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濫戮宮女,滅絕人性:朱棣的大老婆徐皇後於永樂五年(1407年)病死。此後朱棣一直未立皇後。後宮有一位權賢妃,是從朝鮮選來的美女,能歌善舞,善吹簫,又聰慧,最受朱棣寵愛。不料永樂八年(1410年),權氏隨朱棣率兵北征,死於歸途。朱棣正為失去寵妃而悲傷之際,有宮女揭發說權氏是被呂妃串通太監和銀匠用砒霜毒死的。朱棣大怒,也不細查,即下令將被告下毒的太監、銀匠處死,對呂氏則采用酷刑,用烙鐵烙了一個月直到烙死。受呂氏牽連而被殺者達數百人。揭發呂氏毒死權妃的人也姓呂,是一位朝鮮商賈的女兒,史書稱其為“賈呂”。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準備立為皇後的寵妃王氏又暴死,此時宮內又有人告發賈呂、魚氏與宦者“通奸”。(明朝後期的皇帝對此類事往往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明熹宗甚至還親自將宦官與宮女結為“對食”的。)見朱棣勃然大怒,賈呂、魚氏便上吊自殺。朱棣並不罷休,又興株連之法,拘捕與賈呂親近的宮婢,親自審訊。宮婢受了酷刑,便誣稱後宮有人要謀害皇帝,更激起朱棣嗜殺本性。百連千扯,屈打成招的宮婢侍女竟然達近三千人之多。朱棣下令將這些從全國選來的美麗宮女全部處以剮刑,淩遲處死。行刑時朱棣親臨刑場監刑,經常親自操刀。一位河北籍宮女受刑時斥罵朱棣:“你年老陽衰,我們宮人與宦者相悅,又有何罪!”《李朝實錄》記載,朱棣大肆屠殺宮女之際,適有宮殿被雷電擊毀,宮女們暗喜,以為朱棣會因害怕上天懲罰而停止屠殺,但朱棣“不以為戒,恣行誅戮,無異平日”。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出兵大漠,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大內以30餘宮女生殉朱棣。當她們被帶上殿堂時哭聲震天,但也沒能逃脫吊死的命運。朱棣一生嗜殺成性,死了也要禍害別人。
朱棣算得上是朱元璋二十幾個兒子裏能夠有所作為的藩王。但人世間比“有所作為”更重要的是尊重人性,恪守人道。朱棣之所以得手是因為他早有謀朝篡位之心。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從王朝長治久安考慮,需要按照宗法製度的要求立嫡立長,朱允炆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朱允炆雖仁弱,但並不缺聰慧。其繼位也並不需要得到朱棣等藩王首肯,有太祖朱元璋詔書即可。朱允炆繼位後聽從大臣建議著力削藩,朱棣處於被削之列,自然不甘心,便借口朝中有奸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最終奪取皇位使陰謀得逞。算得上是對朱元璋“一報還一報”。但朱棣違反人性的所作所為將永遠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為後世百姓所唾棄!……
二李對紀麗妍的文章比較滿意,便向紀麗妍支付了報酬,將文章裝進皮包帶回家鄉。他們在鄰村找了手藝好的石匠,先將雕刻石碑的活兒安排下了。
但事情被二李做反了,他們實現沒有征得村主任同意就安排了一切,現在,當他們找到村主任協商一塊地時,遭到了村主任的反對。村主任說:“現如今咱李家莊每一寸土地都是有著落的,你們建一個六角亭不能沒有圍牆,不能沒有院落,否則幾天不就毀了?但現在村裏實在拿不出這麼大的地塊來。”
李壽武遞給村主任一根煙道:“你就想辦法拆兌吧,你肯定有辦法。”村主任接了煙點上,卻連連搖頭說:“我不是推諉,真的是沒辦法。”
李壽文皺了皺眉頭,說:“老二,你去街裏買瓶酒,捎些炒菜來,咱哥兒仨喝一盅。”李壽武心領神會,急忙出去采買。一會兒就回來了,手裏拎著一堆東西。而此時李壽文正對村主任打開了話匣子:“主任,你雖是我們出了五服的兄弟,你卻沒出李氏家族,是不是?現在,咱就說說李氏家族。我國的曆史,浩淼博大,蘊含著豐富的治國安邦的曆史經驗,也記取了先人們在追求社會進步中遭遇的種種曲折和苦痛。對這個曆史寶庫,我們應該不斷加以發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做出新的總結。這對我們推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更好地邁向未來,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說國家要寫國家史,地方要寫地方誌,家族要寫家譜,其重要作用就在於啟迪後人,修養人格,激發誌氣,成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