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肝髒與肝炎基礎知識(1)(3 / 3)

(3)慢性肝炎(輕型、中型、重型)。包含1995年前主要從病理角度區分的慢性遷延性肝炎(CPH)和慢性活動性肝炎(CAH)。甲型、戊型肝炎一般不轉為慢性。

(4)淤膽型肝炎。

(5)重型肝炎(急性、亞急性、慢性重型)。

四、肝炎的早期發現和預防

隻要有肝病的一般知識,對肝炎有所警惕,充分注意以下幾個方麵,早期發現肝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近半個月至6個月內曾與肝炎患者密切接觸,吃過半生不熟的海產貝類食物,或輸過血、注射過血漿、白蛋白、人血或胎盤球蛋白等;或有過不潔性接觸;用過消毒不嚴格的注射器,接受過針灸、文身、拔牙和手術等,即有被傳染上肝炎的途徑。

(2)近日來全身疲乏無力、不想吃東西、惡心、嘔吐、厭油膩、腹脹、肝區痛、大便不調、尿黃似濃茶等;經休息後上述症狀仍持續不好轉,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時,就應考慮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能及時去醫院檢查,發現肝腫大,尤其是黃疸,就應當高度懷疑有患肝炎的可能。

(3)有第(1)項接觸史和第(2)項自覺症狀體征者應迅速做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已有鞏膜、皮膚或黏膜黃染,馬上可做尿三項檢查。如發現尿中膽紅素陽性(正常人尿中膽紅素陰性),同時查出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時,患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對起病緩慢,症狀輕微,可懷疑為無黃疸型肝炎,隱性感染或亞臨床肝炎者,應定期進行實驗室檢查。

(4)進一步做肝炎病毒方麵的抗原及抗體檢查,以明確屬於哪一種肝炎。當甲肝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

HAIgM)陽性時即可考慮為甲型肝炎;高滴度的抗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陽性伴有乙型肝炎表麵抗原(HBsAg)陽性時,可考慮為乙型肝炎。同樣采用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特異性的診斷試劑盒進行檢測,均可分別協助確定肝炎的病原。

五、有黃疸就是肝炎嗎

有黃疸就是肝炎的說法是不正確的。由於: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謝酶和紅細胞遺傳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體內紅細胞破壞過多,發生貧血、溶血,使血內膽紅素原料過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黃疸。

(2)由於結石和肝、膽、胰腫瘤以及其他炎症,致使膽道梗阻,膽汁不能排入小腸,就可造成肝後性黃疸。

(3)新生兒降生不久可因紅細胞大量破壞,肝細胞對膽紅素攝取障礙而出現生理性黃疸。還有先天性非溶血性吉爾伯特(Gilbert)病引起的黃疸和新生黴素引起的黃疸,都是肝細胞內膽紅素結合障礙所造成。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肺炎及傷寒等,在少數情況下也可出現黃疸。嚴重心髒病患者心力衰竭時,肝髒長期淤血腫大,可以發生黃疸。各種原因造成的肝細胞損害,均可引起肝性黃疸。

由此可見,隻要是血中間接膽紅素或直接膽紅素的濃度增高,都可以發生黃疸。肝炎僅是肝性黃疸的誘因之一。遇到黃疸患者,應根據具體情況,結合體征、實驗室檢查、肝活體組織檢查、B超及CT、磁共振等理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找出黃疸的原因,千萬不要一見黃疸就武斷為肝炎。

六、肝炎患者肝區疼痛的原因

肝膽唇齒相連,均由腹腔神經叢交感支、迷走神經腹支和脊髓神經的膈神經支配。肝、膽組織中分布著許多內髒神經的感受器。肝髒一旦發生炎症或接受壓力、溫度或化學性刺激,就可形成衝動,傳入大腦,產生疼痛、壓痛甚至絞痛或針刺樣、燒灼樣感覺。肝包膜上的神經與膈神經相連,屬脊髓感覺神經支配。急性肝炎患者由於肝髒充血、腫脹、滲出和肝細胞壞死,使肝髒外的包膜極度撐開,撐緊的肝包膜刺激神經後產生脹痛、鈍痛、重壓感或針刺樣疼痛,體檢時患者常訴有觸壓或叩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