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終於在“萬聯”的書櫃裏發現了一本《通稿2003》,並且已經被拆開了外麵的塑料封皮。我想,大商場就是有這點好,出售的商品都不是營業員家自個拿來賣的商品,所以他們可以很坦然的任顧客肆意蹂躪他們眼前的這些東西,包括書。在“公家”的
書店裏,很常見韓寒在《書店》裏描繪的奇景,而在私營的個體小書店裏就永遠上演不了那種奇觀了。 粗略的一翻,還算是實惠,裏麵有不少的文字,比我想象中的全是圖片要好得多。這也是我當初我為什麼不賣一本的原因——現在的“商業灌水”書實在是太多——一本兩三百頁的書裝幀比較精美定價十七八塊,除去裏麵的圖外剩下的字數還夠不上一篇小學生的作文。我怕韓寒也難逃“厄運”,不過最終還是比我想像中的強了些,然而它的字數仍然值不上9塊錢——韓寒也成這樣了?唉!還記得四年前他在《書店》一文中還辛辣的批判那些“每個字被撐得方圓一厘米大、字距被拉得放一個手指都蓋不住”的書,四年後..。但是我知道,出版業裏有很多“複雜”的程序和許多必須要照顧到的關係,連我在學校裏主持創辦的一份文學社的報紙就經曆了不少的坎坷和風雨磨難,許多美好的設想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實施。好了,這是題外話,不扯遠了。不論如何,我都願意理解韓寒,起碼他文字的誘惑是多少金錢都難以阻隔的,以及他思想的魅力也是可以穿越俗世的。就像美國,雖然有那麼多負麵的評價,但也阻擋不住期望美好發展前途的人們越洋的激情。精神或者物質上實質的、骨髓裏的力量是這世上任何存在形式都無法比擬的,那怕是掀翻廣島的那枚原子彈。 韓寒成熟了,應該說是更加成熟了,並且還學會了一點點謙虛。他的語言依然還是那樣深刻且尖銳,但語氣確實是平緩了些穩重了些。這並不意味他的銳氣已被磨平,並不意味著他低下了他那桀驁的頭顱。而是他對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語言有更加足夠的自信,可以十分平緩的甚至是慢條斯理的一點點的說出他所要說的,不急不躁。或許,經曆了四年並非平常人的生活後,使本來就比一般人早熟的韓寒更加的成熟。這一點是令我高興的。我曾經不止一次的寫文章表示對韓寒的讚同,盡管韓寒在我周圍的名聲並不好。這一次,我仍然相信我的堅持是正確的。
韓寒在新書中主要是講到了他對幾個問題的看法,是一些雜文性質的文章。這裏我想隻講講其中的那篇《詩歌的問題》。那真是太大快人心了。韓寒批判詩歌,準確的說是批判寫詩歌的人,已經有很多次了,但這次卻有些特殊,真是批到我的心坎裏去了。那個高考分數還不足500分的考生僅憑著一首《無題》詩就被國內幾家一類重點搶著要。這其實是一件很醜的事,可國內一些重量級媒體還鋪天蓋地爭先恐後的報道,並且讚美。要是一個懂點中文的外國人看了那首《無題》詩和這麼多讚美之詞,定會詫異:“號稱泱泱中華的中國,你們的人都到哪兒去了?”其實中國這幾年發展還是不錯的,有點點蒸蒸日上的趨勢,可別讓一篇詩不叫詩的滿分作文毀了咱中國的國際型象,那要是胡錦濤總書記怪罪下來,你教育部長有幾個腦袋來當?這看上去隻是一篇狗屁嘮叨的詩“錯判”成了滿分,小事!但卻關係這中國政府最在乎的國際地位以及至少是一個“部長級”人物的生計問題,小事?當然,這事一點都不能怪那名寫出《無題》詩的考生,人家是無辜的。人家預先怎麼知道就那麼一篇小文章竟引來了中國這麼高度的觀注,他事後有沒有被嚇得不知所措呀?我可憐的中國孩子。有句現在很流行的俏皮話:“你長得醜不能怪你,是吧?但是你
