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為多角形,直徑為20~30微米。肝細胞核呈圓形,位於細胞的中央,其內有1個或多個核仁。電子顯微鏡下細胞漿內可顯示各種細胞器和包涵物,如線粒體、高爾基體、溶酶體、內質網、糖元、脂滴和色素等。細胞核內有染色質,由螺旋結構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組成。
四、肝髒部分切除後有再生的恢複能力
成人肝髒重達1500克左右,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1分鍾流經肝髒的血液量高達1000毫升以上。肝髒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嚴重傷害,殘留的正常肝細胞仍能照常從事其工作。實驗證明,把鼠肝切掉一半後,老鼠照常進食並且朝氣蓬勃地活著,檢查其肝功指標往往仍正常。若在人的肝髒內長了大小不等的多個瘤塊,或癌已使肝髒變形,隻要這些占位性病變不壓迫彙管區,隻要尚存300克以上的健康肝組織,患者飲食方麵仍無明顯症狀,肝功也無太大障礙。經手術切除肝髒75%的老鼠於3周後便能恢複原狀;同樣情況的狗亦需3周;人類則需4個月左右。由此可見,肝髒具有其他器官無法比擬的旺盛的再生和恢複能力。
根據上述理論,手術切除肝癌的患者至今生存10年以上者已不乏其人,個別肝癌切除患者已健在20年。急性肝壞死實行換肝術後已有存活12年以上的報道。隨著科技發展,應相信徹底征服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日子是一定會到來的。
(第二節)肝炎的防治綜述
一、肝炎是怎麼回事
肝炎就是指肝髒發炎。許多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及某些原蟲和寄生蟲的感染都可能引起肝髒發炎;各種毒物(如砒霜)、毒素(細菌的內、外毒素)和某些藥物(如雷米封、消炎痛、氯丙嗪、氟烷等)的中毒都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由藥物中毒引起的有時也可稱為藥物性肝炎;由細菌引起的肝炎可稱為細菌性肝炎;由病毒引起的肝炎,就稱為病毒性肝炎。
但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肝炎”,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庚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上述各型病毒的主要病變都在肝髒,都具有相類似的臨床表現,也都具有傳染性強、病程較長及危害性大的共性。可是在病原學、血清學、臨床經過及預後、肝外損害等方麵都有明顯不同。從現在起我們就用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及庚型肝炎等習慣叫法,來進行以後的問答。
二、病毒性肝炎的種類
病毒性肝炎至少有7種。除1990年前已被世界公認的5種(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外,近年又發現了己型和庚型肝炎。它們分別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己型肝炎病毒(HF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引起。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病毒均已有確定的方法檢測;己型肝炎病毒尚不能檢測,臨床上靠排除甲型至庚型肝炎後才可作診斷。
三、病毒性肝炎在臨床上類型
7種病毒性肝炎在病原學、血清學以及臨床經過、肝外器官損害等多方麵均有所不同,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卻頗相類似。因此,從臨床症狀和體征上對每一病例很難區別是哪種肝炎。
根據7種病毒性肝炎在臨床表現上的共性,常用於診斷的臨床類型有:(1)急性黃疸型肝炎(少數可發展成為慢性重型肝炎)。
(2)急性無黃疸型肝炎(部分患者遷延不愈或反複發作,可發展為慢性,以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