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冷靜對待一切事物(2 / 3)

很多人都夢想能擁有一份好工作,這份工作最好是能帶來財富、名聲、地位,為人稱羨。但事實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已經沒有哪一種工作是真正的熱門行業,無論何種工作,都無法提供完全的保障。那麼如何以不變應萬變,取得一份較為實際同時又富於理想色彩的工作呢?

以智能求生存。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也在不斷變化,如何讓自己成為就業市場的“常勝將軍”呢?你需要的是不斷“充電”。除了本行工作,你還應當熟知一些專業以外的事務。不僅要成為專門人才,還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適合時代發展的複合型人才。這樣,你才能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

生死就在一線間

生命和死亡一直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生命是那麼的脆弱,戰爭,疾病,車禍,事故,傷害,每天都有那麼多向往陽光和空氣的人在無辜地接受死亡,那裏是一種不得以,而我們能夠平安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園裏,享受著家人帶來的溫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生命呢?

再去看看那麼多貧困的地方,那些難民,以及很多山區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人們,他們不屈不撓地和死亡鬥爭著。還有我們身邊很多人,那些在烈日下出賣廉價勞動力的車夫們,拖兒帶女,生命都是一樣的,沒有貴賤之分,他們不是苟且偷生,他們是認真地對待生命,相比之下,我們卻是那麼的懦弱和貪婪,我們漠視生命的尊嚴。

生命原本是簡單的,很多東西我們要學會放棄,包括死亡。

能夠放棄就是一種跨越,當你能夠放棄一切做到簡單從容地活著的時候,你生命裏的低穀就過去了。

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至理名言,曆來被視為有逃避、變節的嫌疑,其實不然。小到個人的自我設計,大到國家的大政方針,隨著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難免要做出調整、改變、甚至於不得不放棄。知難而進者固然可喜;審時度勢,善於放棄則更難能可貴!

苦苦地挽留夕陽,是傻人;久久地感傷春光,是蠢人。什麼也不放棄的人,往往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舍不得家庭的溫馨,就會羈絆啟程的腳步;迷戀手中的鮮花,很可能就耽誤了你美好的青春。

人生旅途上要學會珍惜,珍惜自己在學業、事業上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和榮譽,因為任何微小的成績和榮譽都來之不易,都曾為之付出過很可能是巨大的艱辛。

然而,人生路途上隻學會珍惜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放棄。這個“放棄”不是通常所說的“丟掉”,它的特定含義是,提醒自己不要過於迷戀已經取得的哪怕是相當顯著的成績和榮譽,不要因對已經取得的成績和榮譽沾沾自喜而耽誤了向前趕路,去摘取更為輝煌的人生之果。

不可因小失大

當我們麵臨選擇時,我們必須學會放棄。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

像下圍棋一樣,小的利益雖然放棄,得到的卻是更大的利益。但如果想兼得“魚和熊掌”,恐怕連魚也得不到了。

同樣,在人生的戰場,我們必須善於放棄,而傾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於主戰場上,而不必計較次要戰場的得失與榮辱。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學會放棄同樣重要。當你路過籃球場或足球場時,看到別人正盡興比賽,聽到那歡快的笑聲時,能不動心嗎?但這時,我們必須放棄一項:去燥熱的教室裏學習,或是在涼爽的綠茵球場上活動,斟酌損益,當放棄後者而取前者,因為我們的前途比短暫的歡樂更為重要。我們應當學會放棄,並且敢於放棄,不要為一點利益斤斤計較。

不要怕選擇錯誤,因為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它會教我們逐漸學會放棄。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必須學會放棄,學會可以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這也許便是另一種珍惜。未來是不可知的,而對眼前的這一切,我還來得及把握,我還可以在無限中珍惜這些有限的事物!

人生,也就在這種放棄與珍惜之中得到升華!84卸下包裹,輕裝上陣

在人生的一些關口,我們的生命中會長出一些雜草腫瘤,侵蝕我們美麗豐富的人生花園,搞亂我們幸福家園的田地。我們要學會對這些雜草鏟除和放棄。放棄不適合自己的職業,放棄異化扭曲自己的職位,放棄暴露你的弱點缺陷的環境和工作,放棄實權虛名,放棄人事的紛爭,放棄變了味的友誼,放棄失敗的戀愛,放棄破裂的婚姻,放棄沒有意義的交際應酬,放棄壞的情緒,放棄偏見惡習,放棄不必要的忙碌壓力。

放棄我們人生田地和花園裏的這些雜草害蟲,我們才有機會,同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人和事親近,才會獲得適合自己的東西。我們才能在人生的土地上播下良種,致力於有價值的耕種,最終收獲豐碩的糧食,在人生的花園采摘到鮮麗的花朵。

放棄得當,是對圍剿自己的藩籬的一次突圍,是對消耗你的精力的事件的有力回擊,是對浪費你生命的敵人的掃射,是你在更大範圍去發展生存的前提。

放棄得當,是對捆綁自己的背包的一次清理,丟掉那些不值得你帶走的包袱,拿走拖累你的行李對象,你才可以簡潔輕鬆地走自己的路,人生的旅行才會更加愉快,你方才可以登得高行得遠,看到更美更多的人生風景。

放棄完美

真正要麵對成功,就必須要學會放棄完美,不求完美,因為我們的確不是完美無缺的。這是一個令人寬慰的事實,我們越是極早地接受這一事實,就越能極早地向新的目標邁進,這是人生的真諦。

你站在一麵穿衣鏡前,觀察自己的麵孔和全身。你可能喜歡某些部分,而不喜歡某些部分。有些地方可能不怎麼耐看,使你感到不安,如果你看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請你不要逃避,不要抵觸,不要否認自己的容貌。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放棄完美,而用自己的標準來看待自己。否則你就無法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法國大思想家盧梭說得好:“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乎,其實說的是實在話,可惜的是,許多人不肯接受這個已經失去了模子的自我,於是就用自以為完美的標準,即公共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失去了自我。

接受意味接受事實,是承認鏡子裏的麵孔和身體就是自己的模樣。接受自己承認事實,你會覺得輕鬆一點,感到真實和舒服了。時間不長,你就會體會到自我接受與自信自愛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係。我們學會接受自我,才會構建屬於自己的頭腦。86不把心思凝結在斧子上

人的情感就是這樣,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驚覺:我們的憂鬱、無聊、困惑、無奈、一切不快樂,都和我們的圖謀有關,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我們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或者,太執著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執迷在某個事物上了。

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辛苦。中國曆史上,“魏晉風度”常受到稱頌,他們於佛、老子、孔子,哪一家也說不上,但是哪一家都有一點,在入世的生活裏,又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說到底,是一種不把心思凝結在“斧子”上的心態。

我們在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我們又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多一點中和的思想,靜觀萬物,體會與世一樣博大的詩意,我們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我們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

張開你緊握的手

什麼才是最難舍棄的,是一種道義,還是一段感情?

為什麼不能拋開和犧牲一些東西,而去獲得另一些永恒?

就好比說,我不選擇你,會後悔一輩子。其他的東西都可以拋棄,可我就是那麼想和你有場自始至終完美的相守。我這樣說,你會作什麼樣的選擇?

如果要是我們放棄的和想得到的都是好東西,那怎麼辦?那是因為我們大貪心。真的是這樣,我們本質裏都是貪心的,貪心常常蒙蔽真心。世界上不會有那麼好的事,我們往往隻能在某一時刻選擇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