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感悟生命(1 / 3)

第十章 感悟生命

陽光總在包容後

包容,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的深深寬恕。包容存在於親情,寄寓於友情,深藏於愛情。 父母的至愛,是包容的原因;朋友的摯情,是包容的動機;愛人的依戀,是包容的緣由。可是你能想象陌生人之間的包容事出何因嗎? 曾閱讀過一篇文章:《第三次》。故事的梗概是:作者的身份是個有為的知識青年,可是人何嚐不會碰到困難,艱險,坎坷一大串逆境類名詞呢?作者在闖盡了整個城市後,身無分文,在離開家鄉的火車上隻得耐餓耐寒。看著同車的人吃著熱氣騰騰的晚餐,喝著可口的飲料,他便賊心微露。 突然,有人大叫,丟錢了。車上一片混亂,草木皆兵,議論紛紛。有人建議從每個乘客身上搜查,有人提出關閉車門,到下一站撥打“110”。種種意見,似乎都對兩手塞在褲袋裏直哆嗦的作者不利。 此時,有人便出來主持公道:“大家靜一靜,我們給他一次機會。”“唰”電燈齊滅,一分鍾後,燈亮了,地上還是無物所現,車廂內沸沸揚揚。“再靜一靜,事不過三,我們再給他最後一次機會。”燈再一次滅了,車廂內有動靜,燈亮了,地上所尋之物如是也。 就是因為這三次機會,這第三次不同尋常的機會,包容了一顆犯了錯的心,包容出了自尊心和臉麵。作者在文章中提到,此後開了公司的他,給每個員工都是平等的三次機會,他任人唯賢,尊重人才,公司是紅火得很。 包容,是一勺甘甜的山澗清泉;包容是一句款款深情的鼓勵之語;包容,是第三次重新燃起的火把。陌生人之間的包容更為珍貴它穿過山川,越過海洋,乘著清風,像聖水般灑向芸芸眾生。

一個眼神,一句留言,一封提醒信,都有可能在表現著包容。包容是靈魂絮語,是心靈的對話。人生最大的美德,莫過於包容,如果要給它加上期限,我希望是三次,三次過

後,有心的人會回來。 陽光總在包容後,請相信有彩虹!

沒有了妖魔的取經之路

我隻是一介書生,所以難免賣點書呆子氣。每每看《西遊記》,總覺得既然孫大聖可以日行千裏,為何不背著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萬苦,還有這妖那精的惦記著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隻是師徒幾人的關係恐怕也隻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層次上了。所謂“患難見真情”:八戒雖色,卻處處念叨著師傅,偷了個西瓜還不忘分給師傅半個;沙僧雖傻,卻任勞任怨,甘心做大夥兒的下手;悟空雖狂,可師傅有難,不也是不顧生死,降妖除魔嗎?戰場上結下的友情才是鋼鐵鑄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隻是個開路的,沙僧充其量隻是個腳夫,八戒逗逗大家開心而已,便是一個太無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擔驚受怕的攪擾,安心地吃齋念佛,朝發夕至,取回佛經。可所謂“出門長見識”,唐僧若隻隨徒兒們在雲裏霧裏日行千裏,又怎知這天底下人間的百態?敝人不才,未曾念過佛經,可也聽說佛從人間來,人間酸甜苦辣嚐盡,才換來“佛”超脫塵世的感悟,寫入佛經,貽養後人。不經曆千難萬險,唐僧又怎能真正領悟這佛經的精深蘊意?陽光總在風雨後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經取回,又怎麼樣呢?抑或,難道西天之行僅僅為了取回幾本經書嗎? 沒有遇上白骨精,沒有進過盤絲洞,又怎知世間的險惡?沒有住過高老莊,沒有下過龍王廟,又怎知世間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惡性如何擺脫?至性如何養成,高僧如何修煉?倘沒有這一路曆盡艱難的感悟,又怎可獲得? 我們活在世上,總希望找這樣的捷徑,那樣的捷徑,歎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財富。我們厭惡過程而隻求所謂的結果,我們不管它是“豬肚”還是“蛇肚”,除了“豹尾”,我們什麼也不要。所以今天我們還要防什麼作弊,防什麼替考,防什麼徇私舞弊,防什麼假冒偽劣。 倘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取經之路,以開放的心態迎接磨難,迎接考驗;倘若每個人看到的不僅是鮮花掌聲圍繞的“豹尾”,更祈求一個豐富多彩的“豬肚”,那我們得到的又豈止是那幾句讚美之詞呢? 沒有妖魔的取經之路,是一條南轅北轍的路。

魂兮歸來

沒有核的果實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米粒的稻穗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那麼失卻了

