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咱們就這麼繼續走著?”
“嗯,這個村子應該沒有旅館,找了老半天都找不到。”
已經是黑夜,看樣子,想在這個村子裏找到住宿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了,他們已經把幾座有地穴的小山轉了一圈,應該是因為鎮子距離本地非常近,沒那個必要,十公裏對人們來說也就大致等同於從自己家走到最近的菜市場。
兩人都把現在的前進當做一次晚間散步,最後覺得走著不大舒服,幹脆操縱空氣一路飄著,維持離地半米的高度沿著路往前飄。
夜風吹著的感覺其實還是挺不錯的,在越發悶熱的天氣下,風吹著很舒服。
地穴窗戶的亮光在夜色下非常的顯眼,也讓阿爾伯特感覺到了一種陌生的熟悉感,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過從窗戶裏透出來的亮光了,因為魔法,視力對光線環境的要求極低,一般都是地下室,隧道,密閉空間之類的地方才會有光亮,眼前窗戶透光的景色讓他莫名其妙的感覺到了幾分懷念。
“你有沒有什麼好看點的書?”他說,“你自己也覺得很好的,自己正在看的,有沒有?我書荒了,實在找不到。”
阿爾伯特想要打發一下時間,他決定看看書,平常差不多都是一樣的,除了現在的他書荒了,一切都差不多。
“你的空間裏不是有一大堆的小說故事嗎!而且都還沒看過或者沒看完,怎麼就書荒了?”“那些書沒有達到我的要求,要麼三觀不正,要麼純粹是套路,我看著看著就看不下去了。”
閑來無事的時候看看小說,這挺好的,隻不過他對小說的要求有點高了,也導致了很多時候看書需要忍耐,有的時候忍不了了,就是現在這樣。
“沒有,上次難得找到本好書,結果很快就看完了,自從被你帶進溝裏,我就經常這樣。”
“那你最討厭的地方是什麼?”“無止境裝13,你呢?”“對某個領域的人完全不了解而去編造和詆毀。”
隨風飄蕩,仰麵觀星,青草遍地,本應該是享受寧靜的時刻,他們的心情卻不怎麼好,主要是因為書荒,現在的阿瓦蘭迦小說界因為某些原因【提示一下,堂吉訶德。】大批量的出現了新的題材,創意,但在原本是中國人,長期經受套路荼毒的老書蟲阿爾伯特來說,那些都不怎麼能看,而在他的感染之下,原本應該對各種小說欣然接受的塞西莉婭也書荒了,而且症狀非常嚴重,大體表現為空間裏存放的小說書籍從幾十本縮水到兩三本。
隨著作者門檻的一步步放低,阿瓦蘭迦文學界似乎開始有點向我們這裏靠攏的趨勢,等到多年以後網絡開始出現,一係列傾向簡直是必然的。
而在我看來,現在的中國網絡小說似乎出了點問題。
網絡小說寫手在大眾眼中的形象從略有文學素養的作家變成了苦哈哈的碼子員,那麼這些到底是為什麼?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
相比實體書,虛擬文學作品的傳播要更廣泛一點,首先是因為成本,原先必須耗費一張紙的文字變成了批量化的數據,可以隨時的增加刪減,整個過程隻需要動一動手指,然後是因為價格,實體書需要花錢購買,網絡書籍呢?不需要,隨時可以看,隻要稍微對錢有點概念的人,都會上網看書,最後,是作家門檻,非常低,每個人都能打開身邊的網絡平台開始寫作,也導致了魚龍混雜,網絡作家,什麼人都有。
就說我吧,一個職高高二,即將開始實習工作的學生,我也可以寫作,此時此刻的我就坐在教室裏在手機上展開天馬行空的幻想,全過程除了一點空餘時間,一點腦細胞,一點電量,幾乎什麼成本都沒有。
而在大批量的網絡作者衝擊虛擬平台之後,數據變得越發龐大,網絡文學總字數就是個天文數字,套路的總結幾乎是必然的,前人總結出的套路也必然會成為許多後來者的模板,我不想高談闊論套路的危害,當了這麼長時間的網絡寫手,我也必須承認,套路的存在是有意義的,畢竟我也曾因為大半夜裏鋪蓋蒙過頭在手機上拚命的想新的點子卻發現暫時想不出來而想過幹脆放棄抗爭,就按套路寫。
關鍵不在於一部作品是不是套路文,隻要那個套路能寫的很好,我一樣會去看,關鍵在於,魚龍混雜,能把套路寫的非常吸引人的作者有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