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暴戾之燕王掃北,為祭祖二李尋根(2)(1 / 2)

謝建華一聽“石碑”二字,便渾身一顫,險些摔倒。王菲菲則驚恐地發出了“啊——”的一聲尖叫。因為,他們倆同時想起了昨晚的幻影。他們倆突然掙脫了李壽武的手臂,不顧一切地跟頭把式地跑下山去,一路上不斷被絆倒,馬上就爬起來接著跑,有時撞在樹上,但他們仍然不敢鬆一口氣地猛跑,直到實在喘不上氣跑不動為止,兩個人相攙相扶胸口劇烈起伏,大口喘著粗氣。

而李壽武莫名其妙地看著兩個年輕人的背影,不得要領。此時李壽文就正兒八經地讀起碑文。就見石碑呈灰紫色,左右豎向兩行文字,中間是一位武士,手握橫刀,器宇軒昂,滿臉殺氣。再看碑文,右手為上,陰文楷書:“成祖揮刀斬惡狼”;左手為下,陰文楷書:“景隆靖難敗如水”。落款“明永樂元年”。

李壽文知道,靖難,自然是指靖難之役。如此說來,狼山真的發生過李景琛與燕王的惡戰?而且真的有狼群加盟援李?這件事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議了。神奇得簡直離譜,不可思議得簡直天方夜譚。也許,李壽文這麼想,燕王在狼山斬狼確實存在,但與靖難之役並沒有什麼關係。隻是後人的穿鑿附會與演繹聯想。但無論如何,這件事還是讓李壽文唏噓不已。他倒希望這件事是真的,那他就會在寫給《世界李氏族譜全書》的資料裏大書一筆!

二李用數碼相機給石碑和廟宇拍了照。李壽文問李壽武,是不是繼續往山上爬?李壽武道:“別爬,先到山下和八卦村的村民聊聊再說吧,這山上的野狼太嚇人了。”兩個人隻得下山。他們決定去八卦村與村民好好聊聊,挖一挖關於狼山惡戰的情況。如果能把情況問清楚了,爬不爬山已經不重要,現在有了石碑和碑文佐證,已經可以部分地證明當年李景琛確實在狼山頑強抵抗燕王了。

李壽武很在意地尋找謝建華和王菲菲,希望能夠碰上他們。當然,根本就沒碰上,也不可能碰上。謝建華和王菲菲差不多已經嚇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了。恨不得生出四條腿,更恨不得坐上直升飛機,總之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狼山。

二李回到了馬二楞的家,交給馬二楞幾百中介費,便由馬二楞引領,找到了八卦村的德高望重的一位鶴發童顏的齊老先生。齊老先生已經年近90,是上世紀20年代生人,曾經做過鄉間私塾先生,解放後又做過鎮裏的文書,說出話來非常可笑複可敬地“之乎者也”不斷。馬二楞把二李引薦完了就離開了。二李便掏出軟中華,給老先生點上,然後與老先生攀談起來。

老先生說:“你們老李家的人尋根尋到狼山,可喜之,可貴乎,卻難為了你們也。山上野狼橫行,八卦村的人眾所周知。可是馬二楞為什麼不攔著你們,著實讓人費解乎。找知情者把情況講一講便足矣,完全沒必要非進山不可乎。‘燕王掃北’這個曆史事件你們是知道的,其實這個曆史事件還叫‘靖難之變’,‘燕王掃北’不過是老百姓的口頭語,曆史書都是講‘靖難之變’的。是耶非耶?”

這個時候,大半生崇武做軍人的李壽武就插不上話了。作家李壽文卻正棋逢對手,他連連點頭,說:“老先生所言極是。我們後輩人才疏學淺,還望老先生多加指教。”

老先生道:“狼山是古戰場,地勢複雜惡劣,多有狼豕出沒。加之政府封山育林,多年來,不允許老百姓擅自登山。近年來旅遊風潮漸熱,人們偶爾來狼山打探,又有風水師斷言此山多邪魔,不可觸碰。一傳十十傳百,人們便把狼山看做神山、奇山、鬼山、魔山,再無人上山。而今人人追求娛樂幸福,誰還來狼山找別扭找麻煩?”

李壽文道:“我們爬了一段狼山,看到了狼糞,還看到了粼粼白骨。”

老先生道:“想當年燕王朱棣和大將軍李景隆的弟弟李景琛在狼山打了一場惡仗,李景琛奮力抵抗卻因寡不敵眾全軍覆沒。燕王得勝離開時頒令:誰都不許收屍,否則誅滅九族。於是,狼山上留下漫山遍野的屍體和大明的忠魂。八卦村曾經有人夜晚聽到了山上傳來忠魂的呐喊和哭泣。”

李壽文道:“老先生,這燕王朱棣實在不夠人道。”

老先生道:“明清以來,人們對燕王朱棣多有指摘評點,褒貶俱在,涇渭分明。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被派領兵鎮守大都(北京),稱燕王。朱元璋長子朱標早逝,根據傳長不傳嫡的傳統,朱元璋死後,其皇太孫,朱標的大兒子朱允炆繼承皇位,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後,見各藩王尾大不掉,便與侍臣密謀削藩,並企圖改封朱棣於南昌。燕王朱棣本來就覬覦皇位,對朱允炆繼承皇位不滿,遂以‘誅奸臣,清君側’為借口,起兵造反。建文帝詔集山東、河南、山西三省兵將30萬人,自太行山以東,陳兵於滹沱河沿岸,企圖阻止燕王朱棣南下。1400年4月6日,雙方幾十萬大軍在滹沱河沿岸展開激戰。經過長達一年之久的‘拉鋸式’爭奪鏖戰,最後燕王朱棣獲勝,明朝庭軍部都督被擒,主帥耿炳文逃入正定閉門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為大將軍,率兵50萬攻打燕王。但因將士多屬臨時拚湊,號令不一,指揮不靈,屢戰屢敗,一退再退。而燕王且追且戰,終於攻入明帝都南京。有人說建文帝自焚而亡,也有人說建文帝失蹤。總之,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號永樂。然後遷都北京,是為明成祖。曆史上稱此事為‘靖難之變’,民間俗稱為‘燕王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