魂魄的人呢? 在這個傳媒眾聲喧嘩的年代,在這個文化、偽文化魚目混珠的年代,我們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 康德有雲: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與日更新;上則為星辰,下則為德性。但是在今天,當我們隻會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長的朵朵浮雲時(郭敬明),誰還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當“簡單”的《老鼠愛大米》唱紅大江南北時,誰還會重拾“青青子矜(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黃的感動? 當下的文化生活常流於簡單、幼稚。無可否認,青春文學確實能帶來夢幻般的感動,通俗歌曲也不失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倘若這一切成為文化的主流,當一個人沉浸於其中難以自拔時,很難想象他能直麵現實,讓心智與身體共同成長。 當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囂。每天,大量的娛樂新聞讓人們津津有味地咀嚼名星的緋聞瑣事,各類“速讀名著”“小故事裏的大智慧”常駐暢銷書列。以至於有人不無憂心地說,當綠蒂主動投懷送抱時,維特還有什麼煩惱? 一個人可以忍受物質生活的貧困,卻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貴。類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暫時的聲色之娛,還有什麼能留駐心田,在心湖裏回蕩幾許波紋的呢? 個體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遺憾,但當其成為整體性的精神信仰缺席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 中國舊有的三綱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我們,是否也成為了迷惘的一代? 魂兮,歸來。 所幸的是,人文精神並未完全流失。當年輕誌願者馬驊在梅裏雪山間失去生命時,便將詩人的理想主義帶到了那裏,成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標杆。當昆曲在大學校園引起轟動時,不由讓人相信,傳統的文化經典對於麥當勞下長大的年輕人們仍有著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個人僅僅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擁有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 對於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許並不在遠處,而在被重重偽文化掩蓋的內心深處。

我的江湖

江湖起於何時?江湖源於何處? 人說,有人就有了江湖;人說,人心就是江湖。 而我的江湖則源於一部武俠小說《萍蹤俠影》,雖然那時我認識的字還不多,還不知道什麼是江湖,然而雲蕾女扮男裝闖蕩四方,張丹楓光明磊落俠骨柔腸,黑白魔珂罪惡多端奇形怪狀,卻向我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上世紀80年代裏,為我提供了對一種極為浪漫的生活方式的想象。於是我知道,江湖是俠客的世界,是武俠的天下。

和我一樣,許多上世紀70年代生人是在武俠小說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武俠是我們

共同的熱愛。 梁羽生的溫文儒雅,金庸的豪放大氣,古龍的狂放不羈描繪著江湖的風雲變幻,俠客的忠肝義膽,行走的無限精彩。武俠小說的流行卷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狂潮。武俠的江湖中,熱愛者誓死捍衛,鄙夷者不屑一顧。有人說武俠小說的流行是文化大革命結出的惡果,它在人們思想極度饑渴的時候入侵,於是迅速占領了一代人的思想陣地。可是我們該如何解釋在今天信息爆炸的年代它依然盛行的現象? 有人說,武俠小說是寫給成人看的童話。我以為的確如此。 中國人向來缺少童心,童話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基本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梁羽生認為武俠重在俠,而俠的精神似乎是一直循規蹈矩的中國人向往的理想精神境界,而童話的核心往往也就在於幻想中的完美。 從司馬遷的《遊俠列傳》《刺客列傳》的百折不撓為知己者死,到曹植讚美的《遊俠兒》,更不用說李白仗劍天涯的傲氣與俠氣,即使虛靜如王摩詰,也有“縱死猶有俠骨香”的慷慨詩句。一簫一劍的自由瀟灑,英雄兒女的快意恩仇,滿足了多少人身不由己的感傷,與虛與委蛇的無奈。江湖的血雨腥風最終因大俠的誕生而雲開日出。對於不屑於童話的成人而言,武俠小說裏誇張的形象,離奇的情節,正義的勝利,歡喜的結局帶給人們心理上的無盡的安撫和滿足。 然而武俠的簡單並非等於淺薄。於我而言,小時候看武俠,看的是邪不勝正的熱鬧,長大了看武俠,看的是兒女情長的纏綿,現在看武俠,看的是人性的悲哀,看的是自己的生活。生活仿佛就是在行走江湖。和武俠小說的江湖一樣,人生的江湖也會有驚濤駭浪,會有起伏跌宕。於是梁羽生告訴我生命的精髓在於執著和關愛,金庸告訴我最高的人生境界在於高尚的品格,古龍告訴我生命的寧靜幸福在於自己的內心。雖然我知道武俠的江湖永遠在書裏,而我注定要在芸芸眾生裏走過自己的江湖,然而隻要有武俠陪伴,我永遠不會孤單。

完美的支持者

這個9月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月份,相信所有熱愛歐美音樂的歌迷不會忘記這個9月是如此充滿激情。 9月,曾經紅遍全球的美國奧蘭多男孩組合——BackstreetBoys又重新攜手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記得1993年BSB開始招募成員,94年正式成立,而其中最小的成員隻有14歲。96年發行了第一張同名專輯,單曲頻頻打開歐洲市場,終於由一曲”I’llNeverBreakYourHeart”打開了家鄉本土市場,從而一曲成名,成為9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歐美流行樂組合。不曾想到Nick,Brian,Kevin,Howard,AJ5個男孩可以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當然,BSB的成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95年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與經濟人的訴狀,成員中的一名因心髒病而停下錄音施行手術,終於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度過難關。

