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工業的巨輪(1)(1 / 3)

現代經濟之所以能夠成長,是因為我們願意信任未來,資本家也願意將利潤再投入生產。然而光是這樣還不夠。經濟成長還需要有能源、有原料,但能源和原料有限,如果用光了,是不是整個係統就要崩潰?

然而,就過去的證據看來,所謂“有限”也隻是一種理論。雖然這可能不太符合我們的直覺,但人類在過去幾個世紀的能源和原料用量激增,可供使用的能源和原料量其實不減反增!每次即將因為能源或原料短缺而使經濟成長趨緩的時候,就會有資金投入科學研究,解決這項問題。這種做法屢屢奏效,有時候讓人更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有時候找出了全新的能源和材料。

讓我們以運輸產業為例。在過去300年間,人類製造的運輸工具數量達到數十億台,從簡單的馬車和手推車,到後來的火車、汽車、超音速飛機和航天飛機。過去可能會有人認為,像這樣大規模使用資源,很快就會耗盡所有能源和原料,很快隻能靠著回收垃圾撐下去了。然而,實際狀況卻正好相反。在1700年,全球運輸工具使用的原料多半是木材和鐵,但今天我們卻有各式各樣的新材料任君挑選,像是塑料、橡膠、鋁和鈦,這一切我們的祖先都完全一無所知。另外,1700年的馬車主要是由木匠和鐵匠手工人力製作,但在現在的豐田車廠和波音公司工廠裏,我們靠的是燃油引擎和核電廠來推動生產。類似的革命在幾乎所有產業領域無處不在。我們將它稱為“工業革命”。

早在工業革命前的數千年,人類就已經知道如何使用各種不同的能源。像是可以燃燒木材,用火力來煉鐵、取暖、烤蛋糕。用帆取得風力就能推動帆船,用水車取得水力就能用來碾穀子。然而,這些使用方式都有明顯的限製和問題:火力得先取得木材,風力得靠天賞臉,至於水力一定得住在河的附近才成。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進行能量間的轉換。像是風力可以推船,水力可以推石磨,但卻沒辦法拿來煮水或煉鐵。相對的是,燃燒木頭的熱力也無法推動石磨。在當時想要轉換能量,隻能靠一種東西:人類或動物自己的身體。在自然的代謝過程裏,人類和其他動物燃燒有機燃料(也就是食物),把能量轉換為肌肉運動。於是,男男女女或動物攝取穀物和肉類,燃燒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再用這些能量來拉車或犁田。

因為所有能量轉換隻能靠人類和動物的身體,當時幾乎所有人類活動靠的就是肌肉的力量。人類的肌肉能用來造車蓋房,牛的肌肉能用來拖犁耕田,馬的肌肉能用來運輸貨物。而所有能用來供應這些“有機肌肉機器”的能量來源隻有一種:植物。至於植物的能量,則是來自太陽。植物靠著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為有機化合物。由此看來,曆史上人類成就的幾乎所有事情,第一步靠的都是將植物取得的太陽能轉換為肌肉的力量。

正因如此,人類曆史在過去一直是由兩大周期來主導:植物的生長周期,以及太陽能的變化周期(白天和黑夜,夏季和冬季)。陽光不足、穀物尚未成熟的時候,人類幾乎沒有能量可用。這時穀倉空空,收稅員無事可做,士兵無力行軍或打仗,各個國王也覺得以和為貴。但等到陽光充足、穀類成熟,農民的收獲堆滿了穀倉,收稅員四處忙著收稅,士兵頻頻操練、磨刀利劍,國王也召集大臣,計劃下一場戰事。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太陽能,這時已經取得並封裝在小麥、稻米和馬鈴薯裏了。

廚房裏的秘密

在這之前的幾千年間,人類每天都麵對著能源生產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但卻總是視而不見。每次有哪個家庭主婦或仆人想要燒水泡茶,或是把裝滿了馬鈴薯的鍋放在爐子上煮,這項發明就這樣明顯地在他們眼前。在水煮沸的那一刻,水壺或鍋的蓋子會開始跳上跳下。這時熱能轉換為動能,但是我們過去都隻覺得這樣亂跳有點煩人,至於一時忘記而讓水煮幹就更麻煩了。沒人注意到這件事的真正潛力。

9世紀中國發明火藥可以說有了小小的突破,能讓熱能轉換成動能。一開始,要用火藥推動彈丸聽來實在太有悖常理,所以長久以來火藥隻是拿來製作炸彈。直到後來(起因可能是某些炸彈專家在研缽裏磨火藥,磨杵卻被大力炸飛?),才終於發明了槍。而要再從火藥發展為有效的火炮,就已經又過了大約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