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5)(1 / 2)

然而,帝國之所以會資助語言學、植物學、地理學和曆史學,並不隻是為了實用因素。另一項同樣重要的原因,在於科學能夠從思想上讓帝國合理化。現代歐洲人開始相信“學習新知”一定是好的。正因為帝國不斷產生新知,讓他們自以為自己的管理代表著進步、正麵、積極。就算到了今天,講到地理學、考古學和植物學的曆史,還是不能不提歐洲帝國直接或間接的協助。例如講到植物學的曆史,很少會提到澳大利亞原住民為此受盡折磨,而隻是大肆讚揚詹姆斯·庫克和約瑟夫·班克斯。

此外,帝國取得新知之後,至少理論上應該能有益於當地被征服的民族,讓他們享受到“進步”的好處;例如獲得醫療和教育、修築鐵路和運河,以及確保司法公正、經濟繁榮。帝國主義聲稱,他們的管理不是某種泛濫的剝削行為,而是一種利他的舉動,是要照顧這些非歐洲民族。以英國作家拉迪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的話來說,這是一種“白人的承擔”:

挑起白人的承擔——

派出最佳的子民——

讓自己的子嗣形同流放

隻為了滿足俘虜的需要;

穿戴所有重裝備,

服務那些煩躁野蠻——

新擄獲、性格陰沉的人民,

他們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幼稚的小孩。

當然,事實往往會戳破這些虛構的故事。1764年英國征服孟加拉地區,當時這是印度最富有的省份。這批新的統治者除了橫征暴斂之外並無心治理,所實行的經濟政策簡直是場災難,短短幾年後便導致孟加拉地區大饑荒爆發。饑荒始於1769年,在1770年達到頂峰,而且一直持續到1773年才結束。在這場災難中,有1000多萬人死亡,相當於全孟加拉地區的1/3。{90}

事實就是,不管是隻講到英國的壓迫和剝削,還是隻講到“白人的承擔”,都不是完全的事實。畢竟,歐洲各帝國以這麼大的規模做了這麼多的事,不管是想站在哪一邊,都可以找到許許多多的事件加以佐證。你覺得這些帝國就是邪惡的怪物,在全球各地四處散播死亡、壓迫和歧視嗎?隨便把他們的罪行列出來,就足以編成一部百科全書了。你覺得這些帝國其實為屬民提供了新的醫藥、更佳的經濟環境、更多的安全嗎?隨便把他們的成就列出來,也足以編成另一部百科全書。正因為帝國與科學密切合作,就讓它們有了如此強大的力量,能讓整個世界大為改觀;也是因為如此,我們很難簡單斷言它們究竟是善是惡。正是帝國創造了我們所認識的世界,而且,其中還包含我們用以判斷世界的意識形態。

然而,科學也被帝國主義者用於某些邪惡的用途。不論生物學家、人類學家,甚至語言學家都提出了某些科學證據,證明歐洲人優於其他所有民族,因而有權力(或許也是責任?)統治他人。自從威廉·瓊斯提出所有印歐語言同源同宗、來自某一個特定的遠古語言,學者前仆後繼,都渴望找出究竟是誰曾經說著這種語言。他們注意到,最早的梵語母語民族是在大約3000年前、從中亞入侵印度,他們自稱為“雅利亞”(Arya)。而最早的波斯語母語者則自稱為“艾利亞”(Airiia)。於是歐洲學者推測,這些講著梵語和波斯語(以及希臘語、拉丁語、哥特語、凱爾特語)原始語言的人,一定是某種“雅利安人”(Aryan)。會不會真這麼巧,偉大的印度、波斯、希臘和羅馬文明都是雅利安人所創?

接下來,英、法、德各國學者開始把對雅利安人的語言學理論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結合,認為所謂的“雅利安人”不隻是語言族群,而是某種生物族群,也就是一個種族。而且,這可不是什麼隨隨便便的種族,而是一個上等種族,他們身材高大、金發碧眼、工作勤奮而且極度理性,他們就這樣從北方的迷霧中走出來,奠定了全世界文化的基礎。但遺憾的是,入侵印度和波斯的雅利安人開始與當地原住民通婚,於是不再有白晳的膚色與金發,也失去了理性和勤奮。於是,印度和波斯的文明每況愈下。但在歐洲可就不同了,雅利安人還是維持著純潔無汙染的種族特性。正因如此,歐洲人必須要征服世界,而且他們最適合做世界的統治者;不過可得小心,別遭到其他劣等種族混血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