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2)(3 / 3)

想想你的家人、朋友。是不是有些人,不論發生多糟的事,還是能保持愉快?是不是也有些人,不管得到了多大的恩賜,還是一直鬱鬱寡歡?我們常認為,隻要換個工作、找到老公、買了新車、寫完小說,或是付完房貸,做完諸如此類的事,就能讓自己快樂得不得了。然而,等我們真正達到這些期望的時候,卻沒有感覺真的比較快樂。畢竟,買車和寫小說並不會改變我們的生化機製。雖然可以有短暫的刺激,但很快就會回到原點。

然而,先前的心理學及社會學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結論(例如平均而言,已婚的人比單身的人更快樂),生物學對此要怎麼解釋?首先,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隻證明了相關性,但是真正的因果方向有可能和研究人員的假設正好相反。確實,已婚的人比單身和離婚的人更快樂,但這不一定代表是婚姻帶來了快樂,也有可能是快樂帶來了婚姻。或者更準確來說,是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帶來並維係了婚姻。那些生化機製天生開朗的人,一般來說都會是快樂和滿足的。而這樣的人會是比較理想的另一半,所以他們結婚的概率也比較高。而且,和快樂滿足的另一半相處,絕對比和鬱悶不滿的另一半相處來得容易,所以他們也比較不容易離婚。所以,確實已婚的人平均來說比單身的人更快樂,但如果是個生化機製天生憂鬱的女生,就算真的找到好老公,也不一定就會比較快樂。

此外,大多數生物學家也不是完全隻看生物這一套。雖然他們主張快樂“主要”是取決於生化機製,但也同意心理學和社會學因素同樣有其影響力。畢竟,我們這套快樂空調係統雖然有上下限,但在這個範圍裏還是可以活動活動。雖然要超出邊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結婚和離婚卻能影響心情在這個範圍內的移動方向。那些平均就是隻有5分的人,永遠不會忽然在大街上開心地跳起舞來。但如果嫁了好老公,就能讓她三不五時感受到7分的愉悅,而更能避開3分的沮喪。

如果我們接受了生物學對於快樂的理論,曆史這個學科的重要性就大減;畢竟,大多數的曆史事件並不會對我們的生化機製有什麼影響。雖然曆史可以改變那些影響血清素分泌的外界刺激,但卻無法改變最後的濃度,所以也就是無法讓人變得更快樂。

讓我們用古代中國農夫和現代香港企業家為例。假設我們這位古代農夫住在沒有暖氣的小土屋裏,旁邊就是豬圈;企業家住在擁有各種最新科技的豪宅,窗口就能俯瞰南海的浩瀚海景。直覺上,我們會覺得企業家想必比農民更快樂。然而,快樂是在腦子裏決定的,而大腦根本不管土屋或豪宅、豬圈或南海,隻管血清素的濃度。所以,農夫蓋完了他的土屋之後,大腦神經元分泌血清素,讓濃度到達X。而在現代,企業家還完最後一筆豪宅房貸之後,大腦神經元也分泌出差不多數量的血清素,並且也讓濃度差不多到達X。對大腦來說,它完全不知道豪宅要比土屋舒適太多,它隻知道現在的血清素濃度是X。所以,這位企業家快樂的程度,並不會比那位足以當他高高高高高祖父的農夫來得高。

不僅對個人生活是如此,就算是眾人的事件也不例外。我們以秦朝統一天下為例。秦朝統一天下之後,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政治、文化、社會和經濟。但這一切都並未改變中國人的生化機製。因此,雖然統一讓政治、社會、意識形態和經濟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對於中國人的快樂並沒有多大影響。那些生化機製天生開朗的人,不管是活在戰國時代,或是秦漢時代,都會一樣快樂。但那些生化機製天生憂鬱的人,過去總是在抱怨戰國諸侯,現在也隻是轉而抱怨秦朝天子,並不會有什麼改變。

但這麼說來,究竟把中國統一有什麼好處?如果沒辦法讓人更快樂,又何必要有這麼多的混亂、恐懼、流血和戰爭?像是生物學家就絕對不會攻向巴士底獄。就算有人認為這些政治革命或社會改革會讓他們開心,但到頭來人們總是一次又一次被生化機製玩弄於股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