋白35~55克/升(3.5~5.5克%);球蛋白20~30克/升(2~3克%);白/球比值(1.5~2.5)∶1。

(4)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TTT試驗是肝髒蛋白代謝混亂的一種定性試驗。肝髒病患者的血清與麝香草酚巴比妥緩衝液試劑混合後即可出現混濁,通過混濁程度與事先備好的標準混濁試管進行比較,可測出其混濁程度。正常值為0~6馬氏單位,大於7馬氏單位為陽性。其混濁程度與肝損傷程度基本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即可出現陽性,恢複期轉為陰性;持續陽性者是向慢性轉化的指征。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變活動期均可為陽性。靜止期可下降或接近正常。目前大醫院均用蛋白電泳測定取代該檢驗,但農村和基層醫院仍有沿用該檢驗,作為常規肝功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