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顯示兩兄弟從小就性格不同。
蒙哥做大汗的時候,裏海丶阿母河一帶的回教徒木剌夷教派行凶作亂,派遣刺客到處殺人。蒙哥派六弟旭烈兀西征,將這個實行暗殺政策的教派滅了。19旭烈兀又再西行,攻破回教大教主哈裏發的總部巴格達。20
旭烈兀在巴格達城中,見到大教主哈裏發的宮殿華美之極,一座又高又大的藏寶塔中珍寶堆積如山,感到十分驚異,把哈裏發叫來,說道:“你積聚了這麼許多金銀財寶,到底用來做什麼?你為什麼不把財寶分給部屬,叫他們為你出力死戰,保住你的性命和巴格達?”哈裏發不知道怎樣回答才是。旭烈兀道:“你既然這樣喜歡財寶,這許多財寶我就都還給你。”於是把哈裏發關在藏寶塔裏,不給他飲食,對他說:“這些財寶都是你的,你要吃便吃好了,沒有人來幹涉。”
哈裏發對著滿塔的金銀財物,但寶石珍珠是不能當飯吃的,困頓了七日就死了。21
旭烈兀再派部下的漢人大將郭侃22西征,攻打天房(今沙地阿拉伯),天房蘇丹投降。郭侃再渡海攻富浪(今地中海中的塞普魯斯島),島上的蘇丹也投降。那時蒙哥去世的訊息傳到,旭烈兀便停止西攻。
旭烈兀在伊朗丶敘利亞丶伊拉克丶土耳其丶沙地阿拉伯一帶建立一個大汗國,稱為“伊兒汗國”。伊兒汗國包括了中東當代所有的石油出產國家,邊境與埃及相接。埃及抵抗蒙古人入侵,各地回教難民紛紛湧到,所以埃及就成為回教的文化中心。
旭烈兀曾向東羅馬帝國國王求婚,要娶他女兒。東羅馬王不敢拒絕,但知道蒙古男人娶很多妻子,不舍得把公主嫁給他,於是送了自己的私生女兒瑪麗亞給他。瑪麗亞到時,旭烈兀剛逝世,旭烈兀的兒子阿八哈就娶了她。阿八哈瞧在妻子的麵上,對待天主教徒很好,不加虐待,又和教皇丶法蘭西等國建交,互通使節。23
孫子阿裏不哥(拖雷的第七子)
拖雷的第七個兒子叫阿裏不哥,當大哥蒙哥大汗逝世時,四哥忽必烈在攻打中國,六哥旭烈兀在西征,他自己在老家蒙古的和林(在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大本營留守。他得到一批王公大將的擁戴,立為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上都開平(在今內蒙多倫之北)立為大汗。
兩兄弟爭奪大位,擁護阿裏不哥的王公大將較多。但兩兄弟領兵打了幾仗,弟弟打不過哥哥,連戰連敗,終於投降。忽必烈問他:“你倒平心而論,到底是該你做大汗,還是該我做?”阿裏不哥說:“以前是該我做,現今當然是你該做了。”他意思是說,我是根據蒙古祖傳的規矩,由王公大將開“庫裏爾台”推舉的,你是用刀槍弓箭打出來的。
女兒
成吉思汗女兒很多,其中一個叫做阿剌海別吉,最有本事。她先嫁汪古部酋長的兒子,丈夫死後,改嫁丈夫的哥哥的兒子,丈夫又死,改嫁趙王孛要合。成吉思汗西征,四個兒子都帶兵隨行,派這個公主留守老家,稱為“監國公主”。這位監國公主處理政事很有見識,經常判斷得很對。監國公主的辦公廳有數千名女官和侍女,奉她命令辦理政務。那時在東方負責攻打金國的大將是木華黎,遇到軍國大事,都要向監國公主請示。(《射雕》小說中華箏公主為虛構,不提其他公主,求簡也。)
成吉思汗另有一個女兒布亦塞克,成吉思汗將她許配給宏吉剌部的酋長。那個酋長嫌她相貌太醜,不肯娶她,成吉思汗就將這酋長殺了。
宏吉剌部是蒙古各部中專出美女的地方。那個酋長平生美女見得多了,竟連大汗的公主也感到不能忍耐。成吉思汗的妻子蒲兒帖皇後就是宏吉剌部人,他的許多媳婦丶孫媳也都是這部的女子。到了忽必烈時,更定下規矩,每兩年一次,到宏吉剌去選妃嬪和宮女。24
