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財(2 / 3)

中國富人致富四級跳

第一階段:市場化的最早期,是流通領域的市場化。最主要進入這一領域的是待業青年,甚至兩勞釋放人員等城市邊緣人群,相對文化層次較低。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以個體戶之名而存在。通過相對簡單的方式迅速獲取財富,由此形成了中國的第一批高收入群體。這一領域獲得暴利的日子,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告結束。

第二階段:生產資料領域的市場化。這一時期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的“雙軌製”政策是促成這一領域市場化最重要的動因。鋼鐵、木材還有土地等在計劃內外的差價,十分容易取得超額利潤。這樣就誕生了中國的第二批高收入者。

第三階段:金融領域的市場化。隨著金融體製的改革和上市公司的大量出現,中國又誕生了第三批高收入者。這一時期在20世紀90年代初。這一批高收入者又有不同的層次分別,首先是上市公司本身的工作人員,因為他們更容易獲得原始股,然後才是部分股民。

第四階段:知識與技術市場化。發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今天的這一過程,比前麵的所有過程來得更為迅速。他們形成了中國的第四批高收入者。

李嘉誠:我的致富秘訣

很多人都問我有什麼經營秘訣,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好景時,我們決不過分樂觀;不好景時,我們也不過度悲觀,這一直是我們集團經營的原則。在衰退期間,我們總會大量投資。我們主要的衡量標準是,從長遠角度看該項資產是否有贏利潛力,而不是該項資產當時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對它感興趣。

我們曆來隻做長線投資。如果出售一部分業務可以改善我們的戰略地位,我們會考慮這一步驟。除了考慮獲取合理的利潤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取得利潤之後,能否在相同的經營領域中讓我們的投資更上一層樓。關於業務發展製定預算穩中求進我個人對全球電信業務很有興趣,而且時刻都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我同樣堅信,無線數據傳輸將成為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之一。

和記黃埔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經營2G業務,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香港、以色列及印度。歐洲電信業的發展速度全球第一。移動電話越來越多地被用作數據傳輸,而不是語音傳輸……和記黃埔已將自己定位在這一經營領域,並且在英國、意大利和奧地利獲得了營業執照。

然而,我們絕不能為了獲得每一個3G營業執照而無限製地競標。例如,在德國的執照成本過於高昂,超過了我們的預算,我們別無選擇,隻有退出。知道何時應該退出,這點非常重要,在管理任何一項業務時都必須牢記這一點。

我的主張從來都是穩中求進。我們事先都會製定出預算,然後在適當的時候以合適的價格投資。尤其在電信項目上,你需要時間來創建網絡和消費者群體,然後收獲的季節才會來到。關於現金管理確保手頭現金大於負債根據證券法規,我們不能透露手中有多少現金,這些信息並不對所有股東公開。不過,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的現金達數十億美元,遠遠大於我們的負債(和記黃埔1999年末的債務總額為115億美元。)這是我第一次向別人談及現金事宜。甚至連銀行都不知道。從這筆現金中賺取的收入足夠用來支付每年的股息。我在管理公司時不希望有任何財政上的壓力。我們還在繼續積累現金,一旦遇到令人振奮而有吸引力的投資機遇,我們就會準備好采取行動。

李嘉誠財富問答

李嘉誠剛剛走下2001年財富論壇,5月25日又來到他一手創建的汕頭大學,出席汕頭大學商學院主辦的第一期經濟沙龍,以其多年來馳騁商場生財、聚財的心得體會回答了師生們各種各樣的提問。

問:當企業進行戰略調整時,公司內部應進行多方麵的變革以適應這種調整。請問,您認為哪些方麵的調整最為重要?哪些環節最容易出錯?哪些環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略?

答: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講,最要緊的是要做出正確的決定,而做出正確的決定之前一定要拿到最準確的資料。對你公司所有的業務,你一定要了解,不能夠出錯。不然,你最好的最有潛力的公司,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沒有了。這是第一點。其次是流動資金。因為有的公司有了利潤,但是沒有流動資金的時候,就會麻煩。還有,麵臨變革,最要緊的還有公司同事的士氣。

問:麵對“知識經濟”的浪潮,或者說進入IT時代,您認為一個企業應該進行哪些戰略調整?請問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您怎樣看待所從事的傳統行業經營?是否看好一些新出現的行業?

答:IT時代,其實就是令你所做的實業更有效率,更可以節約時間和金錢。現在我們有很多新的行業,比如生物技術,還有很多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的行業,我們都在發展。但是傳統行業如果能夠配合新的汀技術,就最好賺錢。我們每一家公司都這樣做。除了在香港、內地之外,我們還在28個國家發展。現在看起來,到今天為止,我們在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非常好的。

問:許多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如內地已有“海爾模式”。請問李先生,有沒有一種“和黃—長實模式”?如果有的話,這種模式具有何種特征?

