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團隊的智慧(新)12(2 / 3)

要讓員工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並有事情可做,而不是讓他們坐在辦公室胡思亂想。這時候,員工們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既要與企業的大目標結合,又切合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讓任何工種的員工都會在目標中感受到使命,切實地意識到自己的努力關係到企業的重塑,關係到自身的前途命運。

對英國航空公司來說,1983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在這一年,昔日輝煌燦爛的英國航空領域霸主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各個領域遭遇到慘重失敗,員工們不斷辭職,留下來的人毫無信心,每天無所事事,一切似乎都在昭示這個老牌公司馬上就要麵臨解體。

也是在這一年,科林?馬歇爾以救世主之姿出任英國航空公司總經理一職。麵對公司內部的人心渙散,他花了半年時間製定了一整套改革計劃。他要求所有班機必須窗明幾淨,乘務員要時刻保持熱情,還把食品和飲料引進區間運輸線,為了讓訂票更方便,他開創了起飛前的訂座服務,一切都是為了讓乘客享受到高質量的航空服務。

“要堅持不懈地向顧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這是馬歇爾對全體員工的訓誡,也是他定下的必須達到的目標。為了讓員工加深理解,提高服務水平,他在公司開了培訓班,從根本上訓練員工的各種技能,他還經常在機場四周檢查員工的工作情況,並不斷與行李托運員、汽車駕駛員聊天。他還經常召開員工大會,讓員工們隨意暢談他們對公司營運的看法。

靠著馬歇爾不懈的努力、全體員工的辛勤勞動,英國航空公司重新煥發生機,挽回了它曾經失去的乘客,如今,馬歇爾的口號仍然是英國航空公司的目標,時刻鼓勵每一位員工。

科林?馬歇爾的成功案例經常出現在各種管理學專著上,他在英國航空公司的一係列改革措施為他留下了“科林無處不在”的美名。科林帶領英航絕地求生的秘訣,就在於他及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口號,配合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革,讓全體員工看到了他們的努力方向。有了目標才能夠全神貫注,英航的目標就是提供服務,這是一個所有部門、所有員工都能夠做到的目標,它支撐了英航的第二次生命。

目標代表了團隊的氣勢,最初的目標是一切的開始,最後的目標是最後一線生機。沒有最初的信念,就沒有企業的發展,如果不能抓住最後的機會,辛辛苦苦營建的企業就再也沒有希望,等待它的隻有破產、轉賣、重組,即使保留了企業的牌子、技術,也同樣意味著企業的覆滅。在麵對重大失敗的時候,目標是現成的凝聚力,它是一個現成的指向,告訴團隊每一個成員向哪個方向思考,究竟如何行動。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直至今天依然影響我們的生活,不隻因為他為世界帶來了人造的光明,也因為他具備的卓越的智慧,他的名言,諸如“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我們耳熟能詳,他的故事,如試驗了上千次才發明了最適合燈芯的材質,常常給我們激勵。

智者做事比常人更高超。愛迪生曾與朋友一起開設了一個研究所,專門從事發明工作,這是一個擁有很多人才和計劃的組織。可是,有一個夜晚,一場大火將研究所夷為平地。那年代沒有電腦,沒有共享傳輸和磁盤備份,所有實驗器材、數據、計劃書全都被大火付之一炬,研究員們想到自己的心血就這樣白費,忍不住流出眼淚。沒想到愛迪生卻絲毫沒有灰心的表情,他拍著研究員們的肩膀,輕鬆地說:“哭什麼,夥計,上帝用一把火燒掉了我們所有的錯誤,來吧,現在讓我們重新開始!”

想要在逆境中重建團隊氣勢,還要當個安慰者,以四兩撥千斤的態度讓員工接受失敗,進而樹立戰勝失敗的信心。想讓員工們接受“失敗=重新開始”這個等式並不容易,它省略了太多不甘、痛苦、質疑,但在敗局麵前,有什麼比“領導的樂觀”更能讓員工樂觀的東西嗎?當員工們在失敗的茫然中尋找依靠時,領導就是那個走出失敗的領頭人。

如果失敗不能給人以改正錯誤的機會,不能給人以重振旗鼓的方向,那麼失敗的確是一種痛心的嚐試。認識失敗、學習失敗是避免失敗的最好辦法,失敗也是一種機會,錯誤可以讓整個團隊警醒,更正之前不合理的想法、不嚴謹的計劃、沒有成效的辦事習慣或錯誤的戰略方向。失敗,既可以讓團隊一蹶不振,也可以讓團隊煥然一新。

領導的態度仍然是萬事的開頭,從失敗中重新開頭。有些領導會以自我檢討作為失敗後的第一步。一份深刻的檢討將員工的錯誤輕輕帶過,強調眼前的失敗是自己的失誤所致,並非團隊實力不夠,並非環境中缺乏機會,也並非完全敗北。這同樣是為了振作團隊精神,讓他們相信隻要錯誤得到糾正,整個團隊依然有絕地逢生的機會。