曠古未有的蒙古大帝國,到成吉思汗的孫子手裏才建成。但基礎是成吉思汗奠定的。無敵於天下的蒙古軍隊的一切軍事製度和軍事技術,也是成吉思汗一手建立的。他是人類曆史中位居第一的軍事大天才。他團結蒙古各部族,發展蒙古的生產力和經濟,對蒙古人功勞很大,他西征南伐雖然也有溝通東西文化和交通的功勞,但破壞和殘殺厲害,對於整個人類,到底功大還是罪大,後世學者的評價因觀點不同而有異。無論如何,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偉人。西方文化以擴張征服為尚,但西方人的曆史中,無一人及得上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孫拔都丶旭烈兀等等)。
西方傳統的曆史家既有種族自大丶以及西方文化最為優秀的偏見,對於西方國家給成吉思汗丶拔都丶旭烈兀打得一敗塗地的史實十分不忿,因之在評價成吉思汗時盡量誇大他的殘暴和破壞。其實,任何戰爭中都有殘暴和破壞,以高舉基督教旗幟丶並以保衛西方文明為號召的十字軍東征,何嚐不燒殺殘暴丶奸淫擄掠?絕沒有比蒙古大軍西征文明了半點。近代曆史家對蒙古西征和其他戰爭以同一標準評論,就比較公允,一般認為,其破壞和殘暴,和任何大戰役相等,但有溝通世界貿易丶促進東西交通之功。阿拉伯回教人從第七到十一世紀時打得西方人步步退縮,束手無策,蒙古人攻克巴格達,占領中亞細亞各地,回教大軍大敗,西方曆史家出於種族及宗教偏見,又大讚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亦非公允。
研究成吉思汗領導的蒙古大軍所以能征服中亞丶俄羅斯,一直打到威尼斯丶維也納,原因之一是蒙古馬質素優良,能耐勞,可長途行軍戰鬥,蒙古人學會了使用馬鐙,騎在馬上雙手可空出來射箭,而騎射之術遠勝回教徒及西方武士。
第二個原因是科技上的,當時阿拉伯回教徒的科技文明大大勝於西歐人。中國宋代的煉鐵丶鑄鐵之術丶使用火藥的高科技剛發明,蒙古人從遼國丶金國(女真人)那裏間接學得,使用於戰陣,回教徒及歐西人無可抗擋。
最大的原因是成吉思汗的軍事天才與組織天才。西方曆史家認為整個人類曆史上,隻有希臘馬其頓王亞力山大大帝丶迦太基大將漢尼拔丶阿拉伯回教蘇丹薩拉丁丶法國拿破侖,這四個人的軍事天才方可和成吉思汗相比較,但四個人都比他不上。世界論劍,他是人類曆史中天下五絕的“天下第一”。
但《射雕英雄傳》所更頌揚的英雄,是質樸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滅國無數的成吉思汗。相信這是更加人民性的曆史觀點。
注:
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台北舉行的“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柳存仁教授提出一篇〈《脫卜赤顏》·全真教和《射雕英雄傳》〉的論文。本書作者向來尊柳教授為半師半友的前輩,以他學識之淵博,品德之崇高,其實是“大半為師小半友”。該論文所述《蒙古秘史》一書諸家之評述,以及與《射雕》之幹係,多為作者所未知,深受教益,謹此書以誌感。該文收入研討會之論文集中,論文集由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王秋桂教授主編。
注釋:
1. 別勒古台據說有子孫八十人。
2. 蒙古人譯名非常複雜。本文譯名大致上依照《新元史》,但也有若幹改動。“依速甘”在《新元史》中譯作“也速幹”,和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的名字太接近了。
