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在美國生活了9年,但和父母一樣,沒有加入美國國籍。按說這並不會影響她得到這項大獎,因為有規定說,持有永久居住身份的高中畢業生,隻要及時提出入籍申請,井於6月底前把指紋交到移民局,就有參選總統學者獎的資格。這對全美兩百萬高中畢業生來說,是多麼企慕的殊榮,可王淵卻不願以放棄中國國籍來換取這個大獎。王淵說:"我知道這個獎的價值和份量,但若是為了這個獎,就讓我放棄自己的國籍,我不幹。因為,我隻有一個中國!"
十七、守法斬逆子
春秋時代,秦國都城鹹陽發生了一樁命案,兩個小夥吵架,其中一名用匕首將對方捅死,凶手就是秦國的一名官員腹黃享的兒子。
按照秦國的法律,殺人是要償命的。案情報告到秦惠王那裏,他沉思良久,考慮到腹黃享 年歲已大,德高望重,又沒有第二個兒子,就當著許多大臣的麵,免了他兒子的死罪。腹黃享聽後, 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對秦惠王說:"國家製定的法律,人人都應該遵守,殺人要償命,才能警戒民眾不要殺人。我作為官府一員,應自覺守法,若隻顧私情,免了我兒子的罪,怎麼向眾人交待。我即使無人送終,也比遭人唾罵著好。"
秦惠王見腹黃享秉公無私,唯法是依,十分欽佩。但又考慮到其兒子是過失犯罪,需從輕發落,改判死刑為監禁三年。腹黃享對此大為不解,說:"過失殺人和蓄意謀殺,其後果一樣。我的兒子是兒子,別人的兒子也是兒子呀,若不按法律辦事,處以死刑,怎能安慰死者的家屬,警戒將來?今後又將怎麼執行法律呢?"
秦惠王見腹黃享態度這樣誠懇,堅決,隻得尊重他的意見,下令將罪犯押到刑場,斬首示眾。腹黃享失去了親生兒子,卻贏 得天下人的尊敬。他雖然斷了後代,但美名卻流芳百世。
十八、執法不徇私
唐宣宗大中十年,因為京城地區長期治理不好,便在這年的夏季任命翰林學士、工部侍郎韋澳為京城地區的長官。韋澳為人正直,到京府任職後,豪門貴族均收斂了手腳。唐宣宗的舅舅鄭光,曾曆任右衛大將軍等職,自以為是國舅且職高位顯,飛揚跋扈,連他的收租管家也依仗其勢,拒絕依法納稅,前京城長官也無可奈何。韋澳上任後不講情麵,將其逮捕入獄,並戴上了手銬腳鐐。宣宗查明情況後問韋澳:"你怎麼處置他呢?"韋澳回答說:"打算依法處置。"宣宗說:"鄭光很喜歡這個管家怎麼辦,怎麼辦?"韋澳回答說:"您從陛下內庭的翰林院任用我為京城長官,希望我肅清京畿地區多年來積存下來的流弊,如果鄭光的管家連年為害,卻能得到寬大免於刑事追究,那麼就是陛下您的法律隻是對貧困戶施行,我不敢遵行您的詔命。"宣宗聽後說到:"你說的確實如此。但是我的舅舅會糾纏著我不放,你將那人痛打一頓,免了他的死罪,可以嗎?"韋澳說:"要讓我寬大處理,但必須暫且關押他,等他們將所欠國家的租稅交足後再釋放他。"宣宗說:"你的話當然可以啦!我為鄭光的緣故阻撓你依法行事,感到特別慚愧!"韋澳回到府裏,用杖刑懲罰了鄭光的管家,井督促他們在限期內交足數百斛租稅,才釋放了這個管家。
十九、挺身護法
唐朝名相狄仁傑(630—700)是一位不畏權勢,秉公執法,敢於和特權層抗爭的忠良之士。他在擔任中央審判機關要職時,循法而行,清理了大量疑難積案,一年中判處有罪或無罪釋放的多達一萬七千人,卻沒有一個認為冤屈而要求申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