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為革命軍人樹碑立傳的力作(2 / 3)

小說以濃墨重彩的筆調寫出私心太重、名聲不好、玩命鬧分田到戶的李小摳因現實受挫轉變成集體經濟的擁護者。李小摳自悔到:當初我財迷心竅,一點後路不給自己留,非鬧著要分生產隊不可,結果是放著光明大道不走,偏偏走了單幹這個死路一條的獨木橋。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先見之明”。以包產到戶而聞名於世的小崗村,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不僅沒有富起來,而且村莊凋弊淒楚,村民普遍貧困,其當年按著血印要求包產到戶的帶頭人嚴宏昌宅基地被強占後,被迫無奈在網上公開揭露小崗村鮮為人知的黑暗內幕。而這恰恰是在小說發表不久後的事情,真是天命難違,自作孽,不可活啊。小說中的省委申佳木書記是一個正直不阿、不詢私權的高級幹部,女兒孫雲秀下崗後,也沒有給她安排工作。為此,孫雲秀懷恨在心,與他斷絕了父女關係。這個申書記就是現實中的湖北省委書記、老革命家的李爾重的真實寫照。李老的女兒下崗後,一直閑置在家,最後被逼瘋跳樓自殺。這隻是私有製改革累累罪惡中的冰山一角。連老幹部家庭都遭受如此橫禍,老百姓更不在話下了。小說中的孫雲秀遇到了革命軍人馬林以及兄弟姐妹的幫助,從賣茶蛋的下崗工人到開飯店和副食店的經理,開辟了下崗工人重新創業的新篇章。改革精英通過各種手段,強行將無數國企搞垮、搞黃,卻不敢明目張敢地說是私有化。五裏鋪黨委在人民的支持下,把下崗工人重新凝聚起來,改造成一個離開集體就難以生存的全新的工人階級隊伍!離開了社會主義公有製的優越性,被打散的工人階級隻能成為水上萍浮,慘淡無望地隨水東流了。

馬林舌戰北京眼鏡專家這一章節,寫出特別出彩,彰顯出作者高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政治智慧。由於五裏鋪集體經濟的異軍突起,引起了各方麵的注意。北京眼鏡專家授天朝之意調查五裏鋪黨委貫徹執行黨和國家製定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情況。眼鏡專家認為“小崗村農民的正確舉動是黨的農村改革政策的依據、基石和深遠意義,更應該不折不扣地執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才對。否則,不是違背了黨的改革政策甚至與黨中央對著幹嗎”?馬林不卑不亢,據理反駁:“小崗村18戶農民人多,還是五裏鋪兩千多農民人多?兩千多農民堅持集體化發展的意願不能作為製定農村改革政策的依據,18戶農民私分生產隊田產的愚蠢舉動卻可以,這到底是黨的政策還是能夠左右黨的決策者個人的私貨?假如是後者,與之對著幹能說是同黨中央對著幹?如此脫離現實,有違民意和背離黨的宗旨的政策,究竟是黨的錯還是決策者的錯?一個是沒有國家財政支持就難以為繼的私分生產隊典型,一個是不要國家分文而不斷發展壯大,同時無私支援地方建設的集體經濟典型,到底哪個更應得到黨和國家大力提倡和支持?多麼淺顯易懂的道理”!分田到戶後才擁護集體經濟的李三哥現身說法,“什麼家庭聯產承包,純粹‘上墳燒報紙——糊弄鬼’!不就是搞單幹嗎?我搞了,結果出去幹活一分錢沒要回來,還差點被老板雇人打死。”烈士的老娘孟嬸發言了:“包產到戶了,各人顧各人,誰還管什麼烈士不烈士的!現在孩子們讓我住上了高樓,還治好了我的病,每月給我發養老金,你們說說,到底是誰‘與黨中央對著幹’?”秦誌軍、工人馮敏也參戰了,駁得眼鏡專家啞口無言。作者這樣安排,無非告訴讀者:群眾的力量和智慧是無限的,所謂專家不過是隻唯上的木偶罷了。最後眼鏡專家心服口服,不得不道出其中奧妙:“包產到戶的旗幟,隻能說好,不能說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