3. 斡赤斤在蒙古語中是“灶君丶火王”的意思。蒙古習俗,由幼子守家,看管家財。
丘處機西去見成吉思汗時,途中曾受斡赤斤的款待。斡赤斤知道他是大汗所召,不敢先向他請教長生的秘訣(見《長春真人西遊記》)。斡赤斤壽命很長,後來忽必烈和弟弟阿裏不哥爭位時,蒙古多數王公支持阿裏不哥,斡赤斤卻擁護忽必烈。據說他有一百個妻子丶一百個兒子,妻兒走到他麵前,有許多他竟不認識。
4. 合赤溫早死,沒有留下什麼重要事跡。
5. 成吉思汗知道闊闊出得族人崇信,說他的生命和屍首都為上天取去,族人就認為連上天都處罰他,不會因此而反對成吉思汗。猜想闊闊出的屍體一定是成吉思汗暗中派人取去的。這是蒙古部族中軍權丶政權對抗神權丶文化權的一場鬥爭。
6. 花剌子模的領土包括現代俄羅斯中亞細亞南部丶伊朗丶阿富汗等地。
7. 玉龍傑赤在現代俄羅斯烏茲別克共和國鹹海之南,現名庫尼亞烏爾根赤。撒麻爾罕在今俄羅斯境,仍名撒麻爾罕,在阿富汗喀布爾之北,新疆喀什之西。地勢與《射雕》中所描寫者不同,小說內容誇張以增趣味耳。
8. 金歧國公主的母親姓袁,是漢人。但蒙古曆代大汗丶皇帝的後妃中無漢人,隻有朝鮮人。
9. 日本人箭內亙著《元朝怯薛及斡兒朵考》(陳捷丶陳清泉譯)對四大斡兒朵的所在地有所考證,但沒有提到“公主斡兒朵”。
10. 葉奇《草木子》中說:蒙古諸汗葬後,以萬騎踏平墓地,在上麵殺一隻小駱駝,以千騎守墓。等明年青草生長,守軍移去,草原上一望平野,已無絲毫墓地的痕跡。要祭墓的時候,把小駱駝的母親牽來,母駱駝來回悲鳴的所在便是葬所。但母駱駝死後,就誰也找不到墓地了。
成吉思汗陵寢的所在地,學者意見不一。宋人彭大雅丶徐霆所著《黑韃事略》,言陵墓在外蒙古克魯倫河側。近人屠寄亦主此說。張相文〈成吉思汗陵寢發見記〉一文,根據蒙古人近世傳說和清朝官方文書,認為陵墓在河套的榆林附近。以主張外蒙古說的較多。
11. 也許這隻是巧合,更可能是巫師在神水中下了毒。《新元史》的作者卻大讚拖雷誠心感動了鬼神。成吉思汗四子中,拖雷所擁兵馬最多,勢力最大,窩闊台為大汗,也可能是兩係爭權,窩闊台部殺了拖雷,但史實全無跡象。
12. 拔都遠征軍於一二四一年三月十八日在Chmielnik大破波蘭王Boleslaw統率的軍隊;當年四月九日在Liegnitz大破波德聯軍,殺了西裏西亞(德國南部丶捷克北部)國王亨利二世;另一個戰役中在戰場上殺了布希米亞(今捷克)國王Wenceslas,打敗了烏高林大主教所統率的匈牙利軍。大將速不台打敗了匈牙利王貝拉所統率的匈牙利丶克羅茲丶日耳曼丶法國聯軍。
13. 蒙古人統治黑海裏的克裏米亞半島,直到一七八三年才給俄國人占去,離開現在還不到二百年。(本文作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14. 失烈門這幾句話,或許是提醒祖父:“你如讓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任大汗,你自己的兒子丶孫子卻沒有奶吃了。”
15. 在《神雕俠侶》中,改寫為死於攻襄陽之役。
16. 在中國曆史書中,成吉思汗為元朝“太祖”,窩闊台為“太宗”,貴由為“定宗”,蒙哥為“憲宗”,忽必烈為“世祖”。也速該和拖雷沒有做大汗,但因子孫做了大汗,所以追尊也速該為“烈祖”,拖雷為“睿宗”。
