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傅從洛鋼下崗半年多了,如今他又上班了。令他想不到的是,這次居然是工作主動找到他的,當然這還得益於幾年前王師傅結識的一位朋友。
兩年前張師傅為了給孩子籌集上大學的學費,決定將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出租房子時,張師傅認識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李女士。在會談中,雙方商談得十分愉快。不久,張師傅的家搬到了橋西區,與李女士的公司離得遠了,雙方聯係得也少了。
沒過多久,張師傅工作的廠子破產了,之後個人承包,張師傅也被下崗分流了,賦閑在家。一次,張師傅去橋東辦事,遇到了李女士,雙方聊了起來。在得知張師傅下崗在家待業後,李女士說自己的公司正在擴大,需要一個辦理產權手續的員工,不知道張師傅是否願意屈就。張師傅想,他們隻是為了出租房子打過幾次交道,雙方又有好長時間未曾謀麵,因此,認為這是一句客氣話,並沒有往心裏去,隻是口頭應承著說回家考慮一下。
哪裏知道,張師傅剛辦好事回到家,李女士就打電話問他是否第二天就能上班。李女士說,辦房產手續對於公司而言是一個重要崗位,交給陌生人不放心,張師傅是個熱心腸,又是熟人,如果方便的話,可以馬上上班。
第二天,張師傅就趕到李女士的公司去上班了。如今李女士的公司又擴大了,張師傅成為橋西分部經理。
張師傅深有感觸地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這話一點也不假。
是的,在很多時候,你麵臨的生活問題、工作問題,單單依靠個人的力量很難解決。但是朋友多了就不一樣了,朋友會出主意,出人力、物力為你解決難題。因此,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一個人永遠不要靠自己一個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每個人1%的力量。”
就職於南京市一家大銀行的李華,奉命寫一篇有關某公司的資信報告。他知道一家大工業公司的董事長有自己非常需要的資料,於是,李華去見那個人。當他被迎進董事長的辦公室時,年輕的女秘書進來告訴董事長,她今天沒有什麼郵票可給他。
“我在為我那8歲的女兒搜集郵票。”董事長對李華解釋。
李華向董事長提出一些自己想了解的問題,董事長的回答很含糊,沒有給李華提供什麼有用的信息,李華無論怎樣試探都沒有效果。
回到家中,李華一直想怎麼樣才能打動那位董事長,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料。他想起秘書對董事長說的話——郵票,8歲的女兒……李華也想起銀行的國外業務部經常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
第二天早上,李華帶了一些郵票送給董事長。董事長滿臉帶笑,對李華客氣得很,連連感謝,說:“我的小娜將會喜歡這些。”
然後,董事長用了一個多小時告訴了李華他想要知道的全部資料,之後,他又叫下屬進來,問他們一些問題。董事長還打電話給同行,向他們索要李華需要的一些事實、數字、報告和信件。這一次拜訪,李華大有收獲。
李華所遇到的問題的確很難,因某公司的資信報告很難寫,有可能涉及企業的財務及商業機密。但是,李華給董事長送去他女兒需要的郵票後,二人的關係由純粹的業務關係上升到了朋友關係。李華正是以自己的真誠結交了董事長這個朋友,才得到了朋友的幫助,解決了問題。
很多情況就是如此,當你無法與關鍵人物建立密切的朋友關係時,事情往往很難取得進展。可一旦你與他建立朋友關係,無論多麼難辦的事情都會變得容易起來的。
應酬要有分寸
生活中的應酬,是一門人情練達的學問。為人處事,朋友之間有許多事需要應酬:張三結婚,李四生日,王五得了貴子,馬六新升了職務,這些事要躲當然也能躲開,但別人會說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善於社交的人,常常會伸長耳朵來打聽這一樁子事,幫人湊份子、送禮請客,皆大歡喜。為什麼?因為他把日常生活中的應酬,看作是一門人情練達的學問。應酬是一門社交藝術,隻有善用心思的人,才能達到聯絡感情的目的。
一位同事生日,有人提議大家去慶賀,你也樂意前行,可是去了以後發現,這麼多的人,偏偏來為他賀歲,他們為什麼不在你生日的時候也來熱鬧一番?這就是問題所在,這說明你的應酬還不到位,你的人際關係還有欠佳的時候。要扭轉這種內心的失落,你不妨積極主動一些,多找一些借口,在應酬中學會應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