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4)(2 / 2)

想要破譯這些文字,第一步就是要能精確地加以抄錄,好傳回歐洲。於是,羅林森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這處懸崖,把這些奇怪的字母全部抄了下來。他也雇用了幾位當地民眾協助,其中特別是一個庫德族的男孩,得爬到那些最難抵達的地方,好抄下銘文的上半部。1847年,這項完整並準確的抄錄終於完成,送往歐洲。

羅林森並未就此滿足。雖然他身為軍官有軍事和政治上的任務要完成,但一有空暇時刻,他就不斷研究這份神秘的文字,想方設法,最後終於讓他成功破譯了一部分的古波斯語碑文。這項工作之所以相對簡單,是因為古波斯語和現代波斯語的差別並不太大,而羅林森對現代波斯語知之甚詳。了解了古波斯語的部分之後,就讓他掌握了解碼埃蘭語和巴比倫語部分的關鍵。於是,這扇大門終於敞開,讓我們仿佛聽到了古代喧囂繁忙的聲音,有蘇美爾集市的人聲鼎沸、亞述國王的洪亮宣告,以及巴比倫官僚之間的種種爭論。如果沒有像羅林森這種現代歐洲帝國主義者,許多古代中東帝國的命運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為人所知。

另一位重要的帝國主義學者是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他在1783年9月抵達印度,擔任孟加拉地區最高法院的法官,從此對印度深深著迷,不到半年就成立了亞洲學會(Asiatic Society)。這個學術組織致力於研究亞洲的文化、曆史和社會,其中又特別以印度為重。在兩年後,瓊斯發表了他對梵文的觀察,成為現代比較語言學學科的奠基之作。

梵文是一種古老的印度語言,後來成為印度教神聖儀式中所用的語言。但瓊斯指出,梵語竟然和希臘文、拉丁文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這些語言也都和哥特語、凱爾特語、古波斯語、德語、法語和英語若合符節。例如梵文的“母親”是“matar”,而古凱爾特語則是“mathir”。據瓊斯推測,所有這些語言一開始必定有共同的來源,那是個古老而已經被遺忘的語言祖先。就這樣,他是第一個發現後來稱為“印歐語係”這套體係的人。

瓊斯的研究之所以重要,除了是因為他提出了一項大膽(而且正確)的假設,也是因為他發展出了一套能夠係統化比較語言的過程。其他學者也采用了這套研究方法,於是就能開始係統化研究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發展。

語言學這項學科得到帝國的熱烈支持。歐洲帝國相信,為了讓統治更有效,就必須了解這些屬民的語言和文化。當時,英國派駐印度的官員必須在加爾各答的一所學校上課三年,上課內容除了英國法律,也得讀印度法律和穆斯林法律;除了希臘語和拉丁語,也得學梵語、烏爾都語和波斯語;除了數學、經濟學和地理學,也必須學習泰米爾、孟加拉和印度文化。學習語言學之後,對於了解當地語言的結構和文法大有幫助。

有了像是威廉·瓊斯和亨利·羅林森等人的研究後,歐洲征服者對於帝國的情形了如指掌,不僅超過以往所有征服者,甚至連當地民眾都得自歎弗如。而更多知識也帶來了明顯的實際利益。印度人口有數億之多,而英國在印度的人數相較之下少得荒謬;要不是因為他們所擁有的知識,英國不可能得以掌握、壓迫和剝削這麼多印度人達兩個世紀之久。從整個19世紀到20世紀初,靠著不到5000人的英國官員、大約4萬到7萬個英國士兵,可能再加上大約10萬個英國商人、幫傭、妻小等等,英國就征服並統治了全印度大約3億人口。{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