1997年的“Backstreet’sBack”中的主打歌“Everybody”和“AsLongAsULoveMe”都成為風靡全球的歌曲。 1999年“世紀情”中的“ShowMeTheMeaningofBeingLonely”幫助他們捧回了格萊美獎。 2000年的“Black&Blue”中的“HowDidIFallinLoveWithU”也被港台組合S.H.E翻唱成“遠方”。 在那之後,BSB沉默了4年,他們有的結婚生子,有的單飛出新專輯,2001年的“精選集”更是使得歌迷認為一切都成為曆史。可是,他們並沒有讓歌迷失望,今年2月他們又聚在了一起。又忙碌起來,在新的一年裏,他們錄製了重組後的第一張專輯,依舊是BSB以往的風格,更加入了一些輕鬆的東西和更為現代的元素。 9月26日,BSB的上海演唱會無不給歌迷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我們看到的是配合依舊默契的他們,更為成熟的他們,更為熱情的他們。 10年前的歌迷,10年後的歌迷,10年的歌迷,10年的熱愛。他們對BSB表現的不僅是表麵的瘋狂,而是熱忱,那種已升華的追求,與音樂的融合,當無數歌迷與BSB一同歌唱的夜晚,所有執著的歌迷終究明白了BSB帶給自己的是無盡的歡樂和思念。那些完美歌迷們默默地支持著自己的偶像。 歌壇巨星一一湧現,加拿大的SimplePlan,加州的LinkinPark,荷蘭的C-21等都是很具有個身特色的樂隊。 就像BSB,U2,Hanson,MichaelLearnsToRock一類的老牌樂隊能夠不斷創作時尚的音樂,才不會被遺忘。 完美樂隊,完美歌迷,不斷期許。那些美妙的旋律啊..在耳邊跳躍。Rock、Pop、Jazz、Classic美妙的元素,毫不介意地跨越我們的生活。 這才是完美的音樂。Perfect!

感悟生命

我曾經以為生命是一場遊戲。從我出生開始,我的命運早已被設定好了,無論我如何盡力,我也始終是窮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直到讀了依米花的故事,我真正感悟到了生命的本質。

在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也許是神妒忌它的美麗,故意讓它默默無聞,不惹人注意,許多遊人以為它隻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明白它是一直在告訴自己:“我不是草,我要開花!”於是它奮力把它那一條瘦瘦的主根蜿蜓盤曲著插入地層深處,固執地尋找著沙漠裏的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後,一點一點地積蓄養分。經過了五年漫長時間的積累,它會在第二年的某個清晨突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無比絢麗的一朵花,似乎要占盡人世間所有色彩,呈蓮葉狀的花瓣兒,每瓣自成一色:紅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般的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澗清晨那晶瑩剔透的雪,黃的燦爛似天使袒露在陽光的

閃閃發光的金發,藍的猶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麵前都相形見絀。可這最美麗的時刻卻隻有短短的48小時,然後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開花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和凋零。 多情的詩人也許會哀歎:“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也許依米花如果生長在江南,那麼它的美麗便可以永遠地保持下去,可它偏偏生長在貧瘠的荒漠,正如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成長的環境,但世界上的每個生命都有燦爛一回的時候,這是造物主賜予萬物的權利。所以我相信,隻要像依米花奮力拚搏,即使是在泥潭裏,你隻有一次的生命也會像雨後彩虹般的燦爛奪目。

今天,由你選擇

今天,你可以牢騷滿腹,因為天空陰雨綿綿;你也可以感謝上天,因為花草樹木得到了灌溉。

今天,你可以感到悲哀,因為你囊中羞澀;你也可以感到快樂,因為拮據促使你開動腦筋,計劃消費。 今天,你可以抱怨身體不好;也可以慶幸自己仍然活著。 今天,你可以埋怨父母沒有給你顯赫的地位,巨額的財產;你也可以感激他們給了你生命。 今天,你可以哭泣流淚,因為玫瑰花下麵的莖上都長著刺;你也可以歡欣雀躍,因為刺上開著玫瑰花。 今天,你可以憐憫自己,因為你沒有眾多朋友;你也可以振奮精神,去努力尋找新的朋友。 今天,你可以叫苦連天,因為你還要上班;你也可以興高采烈,因為你還有工作。 今天,你可以苦悶的抱怨,因為你必須做家務;你也可以感到滿足,因為你還有個安身之處。 今天,所發生的事取決於你,你應該選擇如何來渡過。

說點韓寒並且其它

今天,我終於看到了我夢寐以求的《通稿2003》,這是韓寒的新作。說夢寐以求其實是說得蠻誇張的,隻是韓寒這次的書外麵加了一層塑封,在好多書店裏老板都不讓拆開來看。而且這次的書還一改韓寒往日風格,用的是一種小冊子,定價是9元。封麵設計也很古樸並且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