17. 忽必烈在史書上的評價很高。《新元史》說他:“混壹南北,紀綱法度燦然明備,致治之隆,庶幾貞觀。”極力讚揚他任用儒生;又說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把哥哥和弟弟殺了,忽必烈也和弟弟爭位,但把弟弟捉來後沒有殺他,所以在這件事上還勝過唐太宗。《元史》說他:“度量弘廣,知任善使,信用儒術,能以夏變夷。”馬可波羅說他是:“自有人類祖先亞當以來,迄於今日,世上從來未見如此廣有人民丶土地丶財貨的強大君主。”又Yule本《馬可波羅行紀》中引波斯曆史家Wassaf的評論,說:“從我國(波斯)境到蒙古帝國的中心丶有福皇帝公道可汗駐在之處,路程相距雖有一年之遠,但他的豐功偉業,傳到了我們的地方。他的製度法律,睿敏智慧,賢明判斷,可驚可羨的治績,據可信的證人如著名商賈和博學旅人的述說,都是遠遠超過了迄今所見的偉人之上。單以他的功業和才能而言,已使曆史上所有的名人都黯然失色。羅馬丶波斯丶中國丶印度丶阿拉伯等國所有的君主都及他不上。”這些歌頌當然是未免太誇張了,但忽必烈所統治的土地之廣,確是亙古未有。屠寄《蒙兀兒史記》說他:“目有威棱,而度量弘廣,知人善用,群下畏而懷之??一變祖父諸兄武斷之風,漸開文明之治。”但忽必烈征服中國,後代虐殺什眾,元朝橫征暴斂,規模製度遠不及清朝。
18. 忽必烈派去征日本的統帥,是右丞相蒙古人阿剌罕丶中書右丞漢人範文虎。範文虎是呂文煥之兄呂文德的女婿。呂文煥就是守襄陽多年的宋朝大將,後來投降了蒙古。遇到颶風而覆沒的蒙古主力部隊由範文虎統帶。範文虎落海後,漂流一晝夜,幸好抓到一塊船板而逃得性命。忽必烈很寬大,說遇到颶風不是他的過失,繼續重用他。
19. 木剌夷是回教的一個狂熱教派,起源於波斯,正統回教認為他們是異端邪派。這教派的領袖稱為“山中老人”,以暗殺作為主要手段,總部設在高峰的頂上,稱為“鷲巢”。在山穀中建立了一座大花園,花木庭榭,美麗無比。宮殿輝煌,裝飾有無數金銀珍寶,到處有管子流通美酒丶蜜糖丶牛乳。園中充滿各族美貌的少女,能歌善舞。山上養了一批幼童,從小就教導他們,說為領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等他們到了二十歲時,在他們的飲料中放入迷藥,於他們昏迷中每次四人丶或六人丶或十人一批抬入花園,任由他們在花園裏無所不為,所有美女都溫柔的服侍他們。這些青年盡情享樂,舒服之極,相信確是到了《可蘭經》中所說的天堂樂園。過了一段時候,再用迷藥將他們迷倒,抬出花園。他們醒轉之後,什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們來見。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確信山中老人是回教聖經中所說的大先知,對他絕對崇拜。山中老人問他們從那裏來,都答稱來自天堂樂園。山中老人於是派他們去行刺,說為教盡力,死後可入天堂。這些青年為了返回天堂享樂,行刺時奮不顧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各國君主對山中老人都十分害怕,對他所提的要求不敢不答允。刺客所服的迷藥是大麻一類,突厥語稱為Haschachin,西歐曆史家稱這個教派的教徒為Assassini。英文Assassin(刺客丶暗殺者)一字就由此而來。旭烈兀攻破了該派在高峰上的城堡,一舉而將之殲滅,不分老小,全部殺光。但這教派分布什廣,總部被摧毀後仍在別的地方繼續恐怖活動。
20. 那時回教徒在中東一帶勢力極大。回教的大教主稱為哈裏發,駐在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就像基督教的教皇駐在羅馬一樣。哈裏發統率大軍,兼管政治。當時在巴格達統治已近五百年,又占領了基督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西歐的基督徒組織“十字軍東征”,一次又一次的和回教徒作戰,規模巨大的東征共有八次,但終於打不過回教徒而失敗。旭烈兀的西征卻隻打一仗就摧毀了回教的大本營。