跑到街上來嚇人就是你的不對了!”這句話說得是讓那寫長得難看的人挺難接受的,但確實是有他一定道理的。同樣,這首詩寫得不好也不能怪他,是吧?但是弄個滿分出來嚇人就是他們的不對了!這寫詩的孩子在這件事中,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個受害人,因為他在無意識中幫助了那些隻會做“連詞成句”的中國的教育者和教育家們在詩的國度裏褻瀆了詩歌。他無辜的成為了幫凶,受到了不是教育工作者的真正懂得詩歌的人的無情的批訴。我想,他是不願這樣的。我們別怪他了,他有沒有做錯什麼,我們去怪怪我們真正該怪的人吧!——唉!我們的力量太微薄了,包括韓寒。 然而可悲的是在這些被稱為“園丁”的教育工作者的培植下,許許多多祖國的花朵都站出來對這首他們跟本就不理解的詩嘖嘖稱奇,並在園丁的帶領下和諧的伸出大拇指。悲哀呀!悲哀呀!其實,這還不算悲哀,這那裏能算得上悲哀?曾經就有同學問我覺得那詩寫得怎樣,我就直截了當的告訴他——不好!他當時回應一句:“你寫得出來吧?”又是一個悲哀,我當然覺得我寫的詩比他的好,起碼我寫的那些有資格被稱作是詩。但是平時我並不願意把我寫的詩拿給那些隻知道丁達爾現象和查理定律的機器人看,更何況,現在站在眼前的這個連丁達爾現象和查理定律都不知道。我不想犯一個比“和研究兩個球怎樣碰撞的人說農民起義”還低級的錯誤。但是我最終還是犯了這個錯誤,因為我不得不把我的作文本交給我的語文老師。 韓寒的這篇文章算是也給我一個有力的安慰,並且韓寒已經做好了被別“人”唾罵的準備。而我,我可沒想那麼多,我隻想安安穩穩的睡覺。我是人,我隻聽得懂人類的語言! 韓寒的文章依舊尖銳,韓寒的思想日臻成熟。韓寒還是那個韓寒,韓寒又不是那個韓寒! 但有一點還是讓我傷心的,韓寒真的有點在“炒冷飯”。在這本《通稿2003》裏,韓寒並未提出更多新的觀點。是他忘了他從前寫過的文章了?是他覺得這些話有必要再強調一遍?我看,都有吧!但不管是商業的動機還是生活的需要,我都不去在乎,我熱愛的是韓寒那些能與我產生共鳴的文字,而不是他這個人的其他方麵。這本書裏有一篇為我說話的文章,這就足矣! 感謝“非典”,讓韓寒有閑暇的時光滿足我們讀他的熱望。我知道韓寒的最愛不是文字,而是賽車。他一年中大半的時間都花在他心愛的賽車上,但那是他的愛好,我們無法幹涉,就像我現在花了這麼長時間來寫這篇文章一樣,這是我的愛好,別人也無法幹涉。韓寒的最愛不是文字,但在韓寒這個年齡段的作者中我最愛韓寒的文字。 韓寒,你可以做你喜歡的事!而我,也正在做一點點我喜歡的事。
有一種美
曆史的每一瞬間,都會有無數的曆史蔓延;時間的每一秒鍾,也會有無數的時間延伸。我們生來孤獨,無數的曆史和無限的時間因而破裂成碎片..
