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新領到一筆獎金,又適逢生日,你可以采取積極的策略,向你所在部門的同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請大家吃頓晚飯,敬請光臨,記住了,別帶禮物。”在這種情形下,不管同事們過去和你的關係如何,這一次都會樂意去捧場的,你也一定會給他們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
重視應酬,一定要入鄉隨俗。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中,升職者有宴請同事的習慣,你一定不要破例,你不請,就會落下一個“小氣”的名聲。如果人家都沒有請過,而你卻獨開先例,同事們還會以為你大招搖。所以,要按約定俗成來辦。
重視應酬,還有一個別人邀請,你去與不去的問題。人家發出了邀請,不答應是不妥的,可是答應以後,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對於深交的同事,有求必應,關係密切,不管何種場麵,都能應對自如。淺交之人,去也隻是應酬,禮尚往來,最好反過來再請別人,從而把關係推向深入。能去的盡量去,不能去的就千萬不能勉強。比如同事間的送舊迎新,由於工作的調動,要分離了,可以去送行;來新人了可以去歡迎。歡送老同事,數年來工作中建立了一定的情緣,去一下合情合理;歡迎新同事就大可不必去湊這個熱鬧,來日方長,還愁沒有見麵的機會嗎?
重視應酬,不能不送禮,同事之間的禮尚往來,是建立感情,加深關係的物質紐帶。
同事在某一件事上幫了你的忙,你事後覺得盛情難卻,選了一份禮品登門致謝,既還了人情,又加深了感情,同事間的婚嫁喜慶,根據平日的交情,送去一份賀禮。既添了喜慶的氛圍,又加深了自己的人緣。像這種情況,送禮時要留意輕重之分,一般情況下,到了就行了,千萬不要買過於貴重的禮品。
同事間送禮,講究的是禮尚往來,今天你送給我,我明天再送給你,所以,不論怎樣的禮品,應來者不拒,一概收下。他來送禮,你執意不收,豈不令人沒有麵子?倘若你估計到送禮者的確“圖謀不軌”,推辭有困難,不能硬把禮品“推”出去,可將禮品暫時收下,然後找一個適當的借口,再回送相同價值的禮品。實在不能收受的禮物,除婉言拒收外,還要有誠懇的道謝。而收受那些非常禮之中的大禮,在可能影響工作大局和令你無法堅持原則的情況下,你定要撕破臉麵不收,也比你日後落個受賄嫌疑好得多。
應酬要注意小節
一些人總認為要辦事就要不拘小節,否則就會被小節拖累,這種想法是不妥的。注意小節是對事情的周密安排,是一種負責的表現。比如,要接待一位客人,要從接客人用什麼的車,路上談些什麼,安排在哪個酒店,甚至他喜歡抽什麼煙等細節上考慮,隻有這樣才能給客人留下較好的印象。
如今,有的人辦事很少注意檢點小節,他們將輕浮視為灑脫,將放蕩不羈視為追求個性。這種認識上的錯誤,令人在辦事時處處碰壁。有個人在公司裏上班,下班,與人見麵從來不打招呼,對麵來人了,趕緊將頭扭向一旁。他獲得了一點成績,更加我行我素旁若無人,當他失敗時,沒有得到別人一點的安慰和幫助,大家對他的評語竟是:“活該”、“應有此報”,這樣的結局多令人心寒。如果他平時能放下自己的那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派頭,與周圍的人多溝通點,又怎麼會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呢?
別小瞧和別人溝通這一細節。雖然與人溝通感情的最初階段隻是打招呼,但不能忘記,在人的內心裏有思想和感情兩個方麵,心與心之間的軸要想係上輪帶,最初的方法就是打招呼,從陌生到認識再到熟悉,首先刺激感情,然後也易於溝通、交流思想了。如果連最簡單的如“您好”、“再見”等日常的招呼也不會的人,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社會人士呢?人生活在社會上,還得受社會環境的製約和誘導,不可能不與周圍的人接觸,你不拘小節,難道你周圍的人也不拘小節嗎?
我們常會遇到一些人,由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壞習慣,使他們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要想成為受人歡迎的人,我們就要檢點小節,戒除壞習慣。
1。不要挖鼻孔
鼻子位居臉部正中,注意要特別清潔。每天早晚要清淨鼻子內外,及時用手帕擦幹淨。有些人鼻毛長得過長,甚至長到鼻孔外麵,看上去不夠整潔,有礙美觀,可用小剪刀剪短。不要在人前拔鼻毛,這樣不雅觀。還有人習慣在陌生人麵前用手指頭挖鼻孔,這樣做不衛生,別人看了也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