21. 那個哈裏發名叫木司塔辛,愛好音樂,是大食朝的第三十七代哈裏發。一說旭烈兀將他裹在毛氈中,放在巴格達大街上,命軍士縱馬踐踏而死。
22. 郭侃的祖父郭寶玉是郭子儀的後裔,陝西人,成吉思汗手下大將,隨大汗西征,功勞很大,在攻打撒麻爾罕城時身受重傷,流血不止。成吉思汗命人剖開一條大牛的肚子,將郭寶玉放在大牛肚子裏,後來就血止傷愈。郭寶玉丶郭侃在《元史》丶《新元史》中均有傳。當世有評者認為:“元人分治下百姓為四等,南人為第四等,因此成吉思汗不可能封郭靖為統兵大將。”可惜這位評者不熟悉曆史,元朝分百姓為四等,是後代之事。早期蒙古統治者不但封漢人為西征大將,而且封的碰巧有幾個是漢人中姓郭的。蒙古攻金丶攻宋,統兵大將中張柔丶史天澤丶張宏範丶嚴忠範等均為漢人。忽必烈滅金滅宋後,以漢人史天澤丶廉希憲丶楊惟中丶劉秉忠丶張文謙丶姚樞丶商挺丶竇默等為丞相丶尚書等大官。成吉思汗死於一二二七年。蒙古於一二七九年滅宋,蒙古滅南宋後,發覺南宋百姓不服者多,難於統治,方逐步有歧視南人的規定,這些規定為習慣法,並非於某年製定。成吉思汗在生時,肯定尚無歧視南人的觀念,而且當時根本尚無“南人”的分類,南人要到忽必烈滅南宋後才有。成吉思汗時漢人做大將者什多,“劉伯林,濟南人,好任俠,善騎射,後封太師丶秦國公”(《元史》)那是官居極品了,其子“劉黑馬,封太傅丶秦國公”,父子都作三公,封國公。
23. 洪鈞(賽金花的丈夫)對元史研究有重要貢獻。在中國曆史家中,他最先參考大量歐西書籍材料,以補充及校正《元史》,所著《元史譯文證補》成為柯紹忞著《新元史》的主要參考資料。可惜他準備寫的《旭烈兀補傳》等篇,未及成而逝世。
24. 《馬可波羅行紀》的剌木學本中詳述蒙古大汗選妃之法:大汗每兩年一次派使者到宏吉剌部,把所有的處女都召集了來,檢查她們的皮膚丶頭發丶麵貌丶口唇等等是否與全身相稱,用品定黃金成色的“克拉”來定分數。最高滿分是廿四K。評定結果有的是十六K,有的是十七丶十八K,要二十K丶廿一K以上,才選到大汗的後宮。大汗再派人在這些二十K以上的處女中選出三四十人,派大臣的妻子三四十人分別陪她們睡覺,審查她們是否有隱疾或缺點,睡著後是否打鼾,身上有沒有難聞的氣息。淘汰了一批之後,每五人為一班(馮承鈞譯的本子則說是六人一班),每一班侍奉三日三夜,期滿改由第二班輪值,周而複始。淘汰出來的姑娘仍住在宮裏,蒙古貴人有要娶妻的,大汗就遣一名姑娘給他,贈送豐富的嫁妝。大汗到宏吉剌部這樣選女,該部族人都感到榮耀,因為選中的姑娘不是侍奉大汗,就是配給貴人,出路都很好。
本文材料主要出自下列各書:
1 元史(宋濂等)
2 新元史(柯紹忞)
3 蒙古秘史(外蒙古策.達木丁蘇隆編譯,謝再善譯)
4 馮承鈞:成吉思汗傳
5 王國維:皇元聖武親征錄校注
6 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譯注)
7 李思純:元史學
8 Henry H.Howorth:History of the Mongols
9 Jeremiah Curtin:The Mongols,ahistory
10 Gabriele Mondel:The Lifeand Timesof Genghis Khan
11 成吉思汗(俄羅斯楊契維茨基著,邵循岱譯)
12 RalphFox:Genghis Khan
13 MichelHoang:Genghis-khan
(本文前半部分根據《蒙古秘史》,其餘部分參考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