當我的腳踏上枯黃枯黃的敗草時,我看到了遍地鮮紅鮮紅的血;當我的手碰到支離破
碎的禦碑時,我聞到了彌彌繞繞的烽火的硝煙;當我的眼觸到血白雪百的白玉柱時,我聽到了紅泥牆轟咚轟咚倒踏的聲音..曆史的每一瞬間都在腦海中重複,歲月的每一次積甸都在血液中翻騰。相互埋沒的心流,在孤單中祈禱,在破碎處眺望,或可指望在夢境中重圓..我的心也隨曆史一起散入塵埃,塵封到千百年前,然後一片片剝落,落入心湖中——唯有一圈圈酸楚的漣漪蕩漾開去.. 我又一次踏尋著古人的足跡,試圖去尋找曾經失落的燦爛與輝煌。而當我駐足於昔日的金陵大殿前,看到的不是滿目的輝煌,而是滿地的灰黃。在灰黃的背景中,我尋到了廢壘殘軍,尋到了空壕瘦馬..一種抑鬱與凝重頓時襲上心頭。在抑鬱與凝重中,我繼續放開心目馳騁:我看到一團烈火吞沒一眼小丘,於是一個時代的輝煌從此改寫;我看到一蔭衰草蓋滿一堂華麗,於是一個王朝的背影從此掩埋.. 燕舞丹墀,蒿遮宮牆,遮住了一個時代曾經的輝煌,卻遮不住一個時代永恒的變遷;柱倒牆崩,瓦碎樓踏,碎的是千百年前那一顆顆不泯的心,碎不了的卻是千百年後那一夢境的重圓。 是的,曆史漫長於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很長很長,時空廣闊於我們每個人的視線很廣很廣。任何一段曆史都隻是無極宇宙中一個匆匆的輪回,它必將被一個時代的時空所局限,也必將被一個曆史的曆史所記載,而留予我們的將是那無限的遐想和不盡的訴說。
畫扇窗戶給自己
有一年,著名畫家黃永玉帶著飽經滄桑的心靈和撼人魂魄的畫作來到北京,住在京巷“芥末”故居。這是一間擱置了多年的房子,四麵牆壁連一扇窗戶都沒有,黑暗、潮濕、壓抑,令人透不過氣來。黃永玉笑嗬嗬地拿出一張潔白的花紙貼在牆上,信手在上麵畫了一扇窗戶,如同真窗。他頓時感覺屋外的陽光像流水一般湧進小屋,屋內的一切立刻顯得無比生動。 畫扇窗戶給自己,顯示了人生堅定的理想信念。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而這種精神的支撐點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給人力量,頂天立地站起來;給人勇氣,猝然臨之而不驚;給人睿智,無故加之而不怒;給人自信,把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心田;給人境界,煩惱放下了,心靈靜化了。思想升華了,催人振奮,催人向前。
畫扇窗戶給自己,凸現了人生豁達和超脫的品格。“不想當將軍,就不是好士兵。”人生總要追求奮鬥的目標、事業的成功。但重要的是把握好度,切勿把事業成功的目標與功名利祿等同起來。人若把名利得失計算到小數點後的四位數,那要累一輩子。前年,到廣東考察,一天,席間主人一句“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每天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趣話,令人心曠神怡。人不但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放下職務、放下金錢、放下榮譽、放下“曾經”,才能豁達超脫。體驗多彩人生,營養精神世界,是人生的至極。乍暖還寒尋常事,淡妝濃抹總相宜。淡泊明誌,寧靜致遠。凡事到了淡泊與寧靜,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雲淡處陽光燦爛。
畫扇窗戶給自己,昭示了博大的胸懷與美麗的寬容。寬容是強者積極接納生活的一種樂觀品格。寬容就是大度、豁達,是人類性情的空間、心靈的空間,這個空間愈大,人的情緒就愈有轉折與回旋的餘地。為人處世寬容,必然襟懷坦蕩、心胸開闊、善良大度,講究誠信。人真實了,才沒有心累的感覺,才活得輕鬆愉快。寬容是一種美德、修養,是一種心態、境界,是待人的藝術,雙贏的準則。懂得了寬容,才懂得了人之所以為人,才能展示人格魅力。看宇宙間萬事萬物,海比天闊,天比海寬,宇宙無窮大,用博大的胸懷待人生,輕輕的,就可裝下整個宇宙。 畫扇窗戶給自己,表現了開朗樂觀的人生態度。開朗樂觀的人,一般說來,心,大如天,闊似海。煩惱的、悲傷的、痛苦的、哀愁的,都在不經意間或安靜平和中撕個粉碎。要按照客觀存在看世界,而不是按照主觀意願看世界。凡事難求決對公平,身處其中,應麵對它、承認它、放下它。風和日麗,要欣賞;淒風苦雨,也要品嚐。當一個人的經曆包容了這些,閱曆涵蓋了這些,就不會發牢騷、鳴不平。“月有陰晴圓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對誰都一樣。不要煩惱悲傷痛苦哀愁進入心理結構,要視為身外之物,統統丟掉。用開朗樂觀的態度看人生,快樂就會常在。隨遇而安,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也就站在了樂觀人生的珠穆朗瑪。 隻要心中有接納陽光的窗戶,豁達、寬容、光明和美好,無處不在!
