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當年情殤(1 / 2)

羈縻城給三座高山圍在其中,東南麵的就是跑馬山。此山為大雪山分支,藏名叫“拉姆則”,意為仙子山。

四月初八這天就是“佛誕日”,天下信徒為紀念佛祖,在這天焚香誦經,以名香浸水盥洗佛祖之像。一為紀念,二為祈福。這就是浴佛節。

跑馬山這天人山人海,羈縻城中萬人空巷。雖然是初春,但跑馬山腹地積雪已經融化,嫩綠的草地上沸反盈天,青年男女已經開始了賽馬。通往跑馬寺的小道已經給早早來到的百姓清掃幹淨,人們匍匐而上,向佛祖表達自己的恭順之意,希望佛祖能夠賜福與自己。

老頑童見草坪上賽馬甚是熱鬧,吵嚷著要過去玩,給黃藥師和洪七公二人連拖帶拉地上了山,與百姓一起為佛沐浴,趁機混入跑馬寺。

浴佛節賽馬在羈縻城也是男女青年培養感情的時候,平時都是忙著各自事情,也隻有這個時候男女之間方能交流,遇上自己心愛的人也能夠趁機表白。

各地行商中會騎馬的人也牽著自己購置的好馬來到場中,想要在賽馬大會上遇見可心的女子,禮聘回家,倒也是一樁美事。

“姐夫,你會騎馬麼,要不咱們也去賽賽馬?”

郭襄看著場中飛馳的身影,心生羨慕。她從小在桃花島長大,雖然跟著姐夫在外遊曆數年,但也未能學會騎術。縱馬奔騰的飄逸瀟灑讓她情難自禁,忍不住就想要去試試。

許子慕含笑道:“姐夫這一生最害怕的就是學這學那,哪有心思去學騎馬。不過騎術這東西也簡單,熟悉起來也極快。”

“那咱們去試試?”

陳玉茹在旁說道:“在這裏不一定要騎馬啊,看著他們賽馬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情呢。”

郭襄嘟了嘟小嘴,對她的說法不以為意。這個茹兒姐姐總是幫著姐夫說話,每次都讓她吃癟。

賽馬場外也極為熱鬧,藏族姑娘們熱情豪爽,為場中自己可心的人兒加油助威,有些歌喉甚好的姑娘扯開了嗓子,“花兒”從她們清亮的嗓間飄出,在湛藍的天空下回旋,場中賽馬的騎手聽到“花兒”中有自己的名字,熱血沸騰,更加賣力。(注:“花兒”為某些地方情歌別稱。)

何足道此次跟隨師父來到羈縻城相助與八思巴,但看師父模樣對八思巴的事情並不是很放在心上,所以一大早就來到山間這處草坪。

當年師父讓他下山遊曆之時他第一站就是這個羈縻城,對於賽馬的習俗也是了解甚深。也知道這事青年男女相親的盛會,原來他對這賽馬也極有興趣,沒想到現在來了卻興致寥寥。

這麼多年來那個嬌俏的身影一直還在心頭縈繞,隨著時光流逝越發清晰。自從當年被她打敗之後,他在沒了以前的狷狂,事事低調。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師父終於傳授了他修真之法,以丹藥為他築基。

都說修道之人清心寡欲,清靜無為,他原本以為可以借修道來忘記那個進駐心間的人兒,卻不想愈是想要忘掉,反而愈是思念。

“落花有意隨流水,奈何流水無意戀落花!”

看著眼前熱情四溢的青年男女,他那顆心忽然感覺已經蒼老無比,二十五六歲的人臉上寫滿了滄桑落寞。身處熱鬧人群之中,愈發讓他感到寂寞。

“唉!~~”

微微歎息一聲,轉身走向不遠處的山崗。山石上還有薄薄一層積雪,在陽光下泛起晶瑩閃光。找了處較為平坦寬闊的青石,拂袖之間,將上麵那層薄薄積雪掃去,盤膝坐了下來。

這處山崗視野極為開闊,山下賽馬盛景一一印入眼簾。取出背上背負的綠綺琴,橫陳膝上,耳旁響起山下女子的“花兒”歌聲,十指微動,動聽琴聲如汩汩泉水,叮咚作響,在雪域之間尤顯清脆。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倚欄看。浮生隻合樽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這是一曲懷念故人的小令,言語清婉雅麗,氣韻咀之深長。此時在他用低沉黯啞的聲音唱出,更見魅力。

“江南春色?”反複吟唱最後一句,愈是咀嚼,愈發心傷。“江南於我何足道還有春色麼,中原大地亦是讓我徹骨生寒,此生想來再也無法見她一麵,何妨獨飲,何妨獨醉?”

賽馬場上雖然人聲鼎沸,尖叫嘶喊震天作響,但場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修真之士。那悠悠琴聲響起之時,眾人隻覺這琴聲縹緲,蕩氣回腸。那歌聲與琴聲相和,更是引人哀思,有的想起了遠方友人,有的想起了家中妻兒、還有閃現眼前的動人明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