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孫楠走了以後,孫瑩說:“咱們上閣樓裏去。那裏今天上午就生了火,咱們去喝水休息一會兒。”

大家上了閣樓把門打開,溫暖的氣息撲麵而來。楚娜看見,那個下麵四周可以踏腳取暖的大紫銅火爐,還和以前那樣擦得錚亮。隻是上麵的那把大銅壺不見了,換成了一把鐵壺。長條桌上那些精美的陶瓷茶具,一個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普通的茶壺和一些玻璃杯。

孫瑩把火爐的風門打開一些,挪開鐵壺,用鐵鉤把中間的爐蓋鉤到一邊,添了一些煤球把鐵壺放在火上。

“孫瑩,那把大銅壺呢?”楚娜問。

“那次抄家時,被紅衛兵拿走了。他們也卸掉了煙筒,挪動了大銅爐。可能是因為奶奶突然遭了不幸,他們倉皇撤走,這大銅爐和一些楠木家具才留了下來。”孫瑩邊說邊擦眼淚。

楚娜也回想起了那天噩夢般的回憶,想起了孫瑩奶奶的慘死,不由傷心落淚,說:“奶奶不在,已經三四年了!”

大家都潸然淚下。

孟玉玲說:“在這個暖閣裏,我們和奶奶度過了多少次愉快的時光。奶奶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孫瑩說:“奶奶總是把這大銅爐擦得又光又亮。現在我們家的人,也都經常擦大銅爐,作為對奶奶的一種懷念。”

梅雪芳說:“如果奶奶今天依然能和我們一起,觀看雪景賞梅吟詩,那是多麼令人愉快的事呀!”

“天熱的時候,奶奶經常打開窗子,閣樓裏滿是涼風。”韓秀蘭說。“奶奶站在窗前,觀賞著鄰家花園的景致,給我們講左鄰右舍的事情。”

楚娜說:“這兩家的主人都不在,應該躲過了抄家這一劫吧?”

“照樣被抄了。”孫瑩說。“東隔壁劉家看門的大伯,發現開始抄家了,急忙一把大鎖鎖了大門,想坐火車跑回老家去。被街道的那幫小腳老太們報告了紅衛兵,抓回來開了門給抄了。聽說雕花精美的紅木家具,就拉了兩汽車呢!西隔壁看門的兩口子,還跟人家紅衛兵們講道理,結果被一窩蜂地圍住,打了個鼻青臉腫。”

“這兩家人都去了哪裏?”梅雪芳問。

孫瑩說:“聽說一家去了香港,一家去了澳洲。”

孟玉玲說:“左鄰右舍都走了,你家為啥沒走呢?”

“我家那兩個工廠,爺爺奶奶起早貪黑,費盡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割舍不下呀!”孫瑩說。“而且當時的政策宣傳說,永遠支持和保護工商業者的利益。”

“要是你們當時走了,爺爺和奶奶,很可能現在還都健在呢!”楚娜歎了一口氣說。

孫楠來到家屬院,看見尹書記在小院裏,說:“尹大伯,我姐夫在家嗎?”

“在。”尹書記說。“誌遠,楠楠來了。”

誌遠從屋裏出來說:“楠楠,是有什麼事嗎?”

孫楠笑著說:“大家請你去賞梅作詩呢!”

尹書記說:“誌遠,你還會寫詩?”

“能胡亂編幾句。”誌遠笑著說。“楠楠,你進屋裏坐一會兒,我去那邊換換衣服。”

孫楠說:“我跟你去,我看看平平和安安。”

尹大媽聽見孫楠說話的聲音,從那邊屋裏出來說:“楠楠,你來了?來吧,倆兒都睡著呢。”

誌遠在另一間屋裏換好了皮衣皮褲,穿上皮靴過來掀開門簾,聽見孫楠小聲對尹大媽說:“您看,平平和安安,倆兒都越來越像我姐夫了!”

誌遠笑了笑說:“楠楠,咱們走。”

孫楠從裏屋出來,見誌遠拿起毛皮帽子戴在頭上,小聲說:“姐夫,你別戴毛皮帽子!”

“為什麼?難道還有人會搶嗎?”誌遠問。

“有!”孫楠說。“剛才我來的路上,一位大叔走在我前麵,戴著有些像座山雕的那種毛皮帽子。忽然我聽見身後有人跑動,剛要回頭去看,一個身影兒從我身邊一閃而過,一把抓起大叔頭上的帽子跑了。大叔明白過來要去追趕,那家夥飛快地過了馬路,消失在對麵的巷子裏了。你這帽子也挺漂亮的,最好別戴了。”

“這真有些嚇人,會把人嚇出病的。”尹大媽說。“誌遠,別戴毛皮帽子。”

“好的,我不戴。”誌遠說。“楠楠戴的這藍色的布棉帽子,我也有一個。”

誌遠戴上棉帽子,也把耳扇放下來護住耳朵,過來對尹書記說:“爸,你也跟我們去賞梅花吧?”

“你們去吧。”尹書記說。“安教授一會兒可能要來呢。”

孫楠和誌遠到家轉過假山,高聲喊:“爸爸、媽媽,我姐夫來了!”

孫瑩的父母出來說:“唐教授,怎麼上午沒有來?”

“叔叔、阿姨,你們好!”誌遠說。“上午沒來,是因為家裏來了幾個客人。”

“唐教授,聽楠楠說,你家楚娜可有學問了!”孫瑩的媽媽說,把手裏的鋼筆和日記本給了孫楠。

孫楠說:“描寫各種梅花的詩,我楚娜姐姐都知道,一連背誦了好幾首呢!這些詩都美極了,我讓楚娜姐姐給我寫在這本子上。姐夫,咱們去花園。”

孫楠看園內不見一人,知道都在閣樓裏,對著閣樓喊:“二姐,我們來了!”

一扇窗子開了,孫瑩說:“好,我們下去。”

“不用了。”誌遠說。“楠楠陪我看看就行了。”

誌遠一邊觀賞著梅花,一邊在心裏打著腹稿。

“大詩人來了?我們都期待著你的佳作呢!”誌遠走進閣樓,孫瑩端上一杯茶,笑著說。

楚娜望著誌遠,那眼神是在問:“親愛的,有譜了嗎?”看到誌遠微笑著對她點點頭,楚娜開心地微笑了。

“瞧瞧人家兩個,一見麵先眉來眼去的!”孟玉玲說,大家都笑了。

誌遠坐在長條桌旁,說:“楠楠,把你的本子給我。”

“姐夫,你這麼快就把詩做成了?”孫楠說,把日記本和鋼筆給了誌遠,手扶椅背站在誌遠身後。大家也都圍了過來。

誌遠翻開日記本,書寫起來:

詠梅

不畏冰雪毅然開,堅信春風必定來。

待到萬紫千紅後,枝頭猶有清香在。

大家看了讚歎不已。

孫瑩說:“果然是大手筆,首句就不同凡響。遣詞用句,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孟玉玲說:“這首詩把梅花人格化了,謳歌了梅花威武不能屈的高貴品質。特別是寫梅花之香,構思奇巧耐人回味。”

梅雪芳說:“‘待到萬紫千紅後,枝頭猶有清香在。’也表現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和思念。”

韓秀蘭說:“楚娜,你也評論幾句。”

楚娜笑著說:“我怎麼好意思誇讚我家誌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