也談時間
(一) 世界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公路上川流著疾走的人群,書店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精縮本”中外名著..這些都標誌著一個全新時代——“快餐時代”的到來。 在當今這個世界裏,每一個人都想聚攏更多的財富。然而誰擁有更多的時間,誰就有可能聚攏更多的財富。時間女神會平等的關顧每一個普通的生命,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得到她的恩賜——財富。隻是那些敢於拚搏、善於進取的“幸運兒”才會受到時間女神特別的眷顧,才可以真正“擁有更多的時間”,創造更多的財富。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倍受時間女神眷顧的“幸運兒”呢?大概有許多人會說:“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去做盡可能多的事情。”這樣的話得到的收益不是會大些嗎?比方說:現在街道兩旁很流行一些快餐店,像什麼斯味特、拜士得這些地方每天到了就餐的時間就人滿為患了。看來大多數的人們還是比較青睞這些“馬路快餐”的,幾快錢、幾分種就把吃飯這大事給解決了,這下就多出了不少可做其他事情的時間。
但是更多的人們會怎樣去利用這節省下來的大把時間呢?是聚友聊天、聯絡感情,還是漫步閑逛?倘若真如我所說,那這節省下來的時間也是徒勞,閑聊閑逛對於懷抱理想的追夢人來說真算是奢侈的享受。經常會聽到有人抱怨:“每天要做的事情那麼多,可時間卻這麼少,時間不夠用啊!”可是就在他們每天抱怨的同時,大把時間又從他們的眼前流
過了。於是可以用來做事的時間就又少了,於是開始新的抱怨..於是,就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時間真的是一去不返了,而那些“追時人”依然每天在言語的“追時”中渡過。 (二) 現在,書店裏有悄然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所謂“精縮本”名著。這些書鬼使神差的將一部部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字的小說原著壓縮到幾萬字,並美其名曰“名著精讀”或“快讀名著”。這些書的出現在說明我們的文學正在商業化、市場化的同時,更體現了一個國家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正在走向低俗。名著的原味確實不是“精縮”能夠體現的,原著的每一個用字、每一個用詞都滲透著作者的深意。特別是那些外國名著,經過一番翻譯本已慘不可睹,再來個什麼精縮,完全就索然無味了。其實,讀“精縮名著”在動機上了為了節省時間,可事實上卻浪費了更多的時間,因為閱讀那些早已失真的東西,對於陶冶人的情操之類毫無作用,更別說用以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了。像這樣節省時間的人恰恰要被時間淘汰。 (三) 對於時間,不在乎用多用少,重要的是能否用對地方。至於怎樣把時間用對地方,這又是別一個話題了,這裏不議。
哲理人生
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間就預示著他的一切將會在這裏發生,所有的理想信念追求也會隨著他的成長一步一步地走向盡頭——死亡。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該要慶幸。至少我們曾經在這個世界存活過,或許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有沒有我而失落,也不會有人會記得我的容貌,但是我還對所有的一切都存著感激。 或許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命運,不同的生活。家庭是所有人最重要的一個轉折,好與壞全由它去掌握,如果一個好的家庭所能教育出來的不是一個人的教養,甚至會關係到以後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一份完完全全的愛,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別人無法取代的愛,那是所有付出,所有努力才換得到的,這種愛勝過所有的一切,一輩子也不能取代。 還有一種愛是最無私的,你天生會被愛,所有疼愛你嗬護你的人的關懷是那麼的無私,那麼地慷慨。永永遠遠都存在你的身邊,那你還有什麼害怕的呢?不顧一切的追求,奮鬥才能對得起所有人所對你的愛。 而一個生命的結束那就是死亡,死亡可怕嗎?我倒不覺得畢竟我們是人類,而人類走向終極的也就是死亡。沒有誰可以活得萬古長青,沒有會真的被人永遠記,隨風去吧!不就說明了一切都要歸隨自然嗎?什麼事情都不要盲目的去追尋。後果也隻有自己去忍耐,能埋藏在的隻有自己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