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武率先開口道:“火銃?”
老先生道:“正是。”便把沉甸甸的火銃交到李壽武的手裏,李壽武掂了掂,又傳給李壽文,李壽文欣賞過後小心翼翼地還給老先生。他知道,這件東西已經具有文物價值,不能掉在地上摔了。老先生說,“這應該是明初洪武年間的東西,這種東西在中國曆史上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用。而在燕王掃北的時候,也令人發指地被燕王用來征殺河北的反抗者。前不久,一位來八卦村收古玩的南方人給我十萬,要買走這件火銃,我沒賣。”
李壽文道:“您是怎麼得到這件火銃的呢?”
老先生道:“七十年前,我爺爺去世的時候,全家把爺爺的靈柩埋到狼山上。在挖坑的時候,挖到一個長筒狀的東西,像個煙槍。那時候我父親還活著,他走近一看,覺得這東西特別眼熟。他把這件東西拿在手上一掂量,大約三四斤重。再仔細打量,隻見它黑裏泛黃,還覆有一層暗綠色銅鏽。說這是好東西,立馬就收起來了。”
李壽武道:“我知道火銃是古時候的一種兵器,但不知道它在明代軍隊裏是怎麼使用的。尤其是燕王可以使用火銃,那李景琛就不能使用火銃嗎?”
老先生道:“這個問題我孫女比我更清楚,她現在正在寫這方麵的論文,我把她叫來說說。”便回身朝裏屋喊孫女。
待得老先生孫女出來,二李皆小吃一驚:敢情這八卦村裏真的藏龍臥虎,藏嬌納秀,先不說其孫女有沒有學問,單說那靚麗的容貌,就算在大城市,在號稱人間天堂的蘇杭,也並不多見!樸素的很一般的大學生裝束下,卻身材苗條,皮膚細嫩,鴨蛋圓的臉龐上柳葉眉丹鳳眼,通直的鼻梁下是一雙標誌的薄嘴唇。但此時李壽武皺了皺眉頭,輕輕地搖了搖頭:隻怕是美貌的姑娘因為耽於周圍嬌寵和自我陶醉而沒有真才實學。隻見她拿著一遝資料來到大家麵前,落落大方地小鞠一躬,開了口。
“兩位大叔你們好!我是北京大學曆史係的大四學生,現在麵臨畢業論文答辯,回家來跟爺爺推敲明代火器的一些問題,順便在蘄陽市做些調查。”姑娘把資料放在桌子上,從爺爺手裏拿過火銃擺弄著,“火銃是古代的一種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古書中又被叫做‘火筒’。這種東西在古代,特別是在明朝的軍事上,發揮過重要作用。明代是中國古代火器發展的巔峰時期,其中火銃在朱元璋的開國大業中可謂功勳卓著,如果沒有火銃,朱元璋能不能打下江山都不好說。你們知道,元末除了朱元璋的起義軍,還有一支重要起義軍叫紅巾軍,這兩支起義軍都攻打元軍,但彼此也爭城奪地。據說在1363年,紅巾軍就向朱元璋發動了攻勢,其大漢首領陳友諒率60多萬人向南昌朱元璋部開進,200多艘戰船將南昌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朱元璋的侄兒朱文正率領戰將拚死抵抗。但他素來沉溺酒色,陳友諒並沒把他放在眼裏。攻城不久,陳友諒的士兵們就從撫州門打開了突破口。當這些士兵們眼看就沿著突破口攻進城時,萬沒想到迎接他們的是一種奇怪的兵器——火銃。一時間‘銃’聲大作,煙火騰空,震耳欲聾,陳軍大為驚駭。守軍在將領鄧愈的指揮下,將火銃和冷兵器結合使用,打得陳軍連連敗退,哭爹喊娘。”
美貌的姑娘一張小嘴連珠炮一般一講起來便滔滔不絕,讓老先生看得十分受用。李壽武卻拷問道:“火銃大的有多大,小的有多小?”
姑娘平靜地回答:“據我所知,大的如同後來的火炮,小的就如我手裏這個。”
老先生麵帶笑容,遞給李壽武一支煙,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老人麼,都希望自己的後代能有出息,這個孫女是不是有出息,眼下正是一次小小的考試不是?李壽武卻緊追不放,抽了一口煙問道:“那次戰爭的結果呢?”
姑娘微微一笑道:“那次戰爭,兩軍僵持了將近三個月,朱文正因為兵將有限,急忙向朱元璋請求支援。7月,朱元璋率船隊20多萬人到了鄱陽湖,與陳友諒的60萬大軍展開決戰。朱元璋發現,陳軍的水陣戰船相連,不利於進退,他便明白應該怎麼辦了。他想重演‘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不就是孫劉兩家以火攻擊敗曹操嗎?朱元璋將自己的戰船分為20隊,命令每艘船都把火器、弓箭按順序安置布署,準備用火銃等火器遠距離射擊。於是,選擇風平浪靜的有利時機,朱元璋一聲令下,這些火器便一起發射、拋擲到陳軍戰船上,一下子就燒毀了陳軍幾十條戰船。”
李壽武似乎被帶入其情境之中,道:“使用火銃進行水戰好像還是第一次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