作為領導,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忘記企業的目標,他不必對員工們喋喋不休地重複著某個口號,隻需要在關鍵時刻,以實際行動告訴他的員工:這個目標是他的使命,是所有人的使命。當他重新將倒下的牌子立起來,這醒目的舉動預示著全新的開始,他的團隊也會在他毅然的決定中,重新振作氣勢,再一次為勝利衝刺。

四種心理誤區,阻礙創新精神

逆境來臨時,萬事艱難,即使平日最順暢的環節也頻頻出現差錯,曾經如日中天的事業似乎已經走上了下坡路。在困難麵前,領導力的差異高下立見,有些領導臨危受命,成功扭轉局麵;有些領導束手無策,根本不知道哪裏有出路。

事實證明,找不到出路,是因為缺少創新精神。缺少推翻一切的勇氣和重建一切的幹勁。是什麼阻礙了領導的創新精神?這要從領導者的心理層麵分析,性格上的弱點很容易使一個原本出色的人,在巨大的挑戰麵前變得平庸。領導者不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要注意克服以下四種缺陷,才能維持穩定、充實、自信的心理狀態。

誤區一:意誌力的軟弱和自製力的欠缺。

所有創新舉措,都來自最初的一個看似荒誕不經的想法,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倘若不去試驗,不去在屢次失敗中總結經驗,不去頂著壓力堅持,就無法推陳出新。創新不是一拍腦袋想出一個主意,而是實實在在地在反對、壓力、困境中艱難行走,一個意誌不堅定的人,就算有再多的想法,也隻能算個幻想家。

意誌力的軟弱,直接導致人們害怕失敗,害怕挑戰。一次創新意味著無數次困難,每一次都可能導致放棄。特別是對團體的領導來說,當團隊成員毫無信心的時候,他們必須負起責任重振氣勢。如果他們本身就畏首畏尾,根本不想繼續努力,再有信心的成員也會跟著心灰意冷,最初的想法不了了之,大家一起走回輕鬆、刻板、平庸的老路上。

走一條艱辛的道路,還需要高度的自製力,創造性的道路上會有無數分岔,每一個分岔都是誘惑,倘若不能控製自己,堅持最初的方向,而是服從了誘惑,就很可能導致南轅北轍,或者半途而廢。

誤區二:眼界上的偏頗。

作為領導,未必要有切實的創新能力,但一定要有創新意識。他們應該敏銳地意識到哪些新穎的方案是可行的,而不是墨守成規、固執己見。如果領導的判斷僅僅局限在狹小的知識範圍內,不懂觀察局勢,不擅長借助員工們的智力,那等待他的隻有固步自封,領導活力決定企業的活力,領導的僵化也會讓企業停滯不前。

偏見還可能導致人才使用上的偏差。有些領導人看人片麵、狹隘,對有些人隻看優點,對另一些人隻看缺點,完全靠個人喜好、直覺來評定人才的等級,這就造成了一些能力平平的人坐在高位,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卻屈居末流。人才,是創新的關鍵。領導的偏見導致企業無法發揮人才的效力,這是領導的狹隘心胸所致,應該盡量避免。

誤區三:鬆散的個人習慣。

古時候的軍隊在行軍的時候,都會打出將軍的姓氏作為旗號,不同的將軍帶出的兵有各自的特點。總的來說,那些軍容整肅、英勇善戰的軍隊必然有一位嚴肅認真的將軍;而那些戰鬥力渙散,上了戰場遇到困難就逃的軍隊,他們的主帥也是貪生怕死之徒。同理,現代管理者就是團隊的將軍,他們的作風,直接決定了團隊的氣質。

在領導者的諸多個性中,拖遝、懶散、懈怠是最要不得的,這會直接導致整個團隊的效率低下。領導者交代了任務,自己不著急,不監督,不檢查,員工自然也能拖就拖,怎麼省事怎麼做。一個員工偷懶,所有員工就會跟著偷懶。一個毫無效率的團隊,每個成員將混日子當成本職工作,他們不會去想如何創新,甚至下意識回避創新,因為創新意味著困難和麻煩。可以說,一旦領導者養成鬆散的習慣,團隊再無創新可能。

誤區四:個性上的優柔寡斷。

現實是殘酷的,所謂困境正是前有狼後有虎,想要突破,誰都不免瞻前顧後。在危機麵前,謹慎,小心翼翼地思考各種可能,做出全麵評估,然後得出結論,這種方法沒有錯。但謹慎一旦過了頭,就會讓人性中的患得患失占了上風,評估做得越多,越是無法做出結論。

優柔寡斷的人總是在不同的目標中遊移不定,不知道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時機總是轉瞬即逝,根本不等人。優柔寡斷,影響了領導們最重要的能力:決策力。缺乏決策力的人總在坐失良機,總在為沒能及時做出選擇而後悔,等到下一次困境降臨,他們又因為上一次的失敗而產生畏縮心理,繼續遊移不定……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就很難擺脫,領導者也將在一次次貽誤中,最終失去手中所有籌碼。