答:我們的模式,原則上是西方管理模式,但是我們好的地方,是加人中國文化哲學。你們聽到西方國家叫做Quarter—CEO。如果一年做得不好,你這CEO就應該打好包袱,立刻回家。但是我會去看、去分析,比如一個行業,每一個同行都掉了90%,我們隻掉了60%,這個CEO我還要獎勵他,人家掉了這麼多,你掉了這麼少。但是假如有一個行業,人家賺的是100塊錢,我們賺80塊錢,那我就會問:為什麼人家賺的這麼多,你賺的這麼少?

問:請問李先生,您記憶中最艱難的是哪一段時間?麵對這些困難時,您如何麵對並成功渡過?

答:我在1950年開始創業時隻有5萬塊港幣。開業的那一天是5月1日,公司隻剩下幾千塊港幣。所以當時最大的艱難是財政。但我對今後的業務一定可以做得好充滿信心。我的5萬資金,可能幾年之內,可以拿到100萬塊。那個時候,100萬塊算是非常多啦。我願意把生意賣掉,回去念書。其實我不是做生意的材料。為什麼不是材料?因為:第一,我這個人怕應酬;第二,我不懂得逢迎;第三,誠信的事,我答應人家,就會守信用,但是人家答應我的,就不是很守信用。但是我想通了,就一直做下去吧。所以生意雖然困難,但是因為我肯求取新的知識,所以我的困難隻是非常短的時間。一方麵做好自己經常的業務,一方麵努力去創新,創新雖然有時也會失敗,但是成功了就能賺大錢。這是我的經驗。困難是一種鍛煉的形式。

問:李先生手下有許多傑出的高層管理人員,可謂“臥虎藏龍”。請問您是如何降龍伏虎,激勵和約束他們,使得他們既能接受管理又保持自主性和創造性?

答:他們與我的關係非常好。我自己曾經也打過工,領過薪,那我就知道你的希望是什麼。所以,我的所有行政人員,包括非行政人員,在過去10年至20年,變動很小,我相信是所有的香港大公司最小的,譬如高級行政人員在過去的十多年,我相信流失率低於1%。為什麼?第一,你給他好待遇;第二,你給他好的前途,讓他有責任感,你公司的成績跟他是100%掛鉤的。另外要有製度,不能山高皇帝遠,靠製度來管理。有些人有時會做錯,他並不是有意的,凡事都是有個預算的嘛,你拿出來之後,也要大家同意,你要過不了大家的關那就不行。我老是在說一句話,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一個人你要跟他相處,日子久了你覺得他的思路跟你的吻合,那你就可以信任他,任用他。這個人可以做你的親信。如果你用人唯親的話,那麼企業就一定會受到挫敗。

問:現在無論怎樣大的企業,隻要戰略上有一點過失,都會使企業損失巨大,您如何防止貴企業犯這樣的錯誤?

答:這個問題不容易答複。防止人家犯錯,就要知人善任。像一些大企業,如世界有名的巴林銀行,一個小小的職員,他買空賣空,去日本買賣期貨就可以將企業搞垮。另外企業經營不要太貪心,要步步為營,現在經濟全球化,這個原則也是絕對不能隨便變動的。

問:人的成功離不開機遇。請問李先生機遇在您的事業發展中是否發揮了作用?人怎樣才能抓住機遇?

答:坦白來講,我1950年或是在我12歲開始工作的時候,我是全靠努力、吃苦、求知,甚至到我開始創出我的事業的時候,最初五年也不是靠機遇,全是我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的。後來機遇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那麼機遇有了,最要緊的就是你要充實,多了解外麵的情況,無論政治、經濟,最新的行情你都要盡量知道,這樣,機遇來的時候才能有能力去抓住它。假如一個人很懶,機遇就是跑到你麵前來,也會錯過。還有,你去找機會難,但是機會來找你容易。因為我公道公正,以前很多人跟我合作愉快,因此直到現在,很多機遇都是跟我合作的人送來、追來給我的。這是我的一個秘密。當你跟一個騙子合作,你跟他講合作、講信用,那你是傻瓜。所以這就要自己充實自己的學問。學問知識能力一高,判斷力也就高,機遇無論大跟小,隻要來了,即使是普通的機遇,你也要抓住它,好好地運用它,一個中等的機會可以發揮變成一個大機遇。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問:作為一個管理者,個人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請問李先生您認為您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麵?

答:我啊,其實長得也不英俊,最要緊的是以誠待人。如果你沒有誠意,你周圍的人遲早都會離開你。一個企業不隻是靠一個人,是靠大家的。單單你一個人,再有能力也沒有用。曆史上項羽力能扛鼎,非常能打仗,但最後還是失敗了。這就告訴你,一個人再有魅力,也成不了事。你要以誠待人,有好的管理,有好的人員,有好的製度,每個人都幫助你的話,你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