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品味人生 2
照耀在別人身上的光芒
記得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我有一位名叫克雷格的好朋友,他為人熱情友善而且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無論他走到哪裏,哪裏就會充滿生氣。不僅如此,當你和他說話的時候,他那全神貫注地聆聽的樣子,會讓你感到自己非常重要。總之,人們都非常喜歡他。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和克雷格一起坐在我們平時讀書學習的地方閑聊著。不經意間,我抬頭望向窗外,正好看到教我的一位教授正穿過停車場。
“我可不想碰到他。”我說道。
“為什麼呢?”克雷格不解地問道。
於是,我向克雷格解釋說,在上一個春季學期,我和他因為一些錯誤的研究課題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對於他提出的一項建議,我據理力爭地反駁了他,而他對我的回答也給予了嚴厲的駁斥。我們都很生氣,從此他就再也沒有和我打過交道了。“其實,完全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補充道,“那家夥根本就不喜歡我!”
“我看未必,也許是你錯了,”聽完我的解釋,克雷格俯視著那位教授遠去的背影說道,“也許真正不和人打交道的那個人就是你——你這樣做隻是因為你感到害怕,說不定他還以為你不喜歡他呢,所以才會對你不友好。其實,人,誰不喜歡和喜歡自己的人交往呢?如果,你對他能表現出興趣的話,那他也會對你感興趣的。去和他談談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克雷格的這番話頓時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於是,我立刻走下樓去,走進停車場,試探性地走向他。我熱情地向他打招呼,並且還問他這個夏天過得怎樣。他驚訝地看著我,那樣子顯然不是刻意裝出來的。接著,我們一起並肩走著,閑談著,我可以想像得出,此刻,克雷格一定正得意地微笑著透過窗戶看著我們呢!
其實,克雷格為我講述的是個再簡單也不過的道理,而且簡單得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以前竟然不知道。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對自己也總是沒有一點兒信心,在和別人交往時,總是心存疑慮,心懷恐懼,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評論自己——而事實上,別人也在擔心我會如何評論他們。從那天起,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從別人的眼中來判斷他們會如何評價我,因為,我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與別人交往、與人分享某些東西的需要,正因為如此,我發現了一個以前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發現的世界,結識了一群以前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結識的人。
比如,有一次,我乘火車經過加拿大的時候,在我的旁邊坐著一位乘客,他講話含糊不清,語無倫次,卻又喜歡滔滔不絕,囉囉嗦嗦,看起來就像是喝醉酒似的,周圍的人都竭力地躲避著他,而我卻開始和他攀談起來。通過交談,我得知他患過中風,目前雖已痊愈,但仍在康複之中。他還告訴我說,他曾經是我們正經過的這條鐵路線的工程師。所以,那天晚上,直到深夜,他都在為我詳細講述這條鐵路每段鐵軌下麵掩埋著的曆史。
第二天清晨,當朝霞點亮遠方的地平線的時候,他緊緊地握著我的雙手,凝視著我的雙眼,激動地說:“謝謝你能聽我說話,要知道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我煩。”其實,我很想告訴他,他根本就不需要感謝我,因為,能夠了解到這麼多寶貴的知識和有趣的軼聞,對我來說真是一大樂事啊!
其實,這就是克雷格教給我的做人的道理:無論與誰交往,首先,你要先去喜歡別人,然後再考慮去問問題。如果你能這樣做的話,我相信你照耀在別人身上的光芒一定會成百、成千倍地再反射回你自己身上的!
謊言與音樂會
那一年我六歲,柔順的妹妹薩利?凱隻有三歲。出於某種原因,我認為我們需要掙一些錢。我堅定地以為我們應該被“雇”為女傭。於是,我們去拜訪我們的鄰居們,提出為他們打掃房子,開價25美分。
雖然我們的提議合情合理,但是卻沒有人願意“雇傭”我們。並且還有一位鄰居打電話給我們的母親,告訴她瑪麗?艾麗絲和薩利?凱所做的事情。在我們推開後門走進我們所住的公寓的廚房的時候,母親剛剛掛上電話。
“女孩子們,”母親問道,“你們兩個為什麼到鄰居家裏去告訴他們你們願意為他們打掃房子?”
母親對我們兩個很生氣。我們後來才知道,事實上,她為我們的小腦袋會產生那樣的想法而覺得有趣。但是,出於某種原因,我們兩人都否認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母親沒有想到她的兩個可愛的小女兒竟然會是“厚顏無恥的撒謊精”。這個事實不僅使她大為震驚而且使她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然後,她告訴我們瓊斯夫人剛剛通過電話告訴她我們去過她家並且自願為25美分為她打掃房子。
事實被赤裸裸地擺在了麵前,於是,我們隻好承認我們確實做過這樣的事情。母親說我們“撒謊”了,我們沒有說真話。她相信我們現在已經知錯了,她盡量向我們解釋為什麼撒謊會傷害別人,但是她覺得我們並非真的明白。
數年之後,母親告訴我們,根據兒童的心理,我們內心對她那次教育我們要誠實的話可能一直是不讚成的。當時,這種想法像閃電一樣從她的心頭劃過……我們那溫柔、慈祥的母親後來告訴我們那是她教給我們的最為艱難的一堂課。那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一堂課。
在狠狠地教訓過我們一頓之後,母親開始高高興興地做午餐。當我們大聲地咀嚼著三明治的時候,她問我們,“今天下午,你們兩個願意去看電影嗎?”
“哇!我們當然願意!”我們想知道要去看什麼電影。母親說是“音樂會”。噢,太棒了!我們願意去“音樂會!”我們不是很幸運嗎?我們洗了澡,穿戴整齊,就像要去赴一個生日宴會。我們急急忙忙地走出公寓,去趕開往市區的公共汽車。到了車站,母親說出了一句令我們非常驚訝的話。她說:“女孩子們,我們今天不去看電影。”
我們最初沒有反應過來。“什麼?”我們抗議道,“什麼意思?我們不去‘音樂會’了嗎?媽媽,你說過要帶我們去‘音樂會’的!”
母親停下來,用胳膊摟住我們兩個。我不明白她的眼睛裏為什麼會有淚。我們還有時間坐公共汽車。但是,她擁抱著我們,輕聲解釋說這就是被謊言欺騙的感覺。
“說真話是非常重要的,”母親說,“我剛才對你們撒謊,我覺得糟透了。我不願意再撒謊了,我相信你們也不願意再撒謊了。人與人之間必須相互信任。你們明白了嗎?”
我們向她保證我們明白了。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了。
既然我們已經接受了這個教訓,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去“音樂會”了呢?我們還有時間。
“不是今天,”母親告訴我們,“但我們以後會去。”
雖然,那已經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我們從來沒有忘記一次謊言會造成多大的傷害。那次教訓使我和我的妹妹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