人們總是懼怕那些來自外部的危機,害怕它們一旦降臨,一切事情都將改變,一切慣例都會扭曲,但是,最需要領導者洞察的危機,往往來自企業內部。而最容易被管理者忽略的危機,來自管理者自身。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首先應該是一個成功的人,他們懂得在管理、決策、創新之前,首先要修身養德,克己致遠。

絕不在下屬麵前說競爭對手的壞話

每個團隊都會麵臨激烈的競爭,每個競爭對手都有強勁的實力,常常讓人感覺如芒在背,擔心一個不小心就落在後麵。人們很難對競爭對手保持平常心,特別是當大好的機會被對手搶走,辛苦的計劃被對手打亂,甚至有些時候,對手故意使用一些手段阻礙企業的運營,誰還願意保持涵養?但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許說競爭對手的壞話!”

A公司和B公司都是近年來崛起的貿易公司,他們恰好租賃了同一座辦公大樓裏的同一層空間,兩個公司的職員平日低頭不見抬頭見。但兩位老總卻很看不上對門的公司。

在A老總看來,B公司的管理簡直連幼兒園都不如,辦公室鬧哄哄,職員們穿著隨意,在上班時間常常說笑不休,也沒有人製止。員工就連上下班都做不到準時,不像公司,倒像是個自由市場。真不知道這樣一家公司為什麼還沒有倒閉。A老總擔心自己手下的員工也染上B公司員工沒規矩的惡習,曾經考慮過搬家,但搬遷成本太大,隻能作罷。A老總一再囑咐員工,堅決不能有B公司的散漫行為,否則開除處理。

B老總對A公司也抱有“這樣的公司怎麼還沒倒閉”的驚奇看法。B老總特意召開過一個會議,對他的所有員工分析了A公司的狀況:A公司所有員工都缺乏活力,每天過著按時上班、按時下班的刻板生活,辦公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說話,他們表情壓抑,心情一定更壓抑。如果員工長期在這種氛圍下工作,公司的未來堪憂。他提醒自己的員工一定要保持自我,保持公司現狀,不要與A公司接觸。

但是,對對門公司的提防並沒有讓兩家公司保持興旺發展的勢頭,相反,兩家公司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兩位老總急得團團轉。終於有一天,問題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解決了!A老總對下屬說:“從今天起你們要時常關注B公司,那裏的員工思想活躍,工作氛圍輕鬆,時刻追求創新,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而B老總則對下屬說:“各位,看看對門公司的員工吧,他們那樣嚴謹、周詳,對工作吃苦耐勞,勇於奉獻,這是我們最欠缺的!”

兩家公司的效率大為改善,後來,這兩家公司幹脆合並,吸取兩方麵的長處,創下了年收入350億美元以上的業績,比過去兩家公司的業績總和整整翻了一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家新公司,就是有名的美國在線公司。

每一家由小而大的企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成功經驗,任何成功經驗都有值得肯定和借鑒的一麵。對比他人的經驗,發現他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以他人為參照彌補、提高自己,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無視、貶低、否定他人的成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高傲,倘若這種高傲情緒一直蔓延,就是自大和固步自封。

否定競爭對手,將對手貶得一文不值,也說明心底裏的不自信。因為無法堂堂正正地和對手分出勝負,無法達到對手公司的高標準高質量,隻能用貶低的方法來抬高自己。這樣做人,沒格調;這樣做事,沒修養;這樣做企業,沒風範。

特別是領導,更不能說任何關於競爭對手的壞話,對領導人來說,個人品格尤為重要。一位光明磊落、靠個人能力競爭的領導,和一位總是背地裏詆毀對手的領導,在員工心目中的地位大不一樣。前者就算偶有失敗,員工也會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後者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不再是一個光輝的形象,如果失敗了,員工還會想:“隻把背後誹謗當本事的人,怎麼能成功呢?”

不說競爭對手的壞話,既是為了給員工做出一個自信的領導人形象,也是為了端正團隊內部的精神風氣。競爭社會,每個人都要遭遇對手,本身實力越強,對手也會越強。也可以說,對手的質量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團隊的質量,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何況在對手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隻有一顆平常心,才能讓人們心平氣和地觀察自己的對手,比較雙方的優劣,從對手這麵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必須改正的缺陷。

有這樣一句名言:“你的世界,決定於你看到了什麼。”總盯著對手的缺點,看到的是狹隘,得出的結論永遠片麵。總盯著對手的優點,競爭的時候難免自卑。隻有全麵地看對手、看自己,才能在實事求是的比較中發現競爭的真諦:勝利,就是以己之長克彼之短;失敗,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在這個過程中,領導人需要做的是周密的觀察和周到的部署,而不是說風涼話一逞口舌之快。